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中职学校存在的“产教脱节,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的教学问题,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共同制订、实施科学的育人计划,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企联办 培养质量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产教脱节,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等问题。漳州工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中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距
中职学校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以下差距。
(一)职业意识模糊。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和规划,不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具体该担负什么样的岗位职责,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择业时,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及技能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就使得一次就业率低,学生就业以后不断更换工作。
(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欠缺。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专业知识的传授各课程相对独立,重理论教学轻实际应用。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工作中面对实际问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缺乏清晰的思路,缺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际操作技能欠缺。由于职业意识不清晰,有些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不敢动手,不愿动手。有些学生虽完成了实训项目,但不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明白实训内容和所学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往往过后就忘,不知道自己做过些什么。这些都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自信,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校企联合办学的意义
校企联合办学,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校企联办,有利于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和拓宽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有利于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三、校企联办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轻工机械专业与福建标新集团联合办学,双方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岗位能力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即上岗的无缝对接。
(一)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有效提高培养质量,我校与标新集团共同协商,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确立符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实训与工作有机融合,努力培养职业素养好,职业能力强,具备专业知识,善于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为使教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与标新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基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根据企业的车间配置、主要生产任务和核心技术,综合考虑企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精心制定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对轻工机械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保证“所学即所用”。
(三)合理安排生产性实训。采用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将课堂移到企业生产一线,以真实的岗位对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融于实训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轮训计划。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工作。学生所学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在岗位轮训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技能。
(四)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尽早清楚未来工作岗位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专业课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具体、客观、现实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选派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技术精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不断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能力,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制订、实施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方案。适时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有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有些专业课,可根据实际工作过程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大型练习、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逐步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出既“会”又“懂”、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持续发展的合格人才,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经过校企双方的不懈努力,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岗位技能水平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在公司留存率高,岗位稳定性高,业绩好。
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企联办 培养质量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产教脱节,校企难以深度融合”等问题。漳州工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中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差距
中职学校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以下差距。
(一)职业意识模糊。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和规划,不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具体该担负什么样的岗位职责,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择业时,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及技能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定位不准确。这就使得一次就业率低,学生就业以后不断更换工作。
(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欠缺。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专业知识的传授各课程相对独立,重理论教学轻实际应用。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工作中面对实际问题,很多学生无从下手,缺乏清晰的思路,缺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际操作技能欠缺。由于职业意识不清晰,有些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不敢动手,不愿动手。有些学生虽完成了实训项目,但不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明白实训内容和所学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往往过后就忘,不知道自己做过些什么。这些都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自信,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校企联合办学的意义
校企联合办学,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校企联办,有利于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和拓宽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通道;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有利于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使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三、校企联办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轻工机械专业与福建标新集团联合办学,双方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习内容和岗位能力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即上岗的无缝对接。
(一)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有效提高培养质量,我校与标新集团共同协商,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确立符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实训与工作有机融合,努力培养职业素养好,职业能力强,具备专业知识,善于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安排教学内容。为使教学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与标新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基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根据企业的车间配置、主要生产任务和核心技术,综合考虑企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精心制定出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对轻工机械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保证“所学即所用”。
(三)合理安排生产性实训。采用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将课堂移到企业生产一线,以真实的岗位对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融于实训过程中。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轮训计划。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工作。学生所学内容,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生在岗位轮训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技能。
(四)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尽早清楚未来工作岗位职责,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专业课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训项目,逐步培养专业兴趣,具体、客观、现实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企业选派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技术精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不断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五)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的能力,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制订、实施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方案。适时安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有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有些专业课,可根据实际工作过程采取项目驱动式教学。通过大型练习、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逐步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出既“会”又“懂”、掌握技术并能应用操作、持续发展的合格人才,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经过校企双方的不懈努力,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岗位技能水平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在公司留存率高,岗位稳定性高,业绩好。
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