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是一项重要内容。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目标:“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建立师生互动关系
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前提。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大家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動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二、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低级阶段,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教师要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演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准备小兔、小松鼠布偶,让学生看着实物去读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故事情境,留有情节空白,要求学生根据环境想象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把故事自编自演出来。另外,自我介绍、说笑话、小演讲等都可以适当穿插于课堂之中。
在情境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逐步提高要求。如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等等。
三、以话题为中心,以生活为素材
口语交际是以话题为中心把交际双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确立话题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在确立话题时应注意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等。话题应是多元、开放并贴近生活的。
确定每个同学的交流任务是落实口语交际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口语交际课的常见弊病是训练过程无序、散乱,乐于表现的学生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仅是旁观者。因此,教师可以把话题的构成或交流的过程进行任务分解,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选择任务,明确职责,定好程序,加强他们的任务意识、参与意识,防止推脱懈怠。
学生的交际面相对狭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与人顺畅地交流。我们应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以生活为蓝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的话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相通,与应用相联系,可以是校园人物趣事,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收集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四、加强示范引领,培养良好习惯
人的语言能力是一点一点模仿和学习来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如教师亲自示范,或看电视上访谈、辩论、调解等节目的录像片等,把交流过程详尽地展示给学生,供他们借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一些交际要领,如语言的连贯性、思维的逻辑性、手势的适时性等,从而悟出口语交际的关键点。
口语交际是很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活动,说话者不仅通过言语表达说话的内容,还通过情不自禁的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来表达其态度或情绪。文明的语言、得体的姿势、温和的声调,是一个人良好交际习惯的表现,也是内在修养的集中体现。
学习的内容也未必都在课堂上,一些精品电视栏目的主持人往往都有着极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们也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如《鲁豫有约》中鲁豫的提问大方幽默,《可凡倾听》中曹可凡的体态语言丰富、灵活而得体。通过学习此类高水平的感性实例,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责 编 莫 荻)
一、创设良好氛围,建立师生互动关系
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前提。教师要做学生的听众、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大家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動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二、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低级阶段,观察事物比较粗略。教师要教他们学会看、听和感觉。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演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准备小兔、小松鼠布偶,让学生看着实物去读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设置特定的故事情境,留有情节空白,要求学生根据环境想象人物当时可能说的话,把故事自编自演出来。另外,自我介绍、说笑话、小演讲等都可以适当穿插于课堂之中。
在情境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逐步提高要求。如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等等。
三、以话题为中心,以生活为素材
口语交际是以话题为中心把交际双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确立话题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教师在确立话题时应注意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考虑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思想火花,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等。话题应是多元、开放并贴近生活的。
确定每个同学的交流任务是落实口语交际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口语交际课的常见弊病是训练过程无序、散乱,乐于表现的学生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仅是旁观者。因此,教师可以把话题的构成或交流的过程进行任务分解,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选择任务,明确职责,定好程序,加强他们的任务意识、参与意识,防止推脱懈怠。
学生的交际面相对狭窄,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与人顺畅地交流。我们应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以生活为蓝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的话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相通,与应用相联系,可以是校园人物趣事,也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收集素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四、加强示范引领,培养良好习惯
人的语言能力是一点一点模仿和学习来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如教师亲自示范,或看电视上访谈、辩论、调解等节目的录像片等,把交流过程详尽地展示给学生,供他们借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感性认识。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一些交际要领,如语言的连贯性、思维的逻辑性、手势的适时性等,从而悟出口语交际的关键点。
口语交际是很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活动,说话者不仅通过言语表达说话的内容,还通过情不自禁的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言语因素来表达其态度或情绪。文明的语言、得体的姿势、温和的声调,是一个人良好交际习惯的表现,也是内在修养的集中体现。
学习的内容也未必都在课堂上,一些精品电视栏目的主持人往往都有着极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们也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如《鲁豫有约》中鲁豫的提问大方幽默,《可凡倾听》中曹可凡的体态语言丰富、灵活而得体。通过学习此类高水平的感性实例,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