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初学写作会碰到两个难点,一个是对写作没有兴趣,一个就是没有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要采取拓宽素材来源、注重阅读积累、提高观察本领、加强交流能力的方法来解决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要使用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开拓丰富的作文题材、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尝试不同形式的写作、注重保护写作的兴趣等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 写作 兴趣 素材
现今小学语文初学写作会碰到两个难点:一个是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头疼,不愿写甚至怕写;一个就是没有材料可写,不会观察生活,不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提取可写的材料,或者对于写作的某些领域根本就缺乏相关的体验。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小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1、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消除心理障碍,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写作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作文,起步作文,明白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有顺序地记录下来,体会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2、开拓丰富的作文题材。开拓作文题材,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如:剪贴作文、音响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照片作文、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科技作文等,学生通过自己看看、听听、说说、做做,觉得有话好写,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具体、生动。
3、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题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写作经验不足,往往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无从着手,辛辛苦苦写下来,结果重点不够突出。如何处理这一关系,这就需要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只有选择合理的材料,才能中心突出,写出理想的习作,增添学生写作的兴趣。
4、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既然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那么必须从狭窄、单一的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不拘一格。课内可通过片断作文、活动作文、特写作文、快速作文等多种表达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课外可利用特定的节日让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一份特殊的真诚。
5、注重保护写作的兴趣。作文的批改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审阅,以及评定,都是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常常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希望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批改学生作文时,应遵循鼓励为主的原则,实行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拓宽素材来源
小学生习作一般应经历“积累—表达—修改”的过程。这一习作过程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也符合小学生写作的客观规律。而目前小学生忽略了“积累”与“修改”,只保留“表达”这一块。他们习作往往是提起笔来才开始,很少认真主动地进行作前材料的积累,有时只是被动地马虎地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观察任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学习如何表达。不少教师也习以为常,每次指导学生作文,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作技能的辅导上,即注重教学生怎么写。结果是学生打草稿时愁眉紧锁,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没事可写,即不知写什么。因此我认为缺乏写作素材仍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的通病之一,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素材来源。学生的写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向大自然、向社会实践活动要素材,如和家长一起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家务劳动等。
2、注重阅读积累。为了提高阅读积累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课文讲得生动些,开放些,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资料,此外充分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从书刊中摘录下好的词、句,记录习作思路、技巧等,特别提出的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从书籍中获得素材,还可以从现代教育媒体中获得。比如从多媒体中就能了解时、空都不受限制的精彩的形象的大千世界。因此,小学生从小就要训练这种阅读电子出版物的能力。
3、提高观察本领。要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捕获能力,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积极参与,对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兴致勃勃地去观察体验,才能从多方面认识生活,获得作文素材。小学阶段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仍较差,情绪和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4、加强交流能力。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学习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了解到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这些也应属于作文素材,而这些往往是被许多师生所忽略的,比如习作中,有些学生写到人物的对话时就干巴巴的,显然他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与他人交往的情境,班上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郊游、野炊等。在活动中还要及时教给与他人交往的艺术,逐步克服羞怯感,培养起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也才能从交往中获得许多习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看、多写方能博采众长,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做既能大幅度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解决“培养写作兴趣”和“拓宽材料来源”这两个难点,从而使小学生喜欢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
【关键词】语文 写作 兴趣 素材
现今小学语文初学写作会碰到两个难点:一个是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头疼,不愿写甚至怕写;一个就是没有材料可写,不会观察生活,不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提取可写的材料,或者对于写作的某些领域根本就缺乏相关的体验。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小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1、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消除心理障碍,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写作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作文,起步作文,明白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有顺序地记录下来,体会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2、开拓丰富的作文题材。开拓作文题材,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改变命题作文取材狭窄,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如:剪贴作文、音响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照片作文、生活作文、艺术作文、科技作文等,学生通过自己看看、听听、说说、做做,觉得有话好写,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具体、生动。
3、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写作题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写作经验不足,往往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无从着手,辛辛苦苦写下来,结果重点不够突出。如何处理这一关系,这就需要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只有选择合理的材料,才能中心突出,写出理想的习作,增添学生写作的兴趣。
4、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既然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那么必须从狭窄、单一的命题作文中解脱出来,应该鼓励学生表达不拘一格。课内可通过片断作文、活动作文、特写作文、快速作文等多种表达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课外可利用特定的节日让学生动手、动脑表达一份特殊的真诚。
5、注重保护写作的兴趣。作文的批改不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审阅,以及评定,都是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常常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希望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批改学生作文时,应遵循鼓励为主的原则,实行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拓宽素材来源
小学生习作一般应经历“积累—表达—修改”的过程。这一习作过程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也符合小学生写作的客观规律。而目前小学生忽略了“积累”与“修改”,只保留“表达”这一块。他们习作往往是提起笔来才开始,很少认真主动地进行作前材料的积累,有时只是被动地马虎地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观察任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学习如何表达。不少教师也习以为常,每次指导学生作文,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作技能的辅导上,即注重教学生怎么写。结果是学生打草稿时愁眉紧锁,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没事可写,即不知写什么。因此我认为缺乏写作素材仍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的通病之一,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拓宽素材来源。学生的写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向大自然、向社会实践活动要素材,如和家长一起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家务劳动等。
2、注重阅读积累。为了提高阅读积累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课文讲得生动些,开放些,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资料,此外充分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从书刊中摘录下好的词、句,记录习作思路、技巧等,特别提出的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从书籍中获得素材,还可以从现代教育媒体中获得。比如从多媒体中就能了解时、空都不受限制的精彩的形象的大千世界。因此,小学生从小就要训练这种阅读电子出版物的能力。
3、提高观察本领。要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捕获能力,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生活,积极参与,对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兴致勃勃地去观察体验,才能从多方面认识生活,获得作文素材。小学阶段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仍较差,情绪和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4、加强交流能力。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学习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了解到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这些也应属于作文素材,而这些往往是被许多师生所忽略的,比如习作中,有些学生写到人物的对话时就干巴巴的,显然他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和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与他人交往的情境,班上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郊游、野炊等。在活动中还要及时教给与他人交往的艺术,逐步克服羞怯感,培养起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也才能从交往中获得许多习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看、多写方能博采众长,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做既能大幅度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解决“培养写作兴趣”和“拓宽材料来源”这两个难点,从而使小学生喜欢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