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情感的过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如何开展情感教学呢?
一、创设愉悦情景,建立情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学习内容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内容并不受学生的喜欢。这就要我们教师去精心选择教学的内容,并把它巧妙的组合,使之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想要学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天气情况”一课,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強烈。于是我精心挑选内容,进行教材重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师:前几天我班小朋友都征订了2015年下半年的报刊、杂志,这是小朋友交上来的定单。现在我们来猜猜班主任拿到这些定单会怎么做?学生猜的八九不离十。老师说明:这就叫统计,并出示课题。第二步:师: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订各类报刊、杂志的人数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她完成这项工作好吗?学生分组讨论该怎么做。学生讨论结果认为用以前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一张定单上不止只订一份或一类,不可能把定单撕开。最后确定让老师报订的杂志或报刊的名称,由学生记录,然后在数一数。这就是统计中收集整理数据的又一方法。
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产生问题,急于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使学生感到高兴、激动,产生快乐的情绪,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挖掘数学之美,陶冶情感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它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欣赏数学之美。
比如数学的“对称美”。数学中有许多几何图形具有对称性,其实数学式子也一样具有对称性。像下面的式子就具有对称性:
1×1=1 11 × 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学生试算完这组数据后,惊奇地发现答案的对称性,真令人叫绝,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乐意接近数学。
四、捕捉教育契机,呵护情感
学生建立了良好数学学习情感教育的契机总是稍纵即逝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用心呵护,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可能性”一节中我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属于“一定”的事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只要我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尽管这样的目标有点狭隘。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却是有问题的,因为能否考上大学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努力学习并不一定产生考上大学的结果。教师该如何处理呢?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回答还是含糊过去?我以为,教师首先应该毫不犹豫地肯定学生的想法,并热情地鼓励学生。同时,如果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指出学生的想法并不正确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很难通过几句话将努力学习与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学生讲清楚,并且不让他们对努力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错误的认识,保护好学生的这种情感态度。
五、给予展示机会,体验情感
课堂教学本身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后,教师就应多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去感悟、去体验。
例如:人教版第一册学习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把课本后附页中的图形分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沿着虚线折一折(渗透对称的概念),接着沿着虚线剪下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剪出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画。最后,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适时点拨引导,调节情感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学生可能因此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会变得消极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误原因或纠正措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调整情绪,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总之,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培养情感的过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的,如何开展情感教学呢?
一、创设愉悦情景,建立情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情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学习内容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内容并不受学生的喜欢。这就要我们教师去精心选择教学的内容,并把它巧妙的组合,使之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想要学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产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例如:人教版第四册“天气情况”一课,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但是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強烈。于是我精心挑选内容,进行教材重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师:前几天我班小朋友都征订了2015年下半年的报刊、杂志,这是小朋友交上来的定单。现在我们来猜猜班主任拿到这些定单会怎么做?学生猜的八九不离十。老师说明:这就叫统计,并出示课题。第二步:师: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订各类报刊、杂志的人数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她完成这项工作好吗?学生分组讨论该怎么做。学生讨论结果认为用以前的分一分、数一数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一张定单上不止只订一份或一类,不可能把定单撕开。最后确定让老师报订的杂志或报刊的名称,由学生记录,然后在数一数。这就是统计中收集整理数据的又一方法。
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产生问题,急于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产生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使学生感到高兴、激动,产生快乐的情绪,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挖掘数学之美,陶冶情感
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它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出数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中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欣赏数学之美。
比如数学的“对称美”。数学中有许多几何图形具有对称性,其实数学式子也一样具有对称性。像下面的式子就具有对称性:
1×1=1 11 × 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学生试算完这组数据后,惊奇地发现答案的对称性,真令人叫绝,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乐意接近数学。
四、捕捉教育契机,呵护情感
学生建立了良好数学学习情感教育的契机总是稍纵即逝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捕捉,用心呵护,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可能性”一节中我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属于“一定”的事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只要我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尽管这样的目标有点狭隘。从“可能性”的角度来说,这句话却是有问题的,因为能否考上大学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努力学习并不一定产生考上大学的结果。教师该如何处理呢?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回答还是含糊过去?我以为,教师首先应该毫不犹豫地肯定学生的想法,并热情地鼓励学生。同时,如果教师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指出学生的想法并不正确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很难通过几句话将努力学习与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学生讲清楚,并且不让他们对努力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怀疑甚至错误的认识,保护好学生的这种情感态度。
五、给予展示机会,体验情感
课堂教学本身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后,教师就应多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去感悟、去体验。
例如:人教版第一册学习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把课本后附页中的图形分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沿着虚线折一折(渗透对称的概念),接着沿着虚线剪下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剪出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画。最后,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览,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适时点拨引导,调节情感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学生可能因此产生苦闷、烦恼,情绪会变得消极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观察、分析,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误原因或纠正措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调整情绪,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
总之,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