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的无用之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的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两方面,分析短篇小说《受戒》的“淡雅”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特征,揭示其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淡雅;汪曾祺;功利性;非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受戒》写了在一个名叫庵赵庄的乡村小镇子里的平凡琐事,明海跟着舅舅到荸荠庵学当和尚“为业”,明海在庵里获得许多反常有趣的见闻,以及明海和农村少女小英子从淳朴友谊到萌生爱意的过程。文章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但凸显着极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没有迭宕起伏的情节,但通篇饱含着纯朴诚挚的情感,显现一种“哲学的美”。“淡雅”是汪曾祺小说世界的一种艺术至境追求,更是他的武器。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是它不以功利为目的。在文学活动中,无论创作还是欣赏,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创作和欣赏的瞬间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性。在《受戒》里我们也的确感受到那一份“虚静”,在无功利的一瞬间发现事物最自然的美,发现诗情画意,从而进入汪曾祺的小说世界。
  汪曾祺用他简洁细腻的散文诗笔触勾勒出风俗画,烘染出意境,《受戒》中的风俗画是透过明海的眼睛表现的——“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片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类似这种把风俗当抒情诗来写的手段使作品充满了意境。小说人物在这般情景下具有了鲜明而又淡雅的具体形态。《受戒》里的两个灵性人物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的情趣画面和淳淳爱意更是融于画中,延于画外:玩铜蜻蜓,一个画花一个弄食……也只有那般秀丽淳朴的乡土山水方能孕育出这般透露率直无畏的灵性的眼睛——“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两个女儿……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景致与风俗、人物与灵性相渗透,融为上文的意境与气氛。正像汪曾祺自己所说的,“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扑鲁鲁鲁飞远了”,这是淡雅至极的意境美;“你不要当方丈!”“好,不当。”“你也不要当沙弥尾!”“好,不当。”……“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要——!”这是淡雅至极的人性美。“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日子也是一种生活……七情六欲的感情人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就是以这么一种淡雅之气韵描写着琐碎的生活、普通的风俗、平凡的小事,使这一切皆散发着淡雅的人性美和人情美,饱含着对童心的追忆和回归原始的渴望。
  (二)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虽不以功利为目的,却是有功利性的,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鲁迅说过,文学是“无用之用”,即文学意识的直接的无功利正是为了实现间接的有功利性。“创作是为人生的,为社会的,就是所谓的‘无功利’,实际上也是一种功利。”因此,我认为汪曾祺的“淡雅”也绝不是虚求纯美、言而无物的。相反,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更“激愤”的言辞,更有力的控诉,是“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后更深层的对人性的呼唤。看似“无用”的淡雅的背后隐藏着极为有力的话语。
  “受戒”是佛家用语,按佛家的解释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鬘歌舞及观听,七不眠坐高广大床,八不食非十食,严守戒法,才能公德圆满,抵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而《受戒》里的和尚却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受戒”在小英子和明海眼中也无非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他们都是佛门的不肖弟子,生缘未断,六根不净,但他们的情绪是乐观的,是入世的,是要需求真正人生的。文章结尾写明海和小英子飞快地划向的地方似乎才是现实生活中那真正的“极乐世界”。作者立足于佛门与人性之间的对立与联系,从健康的现实的人性和人情来否定佛门超脱的非现实的人性,表现了人道对神道的乐观的否定,是健康的人性对禁锢人性的宗教的嘲笑的叛逆。
  作者写《受戒》的目的是功利的。他自解如是说:“我要
其他文献
【摘要】经典文本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质疑点,也许是课堂生命的张力点,顺着文脉漫溯。不忽略隐藏于文本细微之处的亮点,倾听文本细微的声响,在学生易忽略处重敲一二,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从三个维度论述:灰色与亮色、背影与正面、烦与简,与学生一起精神探险。  【关键词】色彩;视角;繁简;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徐志摩先生的诗里,有这样的诗句表达对梦的追寻:寻梦,撑一支
【摘要】《沁园春·雪》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方面同为豪放词,但表达意境却完全不同。毛泽东的词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洋溢着革命者的自信。创造灿烂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英雄主义之梦是把中国作为最高事业。苏轼的词却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无限感慨之情。笔者认为通过这两首词,完全可以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胸襟、立场和卓识,终究分伯仲。  【关键词】豪放词
【摘要】随着学生身体以及智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脉络性与执行力也逐渐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从理论上说,核心素养具有大局性,并不僅仅包含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而针对语文学科来讲,语文核心素养则具有一定的具象性,将笼统的核心素养概念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强调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了解,对于文章作品内容的鉴赏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维发展
【摘要】苗族聚居地区学生每天使用汉语时间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相对偏低。教师需要从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反思进行深入  探究。实践证明,结合苗族聚居地区的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精心备课、高效教学、科学练习、及时反思,可促进教学相长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族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苗族聚居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相对偏低。
【摘要】《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在同类节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论及《朗读  者》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启示,拓展积累朗读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以期从《朗读者》这一主题出发,推而广之,探索引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朗读者》;课外阅读;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朗读者》通过个人真实经历的故事与佳篇美文相互融合的形式,采用适合于
【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促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是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引导学生精研习题的角度,来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习题;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通过
【摘要】信息时代下,初中生阅读普遍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的阅读倾向,大多数学生痴迷于漫画、青春小说、推理小说等,而对于经典名著却是避而远之,难以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笔者尝试结合新改编的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指导实践,试从阅读方法、专题探究、反馈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探求激发初中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之路,力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名著的价值,从而达到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整本经典书籍的目标。 
【摘要】行为主义心理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各学科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行为是内隐的,不可直接观察和测量,可直接观察和测量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有许多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语文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雷雨》教学设计为例,探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
【摘要】在低年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为低年段学生在语文学习搭建这条“可视化”读路,训练学生思维,淬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让阅读变得简单、高效、有趣可观,最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三下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为例,探索富有成效的略读教学之路。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外三个方面结合课例谈了在略读课中发展自学的能力的方法。课前预习先行,“精”准要求,“略”知一二;课中扶放结合,精妙引领,略得方法;课外拓展延伸,精心整合,略教丰学。准确把握“三步走”的教学方法,才能摆脱“越位(精读化)”“移位(任意化)”“错位(简单化)”的误区,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有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