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惬意的志南和尚不怕路遥力衰,扶杖过桥,一路红杏灼灼,绿柳垂荫,方得尽收眼底。这“杖藜”带给志南和尚一片亮丽的春色。语文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在充当着杖藜的角色。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职责。如何履行好语文教师的这一重要职责,笔者有几个不成熟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着眼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要求
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都应该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为此,针对作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自身状况的“最近发展区”,尝试分层教作文——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方面,结合每一个学生动态发展的当前水平,实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区分度的作文教学。
二、着意个人体验,鼓励自我话语
“自我话语”和“他人话语”是对话理论的始祖巴赫金提出的一组概念。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我们推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提倡学习写作之前必须学会读书,必须储备相当数量的好词佳句,并且通过适当的仿写训练以形成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但仿写用多了,用久了,也就用滥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多用套语不是写文章的正经路子”,“很容易把写作的人引到邪路上去”。
为了较好地解决学生“自我话语”缺失的现象,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经过自己揣摩的语言。让学生克服惯常表达的惰性,不安于陈词滥调,努力呈现自己的语言个性。正所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如一个学生在描写夏天的一群小男孩脱得赤条条地跃进水塘里游泳时,造句说“这情景,就好比是母亲在锅台边下饺子”。这个比喻就是鲜活脱俗有着浓浓的个性化色彩的语言。
其次要鼓励学生学习锤炼自己的语言。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强调的是遣词造句的审慎态度。有时候个性化的“自我话语”往往是通过句中的一两个关键字词就体现出来了,但是,这样的一两个字词是需要呕心沥血才能“吟”出来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替换比较法品析字词的妙用。在写作训练中要鼓励学生炼意、炼词、炼句。如某学生在一篇《清江放排人》的作文中,拟写出这么一个句子:“碧波滔滔的江面上,一个绑扎得严严实实的竹排,横出八条大山里的壮汉……”这里的“横”字用得相当经典,它写出了清江放排人的声威与气势,这个“横”字,最先使用的却是“排”字,后来经过一番炼字比较后才选定了“横”字,这是斟酌锤炼的成功例子。
三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有创意的表达。有创意的语言表达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一些现成的语法规范,教师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以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活力。如某位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体验后写出一句“鱼儿游过去了,水很生动”这样的句子,应该说在凝练中一扫陈腐之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他的语文老师却武断地帮他改成了“水流过去了,鱼儿很生动”,似乎不做这样的改动就没有维护好语法的尊严似的,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改动反而会扼杀孩子富有诗意的表达情趣。
三、着力思维建构,注重过程指导
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佳作。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写不出佳作的原因是或没有好的内容可写,或对题材的认识把握还不到位,或语言表达还缺少感染力。好的作文应该是:言之有物、过程生动、情感真实、结构清晰。语言有表现力。围绕这些标准的落实。作文教学应该在“谁在写,写什么、怎么写、怎样评”四个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有序的思维训练。
一是谁在写——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分析学生的写作个性,不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自我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双向互动行为。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在开学初和学期末就“是否喜欢读书、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否害怕写作文、最好的一篇作文、作文最大的困惑、对提高写作水平的期待和计划、对老师写作指导的评价与期待、你知道哪些写作技巧、你最擅长哪类作文”等预先设计出的问题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通过努力,已经获得了哪些进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优缺点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便于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二是写什么——寻流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生每天过着相对简单的三点一线生活。视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虽然初中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和内容,可因为条件的欠缺,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活动实际上都没能够落到实处,由于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欠缺。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头脑中一片迷茫,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从何处入题。那么有没有更直接更好用的写作内容呢?有,选点就在课文中。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将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在教《傅雷家书》之类的美文时,总是让学生摘抄有韵味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事例用句造段,长期坚持,训练表达。同时,我和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隐点、续点、补点、连接点、争议点等,通过联想和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对比写等,让学生觉得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在身边,用心思考便触手可及。
三是怎么写——建构写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想法和概念,有助于信息结构化,便于更好地分析、理解、综合、回忆以及诱发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思维导图简单、有趣,好操作,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弄清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如写一篇题为《母亲》的记叙文,先在一张纸的中间写上“母亲”二字,再围绕这个中心词从“人、事、地、时、物、情”这几个方面写上关键词或者短语,要求将中心词“母亲”和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用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思维链,以此方法发散思维。接着画,接着写词语或短语,最终形成一个条理化精细化的思维导图。写作时只需回忆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思路自然清晰,结构自然完整,主题自然鲜明,文体自然明确。老师引导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自然就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四是怎么评——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老师大都觉得作文难改,把评改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应付家长和领导的检查。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完全是评判作文的好坏,更大的作用应该是激励学生,造就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分层设标、分层评价,只要学生的作文较之以前有一点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用一段话简单呈现思维导图的意思,其他同学能看懂就行了。接着,在写清楚片段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感受,逐渐地引导作文向篇章发展,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从构思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等方面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作文评语的激励性,但不要做一味说好、观点模糊、认识不清的“好好先生”。要让学生懂得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应该再琢磨。让学生在关爱中、激励中、清醒中持续不断地维系写作兴趣,从而坚持不懈地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在履行教给学生基本写作技能的重要职责时,语文老师要积极思考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授之以渔,扶之杖藜。我坚信:作文教学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美好春景必将出现在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学课堂内外。
一、着眼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要求
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都应该以缩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出发点。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为此,针对作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自身状况的“最近发展区”,尝试分层教作文——即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方面,结合每一个学生动态发展的当前水平,实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区分度的作文教学。
二、着意个人体验,鼓励自我话语
“自我话语”和“他人话语”是对话理论的始祖巴赫金提出的一组概念。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我们推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提倡学习写作之前必须学会读书,必须储备相当数量的好词佳句,并且通过适当的仿写训练以形成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但仿写用多了,用久了,也就用滥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多用套语不是写文章的正经路子”,“很容易把写作的人引到邪路上去”。
为了较好地解决学生“自我话语”缺失的现象,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经过自己揣摩的语言。让学生克服惯常表达的惰性,不安于陈词滥调,努力呈现自己的语言个性。正所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如一个学生在描写夏天的一群小男孩脱得赤条条地跃进水塘里游泳时,造句说“这情景,就好比是母亲在锅台边下饺子”。这个比喻就是鲜活脱俗有着浓浓的个性化色彩的语言。
其次要鼓励学生学习锤炼自己的语言。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强调的是遣词造句的审慎态度。有时候个性化的“自我话语”往往是通过句中的一两个关键字词就体现出来了,但是,这样的一两个字词是需要呕心沥血才能“吟”出来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替换比较法品析字词的妙用。在写作训练中要鼓励学生炼意、炼词、炼句。如某学生在一篇《清江放排人》的作文中,拟写出这么一个句子:“碧波滔滔的江面上,一个绑扎得严严实实的竹排,横出八条大山里的壮汉……”这里的“横”字用得相当经典,它写出了清江放排人的声威与气势,这个“横”字,最先使用的却是“排”字,后来经过一番炼字比较后才选定了“横”字,这是斟酌锤炼的成功例子。
三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有创意的表达。有创意的语言表达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一些现成的语法规范,教师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以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活力。如某位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体验后写出一句“鱼儿游过去了,水很生动”这样的句子,应该说在凝练中一扫陈腐之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他的语文老师却武断地帮他改成了“水流过去了,鱼儿很生动”,似乎不做这样的改动就没有维护好语法的尊严似的,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改动反而会扼杀孩子富有诗意的表达情趣。
三、着力思维建构,注重过程指导
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佳作。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写不出佳作的原因是或没有好的内容可写,或对题材的认识把握还不到位,或语言表达还缺少感染力。好的作文应该是:言之有物、过程生动、情感真实、结构清晰。语言有表现力。围绕这些标准的落实。作文教学应该在“谁在写,写什么、怎么写、怎样评”四个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有序的思维训练。
一是谁在写——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分析学生的写作个性,不应该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自我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双向互动行为。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在开学初和学期末就“是否喜欢读书、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否害怕写作文、最好的一篇作文、作文最大的困惑、对提高写作水平的期待和计划、对老师写作指导的评价与期待、你知道哪些写作技巧、你最擅长哪类作文”等预先设计出的问题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通过努力,已经获得了哪些进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优缺点和应该努力的方向,以便于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二是写什么——寻流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生每天过着相对简单的三点一线生活。视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虽然初中人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和内容,可因为条件的欠缺,时间的限制,大多数活动实际上都没能够落到实处,由于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欠缺。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头脑中一片迷茫,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从何处入题。那么有没有更直接更好用的写作内容呢?有,选点就在课文中。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将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在教《傅雷家书》之类的美文时,总是让学生摘抄有韵味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事例用句造段,长期坚持,训练表达。同时,我和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隐点、续点、补点、连接点、争议点等,通过联想和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对比写等,让学生觉得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在身边,用心思考便触手可及。
三是怎么写——建构写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想法和概念,有助于信息结构化,便于更好地分析、理解、综合、回忆以及诱发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思维导图简单、有趣,好操作,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同时也弄清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如写一篇题为《母亲》的记叙文,先在一张纸的中间写上“母亲”二字,再围绕这个中心词从“人、事、地、时、物、情”这几个方面写上关键词或者短语,要求将中心词“母亲”和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用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思维链,以此方法发散思维。接着画,接着写词语或短语,最终形成一个条理化精细化的思维导图。写作时只需回忆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思路自然清晰,结构自然完整,主题自然鲜明,文体自然明确。老师引导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写作方法的指导。自然就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四是怎么评——引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老师大都觉得作文难改,把评改作文当作任务来完成,应付家长和领导的检查。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完全是评判作文的好坏,更大的作用应该是激励学生,造就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分层设标、分层评价,只要学生的作文较之以前有一点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用一段话简单呈现思维导图的意思,其他同学能看懂就行了。接着,在写清楚片段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感受,逐渐地引导作文向篇章发展,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从构思是否新颖,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等方面来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作文评语的激励性,但不要做一味说好、观点模糊、认识不清的“好好先生”。要让学生懂得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应该再琢磨。让学生在关爱中、激励中、清醒中持续不断地维系写作兴趣,从而坚持不懈地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怎样,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在履行教给学生基本写作技能的重要职责时,语文老师要积极思考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授之以渔,扶之杖藜。我坚信:作文教学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美好春景必将出现在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学课堂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