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课堂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这时候教师若能坦然面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关键词】化学实验 意外情况 绽放光彩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能让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成为化学课中的亮点。
化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以实验为基础,二是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中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完完全全地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笔者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做化学实验时必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经常会遇到在做实验时出现的意外情况,怎样将意外情况转化成亮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坦然面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CO2的性质和制取”时,在演示时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这种情况必然引起学生议论,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实验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既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又可以学习知识。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
(1)石蕊会不会有问题?
(2)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会不会混有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而且如果是氯化氢的缘故,可以用呼吸产生的CO2,没有氯化氢,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直面实验“意外”,把实验的“意外”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二、善于把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转变为动态生成性资源
化学实验中的类似意外情况很多,如做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灭了;NaOH溶液中滴盐酸时有气泡产生;酚酞试液滴入到盐酸中为什么有浑浊;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先变红为什么后褪色;做中和反应时,剩余溶液蒸发时闻到刺激性气味;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看到少量的气泡……发现异常现象的学生总会十分兴奋和好奇,教学资源就在这种异常现象中自然形成了,而这些意外略加改变,就成为了中考信息题、探究题中的素材。
站在教师的立场还是学生的立场,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牢固树立动态生成观念,把学生状态思维的捕捉和把握当作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随时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发展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张力和生命气息,师生才会在思维视界的融合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无论多么完善的课前准备,当其进入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都会遇到和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性因素。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意外,教师是视而不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预设方案,还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出发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善于捕捉每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化学课堂实验中的意外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与魅力。
(黑龙江大庆市二十四中学;163416)
【关键词】化学实验 意外情况 绽放光彩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生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能让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成为化学课中的亮点。
化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以实验为基础,二是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中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完完全全地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素质,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笔者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做化学实验时必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中经常出现异常现象,不少实验失败的几率相对较高。经常会遇到在做实验时出现的意外情况,怎样将意外情况转化成亮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坦然面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CO2的性质和制取”时,在演示时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就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但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紫色。这种情况必然引起学生议论,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实验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既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又可以学习知识。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
(1)石蕊会不会有问题?
(2)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会不会混有氯化氢一起带到石蕊中,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氯化氢太少,形成的盐酸浓度太低,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而且如果是氯化氢的缘故,可以用呼吸产生的CO2,没有氯化氢,应该就不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直面实验“意外”,把实验的“意外”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
二、善于把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转变为动态生成性资源
化学实验中的类似意外情况很多,如做二氧化碳熄灭蜡烛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灭了;NaOH溶液中滴盐酸时有气泡产生;酚酞试液滴入到盐酸中为什么有浑浊;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后先变红为什么后褪色;做中和反应时,剩余溶液蒸发时闻到刺激性气味;铁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看到少量的气泡……发现异常现象的学生总会十分兴奋和好奇,教学资源就在这种异常现象中自然形成了,而这些意外略加改变,就成为了中考信息题、探究题中的素材。
站在教师的立场还是学生的立场,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牢固树立动态生成观念,把学生状态思维的捕捉和把握当作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随时根据课堂情境和学生发展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张力和生命气息,师生才会在思维视界的融合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无论多么完善的课前准备,当其进入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都会遇到和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性因素。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意外,教师是视而不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预设方案,还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出发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善于捕捉每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化学课堂实验中的意外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与魅力。
(黑龙江大庆市二十四中学;16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