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否定教师一言堂,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于是,有教师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认为活跃的课堂让人感到充满活力与生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其实,也不尽然。过分活跃的课堂看上去热闹,学生参与度高,而实际上他们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在考试检验中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无益的活跃情形
1.胡乱积极,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我们可能狭隘地理解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互动教学,其实这是片面的。如在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地坛”是深入理解史铁生残疾之后的状况和对生命认识的心态转变的节点。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的图片时注意到,有些学生看到图片就对图片进行解读,这本是好现象;可是他们有的就是看看风景,而没有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是那种有口无心的说,是那种不知道围绕课文学习重点的谈。没有从地坛的断瓦残垣中看到衰败和没落,说不出失落沮丧意志消沉者可能感受到的景中之情。这样的活跃和口头表述,缺少情感和思维的融入,含金量不高。
2.打乱教学,造成教学低效
课堂活跃看上去营造了一种非常热闹的氛围。可是这些积极表达的学生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个性思考和理解,甚至有时候影响教师的判断与讲解。教师可能因为他们的回答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定位,造成了教学的低效。如在《祝福》教学中,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是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其悲剧性和理解小说主题的抓手。我们重点是分析祥林嫂的眼睛,而祥林嫂的衣着往往一读而过。但是有学生在课上说祥林嫂两次都扎着白头绳,说明祥林嫂还是爱整洁的,喜欢白色。如果教师不纠正,那么,其他学生就认为分析得对,而教师去解释就影响了教师课堂的预设,不得不停下来去解释为什么祥林嫂扎着白头绳。如此,教学重点不突出也难以深入。
另外,有些学生的活跃有好表现的倾向,有哗众取宠之嫌。教师若不加以合理调控,那么,整堂课学生都在说说笑笑中度过,很难有静下心来的阅读发现、思考分析和总结反思。
二、扬长避短,促成和谐
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但那是围绕教学重点,切实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鉴赏和方法获得能力的参与。而我们也不能过分批评那些积极参与的活跃分子,影响学生学习情感。那么,怎么办呢?
1.适当引导,围绕学习目标而动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发表见解,有个性地参与;更要强化有效教学意识,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们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在学生读图之后,可让他们说说自己去描述这一图片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要对哪些事物进行描写。如此,学生的活跃就是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活跃。而在分析图片之后,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认知去品读“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个部分,看看这两段如画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此,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并在纠正中获得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2.动静结合,分析、记录并用
课堂活跃的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而学生语文能力是需要不断积累和运用的,需要他们把不清楚或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法记录下来,课上理解或在课后消化吸收。如《说书人》中“说书人”形象特点的概括是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去读散见于文中的人物描写,还要能够从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去读和说,更需要他们静下心来整理。当然,教师补充的人物分析方法也是需要学生记录下来的。
3.该放就放,课堂和谐提升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做小组合作的组长,带着组员进行合作讨论。而对一些喜欢插嘴,课上喜欢插科打诨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阻止和批评也是必须的,教师将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是以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都能有方法地独立阅读与学习为前提的。张弛有度、合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活跃,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要加强指导,让听说读写多样化进行,让学生在感知认知、体验探究过程中学习与建构,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气氛和谐,促成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226113)
一、无益的活跃情形
1.胡乱积极,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我们可能狭隘地理解了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就是素质教育,就是互动教学,其实这是片面的。如在史铁生《我与地坛》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地坛”是深入理解史铁生残疾之后的状况和对生命认识的心态转变的节点。笔者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地坛的图片时注意到,有些学生看到图片就对图片进行解读,这本是好现象;可是他们有的就是看看风景,而没有与课文内容建立联系,是那种有口无心的说,是那种不知道围绕课文学习重点的谈。没有从地坛的断瓦残垣中看到衰败和没落,说不出失落沮丧意志消沉者可能感受到的景中之情。这样的活跃和口头表述,缺少情感和思维的融入,含金量不高。
2.打乱教学,造成教学低效
课堂活跃看上去营造了一种非常热闹的氛围。可是这些积极表达的学生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个性思考和理解,甚至有时候影响教师的判断与讲解。教师可能因为他们的回答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重新定位,造成了教学的低效。如在《祝福》教学中,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写是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其悲剧性和理解小说主题的抓手。我们重点是分析祥林嫂的眼睛,而祥林嫂的衣着往往一读而过。但是有学生在课上说祥林嫂两次都扎着白头绳,说明祥林嫂还是爱整洁的,喜欢白色。如果教师不纠正,那么,其他学生就认为分析得对,而教师去解释就影响了教师课堂的预设,不得不停下来去解释为什么祥林嫂扎着白头绳。如此,教学重点不突出也难以深入。
另外,有些学生的活跃有好表现的倾向,有哗众取宠之嫌。教师若不加以合理调控,那么,整堂课学生都在说说笑笑中度过,很难有静下心来的阅读发现、思考分析和总结反思。
二、扬长避短,促成和谐
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但那是围绕教学重点,切实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鉴赏和方法获得能力的参与。而我们也不能过分批评那些积极参与的活跃分子,影响学生学习情感。那么,怎么办呢?
1.适当引导,围绕学习目标而动
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发表见解,有个性地参与;更要强化有效教学意识,精心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们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在学生读图之后,可让他们说说自己去描述这一图片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要对哪些事物进行描写。如此,学生的活跃就是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活跃。而在分析图片之后,我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认知去品读“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两个部分,看看这两段如画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出景物的什么特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此,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并在纠正中获得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2.动静结合,分析、记录并用
课堂活跃的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而学生语文能力是需要不断积累和运用的,需要他们把不清楚或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法记录下来,课上理解或在课后消化吸收。如《说书人》中“说书人”形象特点的概括是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的。因此,教师既要让学生去读散见于文中的人物描写,还要能够从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去读和说,更需要他们静下心来整理。当然,教师补充的人物分析方法也是需要学生记录下来的。
3.该放就放,课堂和谐提升教学效率
一般来说,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做小组合作的组长,带着组员进行合作讨论。而对一些喜欢插嘴,课上喜欢插科打诨的学生进行必要的阻止和批评也是必须的,教师将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是以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都能有方法地独立阅读与学习为前提的。张弛有度、合理处理学生课堂上的活跃,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时间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要加强指导,让听说读写多样化进行,让学生在感知认知、体验探究过程中学习与建构,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气氛和谐,促成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2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