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作文的精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一听作文“谈虎色变”,一筹莫展,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提不起兴趣。教师对作文教学也是绞尽脑汁,收效甚微。最近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看到了《“玩”作文》一文,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何不抓住学生的天性——爱玩、好动,开发一些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实验、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爱“玩”了,写作的兴趣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再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怎样引导学生玩中作文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文本中玩,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有的文字优美,可品可赏;有的含义深刻,令人深思;有的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有的意犹未尽,让人遐想……都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范本。如果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还能使学生将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觉的运用到平时作文中。
   例如《赶海》一文,在教学课文第三小节时,教师创设海边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来做做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动作,同时用上文中的“嘿、哎、咦”等叹词。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摸、捏、捉”和三个叹词的印象,还能体会到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学生以后在写类似的海边游记作文,轻松而又自然地运用这一系列的动词和叹词,“玩”出了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二、在课程中玩,积累素材
   很多时候,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有真实生活的体验,所以要么胡编乱造,要么相互抄袭。长此以往,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有话可写。否则,只能无病呻吟,草草了事。
   在教学三年级作文《护蛋》时,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就布置学生每人带一只鸡蛋到校,要求每位同学这一天要保护好自己的鸡蛋。为了保护好鸡蛋,学生想尽办法,有的用布层层包裹好鸡蛋放在裤兜里,人和鸡蛋不分离,有的把鸡蛋始终放在抽屉里,自己一天都不敢离开座位,有的干脆从家搬来一个盒子,让鸡蛋始终躺着盒子里……总之,每位学生似乎都小心翼翼,一天都處在紧张的护蛋中。在学生经历了一天的护蛋行动后,我才回归到这次的作文教学上,让学生把自己护蛋的经过及感受写下来。对技法没有太多的指导,可是每位同学都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好几百字。看来,学生作文不是无话可说,而是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
   目前很多课程,如综合实践课、科学课、品德学科、体育课都给小学生提供了玩的舞台,如果精心设计活动内容,都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体验。
   三、在生活中玩,积累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但在学生眼中,世界常常是大而化之的,他们不会去刻意的留意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玩,留心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校园中的每一处风景,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如,在指导《校园一角》作文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种植园,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蔬菜水果,在写菊花、海棠花等植物时,带领学生在校园赏花,指导学生细细观察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瓣。还指导学生把校园每一处风景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利用网络宣传。
   与学生一同玩,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作文的素材,还可以体验写作的心理过程,比如老师有意将“杯底朝天水不流”的实验“玩”砸了,变成“杯底朝天水倒流”,让学生查找原因,并重新动手实验,在此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情感,完善方法。只有亲身经历玩的过程,才能写出有波折的事件和变化的感情。从而克服平时作文中情节单调、感情单一的毛病。
   此外,还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野炊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利用各种比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如微摄影比赛,要求拍一张你认为最美的景色,并用一段文字加以说明,学生的作品都让我大开眼界,在同学们的笔下,不仅有精美的图片,更有诗意的文字。网络化时代,QQ、微信是同学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我还鼓励学生更新QQ空间,在空间里书写自己心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孩子写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语文老师一定要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生活,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丁扣琴,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和时间赛跑》文字简单,但意蕴丰厚,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编选在人教三年级教材中。林清玄的文字素来被评价为“初读清浅如小溪,再读却玄妙蕴藉”,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外祖母去世生发出对“死亡”的追问,继而挖掘出时间的真髓,向读者传达出一个自我疗伤的有效方法:跑过时间,赢过自己。这个文章既是林清玄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也是他一生勤奋追求的写照。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如何理解林清玄的文字当中蕴
叠字指将两个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叠起来使用,以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在中国古代的书面文学中,叠字的使用历史悠久。追溯叠字的源头,当滥觞于《诗经》,《诗经》中的叠字俯拾皆是,名句很多,如“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卫风·硕人》更是连用六组叠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让人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叠字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里行间转述着一个古老国度的文明进程和历史变迁,滋养着龙的传人。学生多读经典有助于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让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内阅读,激发诵读的兴趣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不少优秀的古诗文篇目,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语言
在现行语文课本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的优秀文学作品。而经典的作品,固然凸显了秀外慧中的优秀特质,但是也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因为时代久远而远离学生的生活视野,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古典美人。学生的阅读感悟有着一定的难度甚至障碍。而老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去除学生的阅读陌生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亲近感,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触摸作者心灵的时候,独自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呈现的精
“诚信”自古就是美德,历代多被推崇,与此相关的名句颇多,例如:修身方面的有“君子一言”“驷不及舌”(《论语·颜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等;交友方面的有“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等;治国方面的有“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论语·学而》)、“彰信兆民”“邦乃其昌”(《尚书·仲虺之诰》)等。其古时就已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薪火相传。   2008年1月1
在高考指挥棒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已是迫在眉睫。如果真正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实现中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一、“减负增效”需让学生成为阅读感悟的主人   中学语文教学为何就是一定要硬揪才能获取高效,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因素当是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里都是机械性接受的,对那些姹紫嫣红的园圃和美甲胜天的富矿都不是学生去直接感受的,都由我们教师像喂小孩那样,把比较香甜的食物咀嚼得没有了一点滋味,学生根本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现象。从五、六年级开始,两极分化逐渐显现,这使学校教学与管理陷入困境。广大语文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分层教学法”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寻秋  师:老师今天在校园拾取了一片叶子(展示落叶)。唐诗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充满诗意的秋天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做一个好读者,随着季节,一起走进何其芳笔下的秋天。  (课件显示课题、作者)  二.读秋  师:听配乐课文录音,请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正音,并小声随意朗读这篇《秋天》,注意把字音读准。  (请一位同学朗读,并请同学给他正音)  师:大家字音读准了,但一首好的诗歌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会创设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和途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但是,不是说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使用多媒体,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的巧妙的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契机呢?   一、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时运用多媒体   由于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距离学生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局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唐代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