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语境下赛珍珠与《水浒传》英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耗时五年所译的 《水浒传》70回本英译本 All Men Are Brothers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该译本在美国流传极为广泛,受到美国读者的好评,但在中国却因“错译”“误译”备受争议。中西方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赛珍珠在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贡献进行重新梳理。本文笔者将从赛珍珠杂合的文化身份切入,对她翻译水浒的文化策略、翻译策略及其意义作探索。
  【关键词】赛珍珠;《水浒传》;文化背景;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杨钊(1987-),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 - 1973)曾获得“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的美誉,她的创作兼顾东西方的文化,致力于向西方民众推广中国文化,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翻译(以下简称赛译)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赛译(All Men Are Brothers)出版于1933年,该书在出版后,立刻在西方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西方读者的一致好评,目前这份译本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经多次再版,仅在21世纪,该译本就已经再版3次。然而,赛译虽然在国外传播较广,受到读者们的认可,但在国内却面临着诸多学者的质疑。2003年后,有许多评论者致力于为该书正名,但其毁誉参半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改善。目前,对赛译的批评主要为语言翻译方面,评论者们认为作者的译本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汉语言的原意,属于对《水浒传》的“误读”。赛珍珠的文化背景和其文化身份决定了她的翻译策略,笔者将从赛珍珠的文化身份入手,探索《水浒传》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和文化策略,并讨论其内涵。
  一、 赛珍珠的文化身份
  “杂合”为生物学专业名词,本意是不同纯合子品种杂交后所产生的新品种,该词的含义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了延展,多用于殖民批评,用于指代介于不同文化中的模糊状态。身份 (identity)在后殖民批评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身份不局限于血统,而是取决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文化身份是翻译策略的直接决定因素。很多因素都会对身份产生影响,例如民族、阶级、性别、历史进程、特定的文化背景与政治环境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身份和认同。
  赛珍珠的翻译策略选择取决于其自身的文化身份,尼克松曾将赛珍珠誉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曾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后因父母进入中國传教而生活于中国。赛珍珠幼年时便接受双重文化的影响,在中国生活了四十余年,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赛珍珠在颁奖致辞中说道:“我的第二祖国是中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也是我的生活,的确,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赛珍珠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其日常生活、说话做事同中国人并无两样。而父母作为美国传教士,赛珍珠又可以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但双重文化背景给赛珍珠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造成了困惑,她很难将自己划分为“美国人”或者“中国人”。赛珍珠在中美两国的散居模式造成了他独特的文化身份, 她的文化身份不是“非中即美”的模式,而是变成了 “中美融合”的杂合文化身份。
  后殖民主义指出,受到两种不同文化影响的混血儿,自身的文化身份在文化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创新文化认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赛珍珠没有受限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明显的文化偏向,对中美的文化差异做到了客观公正的审视,并以故乡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其自身的杂合文化身份起到了重要作用,赛珍珠通过直译的方法 《水浒传》转译成英文,将原著的美传播到大洋彼岸。与此相应,赛译本中文化异化风格也是其自身杂合文化身份最直接的体现。
  二、赛译水浒文本分析
  以《水浒传》书名的翻译情况举例。最早西方将《水浒传》译为德文,书名为《强盗与士兵》,法本则为《中国的勇士们》,还有其他英本为《发生在水边的故事》《在沼泽地里》等诸多版本。杰克逊将其翻译为 Water Margin,指出是故事发生地点。赛珍珠译文序言中强调,西方人对 Water Margin 的理解与原著存在有偏差,她将水浒传翻译为“ All Men Are Brothers”,这种译文虽然也无法直接体现原文的精妙,但任何一个译本都无法做到原汁原味的翻译。例如“水”等于“water”,
其他文献
【摘要】 当前英语课程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 使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等, 以更好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蓝海莲,广东省河源中学。  一、教学设计活动化  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文本构建一中华优秀传统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拥有良好的英语听力、口语成绩,还要保持对英语听说的学习兴趣。就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只重视英语语言书面知识的教学,并不看重听说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题,听不懂也说不出英语,更别说拥有英语听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了。结合当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以及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相结合是最好的选择。不仅
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有一个叫威佛利山的废弃疗养院,作为一个周围埋藏着上千具死尸的遗址,这里被列为全球十大恐怖禁地之一。  从20世纪初到链霉素开始临床应用的数十年间,至少有8000多名结核病患者在这里去世。比结核病更加可怕的是骇人听闻的治疗手段,例如将肋骨从病人胸腔里摘除,以便让肺部涨得更大,吸入更多的氧气。  威佛利山疗养院关闭后,成为了一处著名的“鬼屋”,各种不可思议的闹鬼事件不断,
【摘要】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英语学习持有两面态度,且各个层次的学生交互学习之后容易迷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基于涉农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可行性,为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涉农高职院校;公共英语
【摘要】当前,小学教师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常常会引入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其中课外故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知识延展的作用,能够辅助单元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教学。在英语单元教学和阅读教学中适当融入各类课外故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英语教学变得事半功倍。而在深度学习理念影响下,小学课程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对课堂进行优化,加入更多优质课外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不久前,本刊特约摄影师瑞士人沃尔夫兰曼赫尔茨发来邮件,兴奋地声称他发现在北纬33度左右的中国四川境内,有一条神奇的山脉,其户外运动资源远远超过了阿尔卑斯山,似乎这正是全世界旅行者和探险家苦寻的户外天堂。  于是,本着“全世界户外爱好者联合起来,寻找梦中的探险乐土”这一宗旨,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组建了一支由国内著名探险家、资深媒体人组成的考察队,将目标锁定在北纬33度左右,中国四川境内的一条被藏民尊为
【摘要】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切入点,以归纳法和文献法,尝试综合相关研究,对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进行探讨。对于新闻英语的翻译,仅仅限于字面意义的传达是不够的,译者更应站在跨文化视角下,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与策略,从而解决不同语言中出现的信息功能对等问题。本文旨在为之后的新闻英语翻译提供对策,从而促进新闻英语行业发展及跨文化信息交流。  【关键词】跨
【摘要】现阶段,我们需要保障高职教育遵循人文化原则向前发展,从而有效推动高职教育的进程。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因此需要对高职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及创新。利用德育过程论的方式,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对互联网领域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以此有效地在教育过程中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能够让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本文基于德育过程视域,对高职“互联网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  【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领域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的受教育需求,职业院校随着规模的扩充,招生人数也日益增多。职业院校尽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英语自然也成了中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中职生的英语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实施统一的管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分层教学管理能为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英语学习平台,能够有效
据1972年以来的气象统计,世界气象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不断增多的降雨使美国、巴基斯坦和日本洪灾频繁;在加拿大的小麦生产带,连续多年春雨过多再加上气候寒冷,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减产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天气似乎更加异常:历来烟雨笼罩的英国,在过去的几个春天却受到了持续干旱的侵袭;连续多年的严冬已把美国西部多州冻得“感冒”,而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及北欧国家却享受了人们记忆中最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