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目标:走进毛泽东,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丸、崖、珉”3个生字,会写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感受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雄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第二、三句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长征,入“等闲 ”
1、师: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又一次伟大的战略大转移,尽管是被迫转移,尽管出发时的近20万人到结束时只剩下了两三万人,但它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以胜利而告终,这就是长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毛泽东的一首诗来走进长征,走进伟人毛泽东。(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齐读课题)师:注意七律后面这一点是间隔号,读的时候要适当停顿,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八行,而且每行有七个字,(出示幻灯片2)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再读课题!(生再读课题)
2、我们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一般有这样四个步骤:读文、解义、入境、悟情(板书并作简单介绍)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生自由读诗)师:谁能够连起来读这首诗。指生读。学生和教师一起正音,纠正“五岭”“磅”等字词的读音,(“五”和“岭”都是第三声,连在一起读—wú lǐng。出示了解多音字“磅”的义项。)请读错的学生再读读错的字词所在的行。4、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整首诗(生一起读整首诗)。师:读得不错,这首诗大家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它押韵,(课件出示每一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音节3)请同学们看,你发现了什么?师:你看,“闲、丸、寒、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这样这首诗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请同学再来齐读整首诗。(生齐读整首诗)
二、整体感知,了解长征,释“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想不想听?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师范读)引导学生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长征,什么样的长征?最后结果怎样?明确: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师: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生读文,画句子)
指名答,明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出示此句。
3、其他同学划了这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明确:最有难度的是“等闲”板书“等闲”
师:应该是“等闲”。“等闲”这個词确实难理解,塔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课件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明确:A.平常。就是平平常常的事。那 “只等闲”又该怎么理解呢?(也是平平常常的。)金沙,这里指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大渡桥,那是一座桥,是架在大渡河上的一座桥,叫卢定桥。
4、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长征途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山水?
指名读资料袋(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而这也是仅仅是长征途中的大山大河,还有许多的小山小河没有写到。真是万水千山。(板书:万水千山)
三、质疑解难,感受长征,品“等闲”
1、师: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自由读读下面的诗句,边读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字词,在上面做个记号。哪些地方大家理解起来有难度?预设(逶迤、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三军、尽开颜)(幻灯出示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
现场解释三军,三军在古代指上、中、下三军,而在这里指的就是红军主力。
2、“逶迤”这个词的本义是“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而在这句诗中指的就是这(出示)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五岭。红军要翻越这样的五岭,可诗中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腾细浪”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书上画一画细浪。(待生画好出示自己所画的细浪)这是红军要翻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红军不怕困难;他们把困难当作小事一桩,根本不放在眼里。红军很乐观。板书体会 “无畏”或者“乐观”
3、师:仅仅是五岭吗?像这样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怎样呢?建议大家也用刚画画的方法解决,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把走过乌蒙山当作走泥丸;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放在眼里,当作走泥丸;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不怕,还是很乐观。
师:能读一读这一句吗?(指读)
a(出示图片)是啊!如此弯曲绵延的五岭,如此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成了翻腾着的小浪花和脚下滚起的小泥丸,谁再来读?(指读)
b诗人毛泽东把这逶迤的五岭比作了细浪、把这磅礴的乌蒙山比作了小泥丸,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谁再来读?(指读)
c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
4、师:红军长征途中还发生过很多难忘的故事。
师讲述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国民党撤走了金沙江上所有的船只和船工,妄图将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之中,可他没有料到,在老乡的帮助下,红军还是找到了7艘小船,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两万多的红军主力以及他们的粮草,就靠这7艘小船,全部安全度过了这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直到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可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没有浪费一颗子弹,红军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时,红军的心情怎么样?
那是什么暖?(指名答)
四、重温路线,回味长征,颂“等闲”
1、师: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温长征路(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师随着红箭头的前进讲述红军伟大的长征路)
2、师:毛泽东回顾这漫长的征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全体起立,在这歌声中齐诵并记住这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起(出示毛泽东原诗,学生配乐齐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教学目标:
1、认识“丸、崖、珉”3个生字,会写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逶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感受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雄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第二、三句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并体会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进长征,入“等闲 ”
1、师:同学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红军又一次伟大的战略大转移,尽管是被迫转移,尽管出发时的近20万人到结束时只剩下了两三万人,但它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以胜利而告终,这就是长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毛泽东的一首诗来走进长征,走进伟人毛泽东。(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齐读课题)师:注意七律后面这一点是间隔号,读的时候要适当停顿,再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八行,而且每行有七个字,(出示幻灯片2)所以题目中有七律二字。再读课题!(生再读课题)
2、我们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一般有这样四个步骤:读文、解义、入境、悟情(板书并作简单介绍)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诗,把诗句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生自由读诗)师:谁能够连起来读这首诗。指生读。学生和教师一起正音,纠正“五岭”“磅”等字词的读音,(“五”和“岭”都是第三声,连在一起读—wú lǐng。出示了解多音字“磅”的义项。)请读错的学生再读读错的字词所在的行。4、注意刚才提醒的字音,我们一齐来读整首诗(生一起读整首诗)。师:读得不错,这首诗大家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因为它押韵,(课件出示每一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音节3)请同学们看,你发现了什么?师:你看,“闲、丸、寒、颜”它们的音节中都有“an”,这样这首诗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请同学再来齐读整首诗。(生齐读整首诗)
二、整体感知,了解长征,释“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想不想听?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师范读)引导学生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长征,什么样的长征?最后结果怎样?明确: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是最后还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师:那么哪句诗直接写出了红军克服困难呢?把它划出来。(生读文,画句子)
指名答,明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出示此句。
3、其他同学划了这句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看看,读读这句诗,哪个词理解起来有难度?明确:最有难度的是“等闲”板书“等闲”
师:应该是“等闲”。“等闲”这個词确实难理解,塔在字典中有这几种意思(课件出示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应该选则哪一种?明确:A.平常。就是平平常常的事。那 “只等闲”又该怎么理解呢?(也是平平常常的。)金沙,这里指金沙江,金沙江在贵州省,水流湍急。大渡桥,那是一座桥,是架在大渡河上的一座桥,叫卢定桥。
4、这首诗选择了长征途中的这样五处山水,那么万水千山仅仅指这五处山水吗?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读读资料袋。长征途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山水?
指名读资料袋(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而这也是仅仅是长征途中的大山大河,还有许多的小山小河没有写到。真是万水千山。(板书:万水千山)
三、质疑解难,感受长征,品“等闲”
1、师: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自由读读下面的诗句,边读边想,遇到有困难的字词,在上面做个记号。哪些地方大家理解起来有难度?预设(逶迤、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三军、尽开颜)(幻灯出示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
现场解释三军,三军在古代指上、中、下三军,而在这里指的就是红军主力。
2、“逶迤”这个词的本义是“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而在这句诗中指的就是这(出示)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五岭。红军要翻越这样的五岭,可诗中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腾细浪”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书上画一画细浪。(待生画好出示自己所画的细浪)这是红军要翻越的五岭,这是细浪,你体会到什么?红军不怕困难;他们把困难当作小事一桩,根本不放在眼里。红军很乐观。板书体会 “无畏”或者“乐观”
3、师:仅仅是五岭吗?像这样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怎样呢?建议大家也用刚画画的方法解决,你体会到了什么?红军把走过乌蒙山当作走泥丸;红军根本不把乌蒙山放在眼里,当作走泥丸;红军不管什么困难都不怕,还是很乐观。
师:能读一读这一句吗?(指读)
a(出示图片)是啊!如此弯曲绵延的五岭,如此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成了翻腾着的小浪花和脚下滚起的小泥丸,谁再来读?(指读)
b诗人毛泽东把这逶迤的五岭比作了细浪、把这磅礴的乌蒙山比作了小泥丸,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谁再来读?(指读)
c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都只不过是等闲小事,我们一起读!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
4、师:红军长征途中还发生过很多难忘的故事。
师讲述金沙江的故事:(1935年5月,国民党撤走了金沙江上所有的船只和船工,妄图将红军消灭在这深山峡谷之中,可他没有料到,在老乡的帮助下,红军还是找到了7艘小船,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两万多的红军主力以及他们的粮草,就靠这7艘小船,全部安全度过了这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直到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可红军早已远走高飞,没有浪费一颗子弹,红军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此时,红军的心情怎么样?
那是什么暖?(指名答)
四、重温路线,回味长征,颂“等闲”
1、师: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温长征路(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图,师随着红箭头的前进讲述红军伟大的长征路)
2、师:毛泽东回顾这漫长的征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让我们全体起立,在这歌声中齐诵并记住这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起(出示毛泽东原诗,学生配乐齐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