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行为驱动系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乐学,由乐学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不断推动数学学习,达到“减负高质”的目标。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优化课堂数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导课的方法很多,采取什么方法导课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可以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入手,引起学生兴趣。课的一开始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学校给我们班一个任务。”这是一个什么任务呢?同学们一定会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接着说:“学校要做20只同样大小的白铁反水桶,桶高80厘米,底面半径60厘米,请同学们算一下要购买多少白铁皮呢?”由于这个内容没有学过,同学们会很惊奇。这时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等学会了之后,我们再把它算出来。”就在学生求知欲正浓的时候,老师开始新授课。这种最佳学习状态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根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动手、动脑,在动中领悟知识。可让学生在预先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里面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这时告诉学生,剩下的部分就是环形。这个环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很快可以算出环形的面积。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S环形=S大圆-S小圆。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容易学会计算环形画积的方法,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有练习,且书面练习最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效果。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获得好成绩,会给他们带来满意和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如果学生知道自己的练习不正确,会尽力找到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从而达到学习要求,激起上进心。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环节、力争做到当堂练习当堂评改,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当堂评改练习:
1.教师评改。教师备课时有目的地设计好由浅入深的几组练习,学生边做教师边批改。学生能做几组就做几组,不搞“一刀切”。这样既能照顾中下等生,又能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自改。学生完成练习后,对照答案自改或同位交换改,教师则进行个别指导。
3.师生共改。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减少疲劳,教师把先完成的几个同学的练习先改,再让这些先完成同学去当“小老师”,这时老师去辅导或批改学困生的练习。最后教师根据练习情况总结、评讲、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找准各梯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练习;或同一问题练习分层次提示、指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分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激励学生进一步向上进取的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也以对教师的情感为转移。这就需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需要老师们平时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導入新颖,引起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导课的方法很多,采取什么方法导课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可以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入手,引起学生兴趣。课的一开始老师可以说:“同学们,学校给我们班一个任务。”这是一个什么任务呢?同学们一定会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接着说:“学校要做20只同样大小的白铁反水桶,桶高80厘米,底面半径60厘米,请同学们算一下要购买多少白铁皮呢?”由于这个内容没有学过,同学们会很惊奇。这时老师就抓住这个机会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等学会了之后,我们再把它算出来。”就在学生求知欲正浓的时候,老师开始新授课。这种最佳学习状态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引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根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环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动手、动脑,在动中领悟知识。可让学生在预先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再让学生在剪下的圆里面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同心圆,剪下并计算出面积。这时告诉学生,剩下的部分就是环形。这个环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很快可以算出环形的面积。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S环形=S大圆-S小圆。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容易学会计算环形画积的方法,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及时评改练习,提高兴趣
数学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有练习,且书面练习最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效果。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获得好成绩,会给他们带来满意和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如果学生知道自己的练习不正确,会尽力找到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从而达到学习要求,激起上进心。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优化教学环节、力争做到当堂练习当堂评改,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当堂评改练习:
1.教师评改。教师备课时有目的地设计好由浅入深的几组练习,学生边做教师边批改。学生能做几组就做几组,不搞“一刀切”。这样既能照顾中下等生,又能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自改。学生完成练习后,对照答案自改或同位交换改,教师则进行个别指导。
3.师生共改。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减少疲劳,教师把先完成的几个同学的练习先改,再让这些先完成同学去当“小老师”,这时老师去辅导或批改学困生的练习。最后教师根据练习情况总结、评讲、及时纠正错误。
四、分层教学,增强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找准各梯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问题、练习;或同一问题练习分层次提示、指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分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激励学生进一步向上进取的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学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毅力也以对教师的情感为转移。这就需要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需要老师们平时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