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在高效中起航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下,初中生阅读普遍呈现碎片化、浅显化的阅读倾向,大多数学生痴迷于漫画、青春小说、推理小说等,而对于经典名著却是避而远之,难以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笔者尝试结合新改编的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指导实践,试从阅读方法、专题探究、反馈评价方式三个角度探求激发初中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之路,力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经典名著的价值,从而达到使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整本经典书籍的目标。
  【关键词】经典阅读;整本书;阅读方法;专题探究;反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改编后的部编教材对语文教师课外名著阅读指导提出了更系统更明确的要求,而在七年级上册中把《朝花夕拾》作为初中起始阶段的第一本名著介绍给学生,旨在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让学生意识到读经典作品能丰富人生感受与经验,帮助学生思考人生问题,有利于文化积累,这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外经典阅读是有提纲挈领的深意的。因此,笔者尝试以《朝花夕拾》为例,试探求一条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的路径,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经典的魅力价值所在,从而达到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阅读整本名著的目的。
  一、略读精读并重,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读通经典的内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就是要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只有学生真正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师指导工作的最初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古有提要勾弦法、小求甚解法,近现代有创新读书法、博专结合法等,但是归根结底,这些读书方法大致不离精读与略读的范畴。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叶圣陶从教学和效果两个方面做了精彩的论述:站在教学的角度,应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但站在效果的角度,精读是为略读这一应用而做的准备。叶老所说的运用,就是学生能够独立、顺利地进行课外阅读,而精读作为准备,也是为学生能够学会这种运用而服务的。可见,叶老把略读放在了与精读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时,要精读与略读并重。
  在学生阅读体会交流前,笔者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有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是忽略前言、后记,直接从正文开始看,而且一般直接对整本书进行精读。这样的读书方法不仅使读书效率低下,而且也不利于对整本书的内容把握。因而教师对精读与略读的方法与意义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朝花夕拾》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浏览整本书的框架,关注书的“小引”和“后记”部分,让学生对作者写这部书的缘由、成书的过程、书的主要内容等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再指导学生通读全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少不理解的地方,都不要停下来深究,一口气把书看完。对于不懂的部分,指导学生不需要为此气恼、泄气,甚至弃书而逃,而要努力做到通读。这一点对于阅读能力与品质正在形成的初中生来说特别重要。在通读的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探究方向,对全书进行有针对性地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利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做批注与质疑,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最终形成相关主题的读书报告。
  二、设置专题探究,激发学生欣赏经典的兴趣,读懂经典的价值
  (一)以“自我之心”体察“作者之心”,认识经典的历时性
  名著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话文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吸收经典作品中思想之精华,从而激励唤醒鼓舞内在的我。名著的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凡是契合学生心灵的东西,学生一定愿意持续接触,这就是兴趣。在指导阅读名著时,提示学生“以己之心体察作者之心”,就能拉近自己与作者的距离。新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鲁迅的童年和求学生活距离如今的时代较远,但那种儿童的心理是历久不变的,也是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部分,这就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经典名著之间的距离,也引起了学生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兴趣。因此笔者设计了第一个专题探究——探究童年鲁迅的心理。《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除了课文中的选篇,其中还有《狗·猫·鼠》
其他文献
【摘要】时下,跨学科研究是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之一。跨学科的目的在于超越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中职教育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学科与专业学科也要走跨学科的道路。学科之间有机化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演化等特征,各门学科之间不断产生交流与碰撞,相互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关键词】中职文化课;旅游课;融通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写人”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学段要求能用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两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能适当运用人物描写,将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具体。从一件事到几件事,从写清楚到写出具体特点,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写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关键词】事例特点;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学情出发,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从三至六年级,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个习作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以及1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笔者通过研读精读课文、运用观察记录表、活用例文旁批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成观察意识,养成观察习惯,为本册后几个單元的习作习得方法,更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
【摘要】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倾听接受,缺乏主动理解思考,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提升缓 慢。而“以写启思,以读代讲”是变传统被动学习为主动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从“以写启思,让学生在写作中创造思考”和“以读代讲、以写代读,让学生在朗读、书写中体验积累”两大方面展开讨论,包含以写启思、以写代读的方法介绍
【摘要】经典文本如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质疑点,也许是课堂生命的张力点,顺着文脉漫溯。不忽略隐藏于文本细微之处的亮点,倾听文本细微的声响,在学生易忽略处重敲一二,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从三个维度论述:灰色与亮色、背影与正面、烦与简,与学生一起精神探险。  【关键词】色彩;视角;繁简;意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徐志摩先生的诗里,有这样的诗句表达对梦的追寻:寻梦,撑一支
【摘要】《沁园春·雪》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风格方面同为豪放词,但表达意境却完全不同。毛泽东的词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洋溢着革命者的自信。创造灿烂明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英雄主义之梦是把中国作为最高事业。苏轼的词却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无限感慨之情。笔者认为通过这两首词,完全可以了解他们当时的处境、胸襟、立场和卓识,终究分伯仲。  【关键词】豪放词
【摘要】随着学生身体以及智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脉络性与执行力也逐渐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从理论上说,核心素养具有大局性,并不僅仅包含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而针对语文学科来讲,语文核心素养则具有一定的具象性,将笼统的核心素养概念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强调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了解,对于文章作品内容的鉴赏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维发展
【摘要】苗族聚居地区学生每天使用汉语时间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相对偏低。教师需要从课前、课上、课后、教学反思进行深入  探究。实践证明,结合苗族聚居地区的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精心备课、高效教学、科学练习、及时反思,可促进教学相长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族教育;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苗族聚居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相对偏低。
【摘要】《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其在同类节目中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文论及《朗读  者》对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启示,拓展积累朗读素材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个方面。以期从《朗读者》这一主题出发,推而广之,探索引领小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朗读者》;课外阅读;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朗读者》通过个人真实经历的故事与佳篇美文相互融合的形式,采用适合于
【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意识,促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是许多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探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引导学生精研习题的角度,来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习题;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