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的配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强化,才使得小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想要在小学语文这一科目中,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全面融合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首先最大的障碍便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唯有教师从根本上拜托传统的教学理念,才可以保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本文将从阐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着手,重点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更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作为最基础、最主要也普遍的一种素质,它不同于普适性能力,更不是通过实践操作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技能,而是一种可以不断优化、成长的动态立体素质,其涉及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核心素养不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更加强调态度,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其基本包含了学生应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所应该掌握的所有基础知识,同时符合相关文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中包含语言、思维、审美和人文四个方面,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后,可以将所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益于自身的终生发展,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生。
二、小学语文学科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定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的一系列个性化需求来策划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和性格特点,从而将学生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设定。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登黄鹤楼》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分组学习,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差容易出现生词读音错误的同学要给予重点纠正。比如:让学生分清楚“尽”是前鼻音,而“层”则是后鼻音,让学生了解一些重难点字的意思和含义。而对于语文基础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对整首诗词进行白话翻译,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整首诗表达的意思。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则可以鼓励他们结合诗词和自己的理解,感受作者作诗时候所包含的情感特征。因材施教,才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灌输的过程,还是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成就不一样的未来。首先,教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将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更优秀的平台。
三、结束语
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的主体地位,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激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核心素养,最终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8(12):81-83.
[2]全国小学语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正本清源”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62.
[3]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135(03):47-52.
[4]张厚莲,唐治英,构建语用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7).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更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作为最基础、最主要也普遍的一种素质,它不同于普适性能力,更不是通过实践操作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技能,而是一种可以不断优化、成长的动态立体素质,其涉及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核心素养不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更加强调态度,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其基本包含了学生应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所应该掌握的所有基础知识,同时符合相关文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中包含语言、思维、审美和人文四个方面,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后,可以将所获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益于自身的终生发展,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生。
二、小学语文学科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定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的一系列个性化需求来策划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和性格特点,从而将学生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任务和目标的设定。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登黄鹤楼》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分组学习,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差容易出现生词读音错误的同学要给予重点纠正。比如:让学生分清楚“尽”是前鼻音,而“层”则是后鼻音,让学生了解一些重难点字的意思和含义。而对于语文基础能力中等的学生,则可以组织他们对整首诗词进行白话翻译,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整首诗表达的意思。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则可以鼓励他们结合诗词和自己的理解,感受作者作诗时候所包含的情感特征。因材施教,才可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灌输的过程,还是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成就不一样的未来。首先,教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将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更多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更优秀的平台。
三、结束语
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处于的主体地位,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激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核心素养,最终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8(12):81-83.
[2]全国小学语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正本清源”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7:62.
[3]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135(03):47-52.
[4]张厚莲,唐治英,构建语用课堂,培养核心素养——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