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联合线上设计实践类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外教在线设计实践课程是应对疫情不得已的选择,却也为未来外教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方式。文章首先总结了外教设计实践类课程开展的条件和优势:接着阐述了课程教学方法:明确的课程结构设计建构线上课程的清晰骨架;基于研究的角度构建教学理论和实践设计主题;清晰的线上“实践”教学脉络;创意桌面游戏教学设计是模仿真实场景的重要补充。线上课程创意性设计和方法丰富了课程内容,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成果。线上课程为未来外教课程开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中外教设计实践线上课程乡村桌面游戏
  中国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7-0096-04
  Abstract: This online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for foreign teachers is the last choiceto deal with the epidemic, but it also provldes some new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of foreign teachers' courses in the future.ln the author's opinion. Firstly, this papersummarizes the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of foreign teacher' design practicecourses.Secondly,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is elaborated:the clear coursestructure is designed to construct the clear framework of the online course; Construct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design theme based on research: Clear online'practice' teaching context; Creative board gam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complement to emulating the real worldThe creative design and methods of onlinecourses enrich the course content and achieve good design results.Conclusion: Thecourse content is enriched by creative design and methods.Online courses providemore options for future foreign teachers
  Keywords: Chinese and foreign teacher
  Design Practice Online course RuralBoard game
  引言
  为响应国家对乡村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于2015年开展乡村设计实践课题,“乡村设计”课程是我校重点教改项目和团队创新课题,到目前为止已开设五年。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本三月中旬在学校计划的中外教工作坊面授课程,经过教师团队多次商讨评估后决定采用跨国在线工作坊模式。在线上课程中,邀请米兰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Paola Branduini教授,以北京市怀柔区西栅子村(我校定点扶贫村)作为课程设计场地,进行西栅子村景观规划和旅游开发教學设计。
  一、采取中外教在线实践课程的基础和优势
  从2011年起,广泛影响世界的MOOCs模式给“在线教育”这一教学形态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并通过实践证实了在线教学中可以完整诠释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师生互动,并且可以极大地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之后全球范围出现了以Udacity、edX等为代表的MOOC,并开始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1]。因此,我国开展线上授课符合未来本科教学改革的发展大趋势。但是设计学科在线教学,尤其是中外教联合线上教学,由传统的现场模式转变为在线授课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因此,和外教一起做好线上授课前期的大量必要的准备工作是线上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一)设计基地前期资料储备充分:在2019年开展的乡村工作坊面授课程中,中外教师掌握了大量设计基地(北京市西栅子村)的前期资料,这是能够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的保证。Paola教授在西栅子村走访调研,了解乡村自然环境、农业和耕地、村庄建筑、公共空间、以及文化遗产。充分感受中国乡村的社会和历史,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与西栅子村领导座谈,同村民交流,也让外教了解中国乡村不同于欧洲乡村发展的诉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团队对设计基地环境和背景的了解,建立起设计课题方向正确的思路导引框架(图1)。
  在确定线上课程前后,中外教进行两个多月教学脉络梳理和PPT视频录制。理顺了中外教分别负责的授课部分。中教负责对于乡村设计的普及性知识介绍,以及中国乡村的现状解读;外教重点引入乡村景观遗产理论体系,对欧洲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和设计实践的解读。在设计实践部分,需要针对西栅子村做出适合中国乡村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定位。因此,将西栅子村文化遗产进行梳理,从环境和水、农业和食品、定居点和公共空间等方面结合西栅子旅游进行景观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设计(图2)。
  (二)国际化线上开放交流平台:线上教育具有线下教育不可比拟的网络便利优势,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授课老师可以来自世界各地,还可以灵活邀请跨地区跨国的专家进行线上课程交流,国外学生也可以参与课堂交流和分享。   在本次线上课程中,米兰理工大学师生和中国师生均使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在线教学和交流,通过百度网盘分享学习资料,通过微信群进行课下学习互动。米兰理工大学景观设计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线交流分享他们的乡村设计作品,尽管设计场地有着不同的乡村文化和设计背景,但是由于教学目标和设计目标的一致性,极大拓展了本校学生设计思路和眼界。实践证明,大量频繁的线上信息沟通和反复观看视频课件,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们能够随时温习课程内容。通过米理学生的加入,建立了米理和我校学生课后交流的良好途径,丰富了课堂外的交流和学习。最后的在线课程汇报中,邀请了各个专业的教授和乡村研究的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Paola教授和各位评委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大家对中外教线上课堂给予充分肯定。
  由于北京和米兰存在6个小时时差,因此,在上午的课堂中,由中教老师讲授中国乡村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以及播放提前录播的外教老师视频课件,期间对于外教课件进行详细剖析,同中国乡村设计实践进行对比性分析,使学生对于中国和欧洲乡村设计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在下午的课堂中,以外教老师为主进行学生方案的线上研讨和设计指导,课程通过在线发言等形式进行互动活动和学情统计(图3)。
  二、明确的课程结构设计构建线上课程的清晰骨架
  (一)基于研究的角度构建教学理论和实践设计。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激发了乡村建设的开发热潮,乡村旅游开发成为乡村谋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乡村投资商缺乏对当地文化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模式化的套用成功案例或者移植外来文化,对乡村遗产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破坏甚至断裂。飞速的中国城市化过程已经极大地破坏了中国传统城市,对于乡村这个尚处于未开发的领域,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乡村设计工作坊与米兰理工大学师生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为乡村和城市发源地的意大利和欧洲的乡村设计理论和实践,以及欧洲景观遗产保护政策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结合北京市西栅子村深化“乡村景观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设计实践,拓宽了学生的设计野和知识领域。课程结构框架如图4。
  1.基于课题研究的理论教学:理论授课不单是乡村景观设计知识普及,而是从“乡村景观作为遗产”这一课题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乡村景观。使学生理解“景观作为遗产”是乡村景观历史价值解读和认识的理论支撑和分析工具。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乡村景观系统,梳理和认知乡村景观遗产,针对村落、生态环境、农业等方面学会SWOT分析方法。学习乡村景观保护和增强旅游的研究案例和策略,最终构建一个有差异性的独特文化和空间地域的乡村。以可持续的方式学习乡村过去,为未来乡村发展做准备。研究角度为中国乡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即保护和加强乡村景观遗产。2.基于课题研究的乡村设计实践:课题的具体设计是结合实际乡村现状进行景观保护和旅游开发设计实践。对乡村设计等一系列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对应性研究,促进学生乡村研究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乡村建设重要的四个方面:文化、农业、环境和村庄,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为:文化遗产、农业和食品、环境和水、村庄与公共空间。通过在乡村景观中识别景观特征和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再生设计中融入文化特征和意义,保护和传承乡村景观价值,提升旅游文化,最终使学生掌握乡村设计思路和手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规划设计能力。
  (二)清晰的线上“实践”教学脉络。在设计学科中,设计教育理念的差异化往往直接呈现在设计任务的规划上,并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贯穿于整个设计教学过程中[2]。在乡村设计课程中,学生在通过乡村景观遗产理论授课之后,再引入乡村实际设计项目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任务。由于大三学生已经具有相应的设计专业基础.因此对于设计项目的解读、构思入手相对容易。同时,乡村利益相关者通过在线平台时常与同学们交流,学生们逐步了解乡村环境和农民需求。总之,通过调研_÷分析_÷策略→行动”环节,构建起线上模拟乡村现场设计的场景。
  1.线上调研。学生对前期西栅子调查的照片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利益相關者(村民、村干部、游客、专家、政府官员等)问卷调查微信和电话采访等方式近一步了解乡村现状。2.分析。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进一步梳理乡村历史文化,深入分析乡村现状和未来,并对乡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SWOT分析。3.策略。通过线上课堂讨论和游戏教学进行头脑风暴,对乡村景观保护和旅游开发做出对应策略和规划。4.行动方案。针对利益相关者需求完成相应主题的具体场地设计方案。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线上设计汇报点评。
  三、创意桌面游戏教学是线上课程“实践”的重要补充
  桌面游戏发源于德国,在欧美地区已经风行了几十年。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化、艺术、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辅助。它是一种面对面的游戏,非常强调交流。因此,桌面游戏是多种场合不同专业背景的最佳沟通方式。桌面游戏的过程多注重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成既定目标,直接地锻炼了参与者多方面的思考能力,而且以游戏的方式表达,过程生动有趣,锻炼思考能力的同时又不失吸引力[3]。
  设计教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现场实践”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4]。授课教师用桌面游戏的方式将实训部分融入在线授课,分别让学生以不同身份进入相关环节。这样的在线桌面游戏模式增加了学生线上学习的趣味性。整个过程模拟实际设计场地和利益相关者,各组学生依据不同的主题完成游戏设计和过程。
  (一)“territory game”领土游戏。领土游戏基于空间表示法,在四个设计主题内解构该领地,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帮助学生集中问题点的训练活动。它有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即在一个规定时间内找出对乡村未来的的长远策略。因为学生在地图上工作,用通用工具表达设计想法。
  领土游戏的七个原则分别是:领土诊断原则;空间信息;表达尺度;确保横切;混合知识;参数对象;创意;步骤如下:第一步,诊断并说明乡村领土问题;界定村庄目前的景观和旅游情况,可以添加草图、符号、箭头、气泡、标签等在图纸上描述你的想法,可以用你喜欢的颜色,但是每组需选择一个工作主题。第二步,展望一个未来的乡村景观,大胆预测乡村在30年后的景观和旅游业会如何。第三步,定义一组可能的具体操作。回到现实,制订一个明确达到未来愿景的行动方案。   领土游戏历时五个小时,通过学生对乡村景观现状、SWOT分析、未来策略和行动方案的的头脑风暴讨论,短时间内让学生建构起乡村设计的四个阶段。在课堂游戏教学的同时,强化了学生设计思路构建。
  (二)“role game“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由学生创建的教学结构,旨在重建有争议的乡村现状,展开与景观相关的争议话题的对话。Taylor教授在60年代的环境教育中,Toublanc教授在90年代的景观教学中分别采用过此方法。学生(未来的乡村设计师)作为媒介,帮助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交流。因此需要了解利益相关者的问题、专业技能和期望;理解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
  因此需要学生提前设定采访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由于疫情期间无法去现场采访,需要通过微信或者电话的形式,采访乡村的利益相关者:农民、村长、游客、政府官员、专家、投资商等,并制作被访者“角色性格“卡片,描述采访对象的特征、能力、观点和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该角色扮演,充分表达他所代表的角色的利益和观点。角色扮演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们化装成角色的样子,声情并茂地发表意见。这一过程学生建构起对设计场地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体会到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观点,如何经过相互争论到妥协,最后达成一致的乡村发展策略的过程(图5、6)。
  游戏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建立起深入乡村体验,思考乡村发展的设计师思维,为后面设计策略的梳理和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桌游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激发了课堂参与热情,训练了学生的思考力、联想力、判断力;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通过视频面对面的游戏过程,学习如何与别人沟通。通过游戏使学生们认识到乡村理论和实践应用中如何寻找妥协性解决方案,以及为求达到目标所必须制订出的策略和整体计划。
  四、线上教学实践成果评价
  在最后的方案汇报中,邀请了校内外专家和教授,大家非常肯定学生们对西栅子村的设计探索,设计方向和成果对于西栅子村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PAOLA教授建議学生,一定要重视当地人在景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的重要性,他们是景区建设和宣传的主要力量。并且重视利益相关者如何在项目中建立联系,因为乡村改造是现实问题,设计不是纯学术(图了)。
  (一)文化遗产组:独到的调研分析是策略形成的重要基础。该组学生对于西栅子村文化遗产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进行详尽的分析和梳理,这是一个很繁杂的收集信息过程。对荆编、长城等文化遗产整理了当今很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这些为进一步的文化遗产策略建立了基础。在和旅游结合的设计中,遵循了基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提出很多和当地旅游结合的文化遗产传承的策略和行动方案。并且针对利益相关者如何介入这个项目,村民如何参与,后期实施和管理的方案也提出具体思路(图8)。
  (二)环境和水组:研究精神是设计师的优秀素养。该组对西栅子村的关于水的背景和故事做了深入研究,挖掘很多珍贵的史料,关于水的无形和有形资产的研究都非常值得肯定。设计不是根据表象和已有的资料,很多背后的历史演变需要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精神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优秀素养。方案给出了具体行动的实施管理方案,包括利益相关者如何协调合作,如何建立当地村民和游客的关系。保持研究态度,去传承古代技术好的方面,例如,可以进一步去寻找传统中与水相关的有用的技术在今天如何再利用(图9)。
  (三)农业和食品组:完整的策略结构是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在挖掘乡村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旅游,让当地村民和利益相关者建立清晰的产业发展体系脉络,是农业和食品组的重点[3]。该组在策略框架中清晰地解决了农民、游客、政府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图10)。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而且参与加工和第旅游、销售等环节,真正做到三产融合发展,是农村农业和食品能够良性循环的保障。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开展传统梯田的混合种植,增加农作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以及对游客新的体验。另外,农业不仅仅是指大的耕地,家庭庭院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农家院落的农业种植会符合乡村的特色。
  (四)定居点和公共空间组:具体设计中对乡村景观遗产的再利用。该组对西栅子村定居点的建筑和公共空间进行了详细分析,也给出了对传统技术和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分析和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定居点公共空间作出了具体设计。未来解决定居点缺乏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问题,设计主题为“叶子广场”空间可以成为农民和游客互动的场所,例如荆编的演示和培训。采用当地材料如荆条、石头设计的叶子广场空间,,是轻微的适合的对公共空间的干预和补充(图111),是传统材料形态的再利用。
  总之,评阅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理念和形式是非常有益的尝试,设计中强调关注当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现今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当地的农民利益,很多城市人对于乡村的价值认识不够。课程在指导学生设计落地,尊重受众感受和收益上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结论
  在当下信息技术下,在线教学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之势。所以合理选择和运用线上资源,不仅指技术硬件,而且有外教资源,并将其与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手段有机组合,可以形成更加高效的中外教线上工作坊,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随着高校教育模式不断向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之中。在线教学对于推动外教教学模式改革、乃至提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重要意义[5]。同时线上课程依然可以开展“课程思政”和“高校扶贫”教学。在疫情情况下的在线教学和学习同时,兼顾2020脱贫攻坚工作,继续推动助力贫困乡村建设。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作为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6]。
  乡村是我国未来建设发展的重点之一,乡村设计关系到未来乡村景观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设计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但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邀请国外教授进行线上授课探索,为设计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最终,和米兰理工大学教授的线上联合工作坊完成了《西栅子村景观遗产和旅游规划设计》设计文本,助力西栅子村未来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金项目G JH21902-30299/003;北京服装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北京服装学院2020年优秀在线课程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邢万里等基于在线教学背景下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设计2020 (9):114-115
  [2]胡晶等在线课程教学设汁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6):39-41
  [3]桌而游戏360百科https://balke so com/doc,608385.6296486 html 2020.08.10
  [4]蒋旎等设计类课程的跨学科建设探索[J]设计.2020(11):133-135
  [5]陈琳等智慧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特征论[J].中国电化教育2020(7):30-37
  [6]金岩跨学科实践助力乡村自治模式[J]艺术设计研究2016 (12) 75-79
其他文献
摘要:从城市地铁空间内的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优点和上海15号线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作品设计的现状和不足,为未来上海地铁空间内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提供优化策略。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国内外优秀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总结其设计优点,另外根据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法分析了上海地铁15号线地铁空间概况以及地铁空间内的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其现存不足点进行了总结
期刊
摘要:探析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本文从幼儿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出发,分析了幼儿与幼儿园环境的关系,探究了亲自然教育理念的特征及幼儿园作为自然教育载体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自然幼儿园的案例分析,总结亲自然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特点。提出统一性、主体性、体验性、安全性、生态性五项户外空间设计原则。以期为我国进行亲自然教育理念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自然
期刊
摘要:从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与空间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对地铁站点空间设计的塑造及人文内涵的影响。首先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地铁建设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优秀案例;其次针对上海地铁15号线进行实地调研,选择特色站点深入研究分析。地域文化在上地铁15号线站点空间中应用中展现了“一线一色”的设计理念和“一站一景”的特征: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中有诸多创新之处。地域文化在地铁站点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展现
期刊
摘要:CDIO介入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设计能力,即产品改良后的市场转化能力。文章依托企业商业设计项目,从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四个核心能力维度出发,将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教学流程与企业内部产品设计研发流程进行重构与融合。以探索实现产品改良设计课程CDIO教学理念的最大释放。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设计
期刊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广东理工学院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实践。在分析专业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组成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多级协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过程做出梳理,重点阐述了调整学生设计初启后的教学设计实践、充分发挥在校企之间的桥梁作用,使之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后盾。创新了课程建设模式,模块化设计课程组群。对于工科综合类院校各专业、各年级之间的多方位协作,转变不适应新阶段的教学实践,为同类院校的教学
期刊
摘要:地铁是都市人出行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文章旨在研究符号学理论下上海地铁交通视觉形象设计的特征与发展,探索地铁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新范式。本文以上海地铁15号线为例,实地调研15号线中地域文化较浓的两站公园地铁站一桂林公园与长风公园站,结合国内外成熟发展的地铁案例分析比较,对上海地铁15号线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改善早期地铁的同质化设计,为未来地铁公共空间的多元化
期刊
摘要:为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经常产生的负面焦虑情绪。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展开实验,测试不同程度的焦虑对于学习计划和任务执行的影响,并对学生在网络课程状态中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任务紧迫性加强以及任务设置不具体时,一般性焦虑的数值达到最大化;当任务非常明确具体时,焦虑范围主要集中在低焦虑的区间;其中,任务紧迫性的加大,会最易触发高焦虑的发生。网络课程中学习任务的科学设
期刊
摘要:为优化地域文化IP结构和衍生产品的开发,推动地域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分析金华市地域文化IP产业虽持续发展,但起步较晚,产业链出现断层,设计同质化的问题。从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人文文化三方面分析了金华地域文化IP开发的内容价值。通过案例加以论证,提出优化策略,为金华地域文化IP衍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IP衍生产品金华地区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自哈利·厄尔在通用汽车开辟汽车设计先河以来,设计一直在汽车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汽车产业的特点,汽车设计具有系统化、充满关联性的特征,而自身又以跨界或边缘化为特征。最早的汽车设计属于艺术与技术跨界的范畴,随后慢慢成为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近年来产业的发展,设计的驱动力不断升级,范畴日渐扩大,汽车设计概念已经涵盖了生产、销售、研发各领域以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各层面的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
期刊
摘要:一方面旨在通过设计扩大区域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区域整体形象;另一方面,相对意义上起到传承和发展区域文化的作用。文章主要通过课题的实践问题点和受众需求点,针对问题和需求找出解决方案,并挖掘地域文化的来源与分类,并探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域文化性视觉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总结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地域文化性视觉设计的创新策略。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