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教师的心理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调节研究材料已证实,教师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比社会平均值要高得多。教师的人格在师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教师的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人才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心理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应积极寻求对策。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必须先了解问题的成因。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由于我国一直将子女教育看成是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校时期所受到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对教师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种说法将教育子女成才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及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因素。
(二)教师过大的工作量。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是以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发展中的人为对象,教育过程具有长时性、复杂性、创造性等等特点,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付出诸多汗水和心血,而这种付出又并非总是立竿见影。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体系,学习新的教育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家庭教育的滞后。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增多,单亲子女增多,家庭无能力和无精力管的子女增多,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家长的溺爱和过度保护常常造成孩子的任性、懒惰,送到学校来,教师矫正起来非常吃力,这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四)教师对职业前途的忧虑。目前的教育改革中,还存在着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权利意志过强,缺乏对人的信任、鼓励和尊重,教师进职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日渐减少,教师队伍已有紧缩的趋势;还有,高校扩招后,师范类毕业生数量增加,源源不断地涌入教师行列,下岗的阴影造成了许多教师的心理压力。
(五)教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冲突。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特殊性,带来了一定的心理矛盾。例如普通人与为人师表的矛盾,工作的重复性与创造性的矛盾,工作的责任心与自我发展的矛盾,教师扮演的多种角色之间的矛盾等等。
(六)教师社交圈子相对狭小。由于学校教育的特点,教师活动的空间,人际交往,生活圈子相对狭小学校经费的限制及教师有限的工资收入,教师不可能有机会出去学习观摩、观光旅游,开阔眼界,扩大交往,放松心情。一旦和外面其他人的生活相对比就会心神不宁、不自在,而自己劳动的艰巨性、复杂性很少人理解,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极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失落感、自卑感油然而生。
此外,学校的管理、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发展条件等等外部原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对上述原因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职业压力过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包含着社会的因素、教育自身的因素、学校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因素和教师个体的因素等等。
二、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好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以及全社会的支持。
(一)学校应关心爱护教师,给教师创设健康发展的空间。
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或有关教育机构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有必要建立教师身心健康管理制度,档案中包括教师的家庭状况、工作状况、身体状况以及观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学校领导做教师心理的“明眼人”,随时把握教师的心理动态。
学校可以请心理教育专家或选派本校接受过心理教育培训的教师,开设“教师心理咨询室”,举办系列心理知识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给教师们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2.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往往忽视教师在建立学生良好行为、道德和价值观等方面作出的努力,也不利于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动机。因此,改革现行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一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机制,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推动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不仅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有害,而且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工作时间长,他们不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辅导学生的责任,而且还有许多非教学任务,这导致教师往往疲于奔命,没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为此,政府和学校有责任采取措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4.构建良好的学校环境
首先,应当加强学校心理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一种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民主宽松的“情感校园”,使教师置身其中有一种安全感、亲近感。学校要及时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工作生活问题,及时发现并及时调解同事间的误解和矛盾。其次,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建好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图书杂志等教师必须的“精神营养品”,构建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引进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努力营造“文化校园”,使教师置身其中有一种精神上的充实感、神圣感。最后,加强学校物理环境建设,合理布局各功能区,注意绿化美化,小径通幽,花香满校,营造“美丽校园”。
(二)教师应主动学习心理调适方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应该看到,造成教师心理压力大的一些客观原因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教师不应被动地等待观望,而应从主观方面寻求对策,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原则:“改变不了现实,就改变自己”,教师要主动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1.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些挫折与困难常常使得教师陷入烦恼与忧愁,难以自拔。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正视现实,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压力。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同事、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得到得到同事、亲人、朋友和学生的理解安慰,是解除内心的压力的有效途径。
3.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
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问题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有实践意义的心理健康书籍。教师不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抽出一些时间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站在科学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理,重视自身心理的发展变化,理性地思考因果与对策,将心理健康的观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态度与工作学习中,时刻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证自身人格的健全和身心的协调发展。
4.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学校读的几年书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知识。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5.学会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学会移情和换位
心理健康与人的主观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站在同样的位置,一个人看到了阳光,另一个人看到了阴影。心理健康的人习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相反。因此,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对待工作压力:“没有狼群,鹿迟早是要灭绝的”,“人没有压力,成就不了事业”。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回避竞争、抱怨竞争不但与事无补,反而使自己心理状况变得更糟糕,所以,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以一种坦然、理解的积极态度来面对一切,压力也可以变为动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要确定合适的期待值,不要期待太高,凡事不必尽善尽美,时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持心理的平衡。
6.运用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教师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如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到歌厅纵情高歌一曲,或与亲友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教师应忙中偷闲,出门旅游,走进大自然,尽情松弛,冲淡紧张的压力。还可以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7.教师应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其它方面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学校之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书画、下棋、集邮、写作、建立个人博客等等,使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8.巧用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压力
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教师需要周围的亲人、同事、朋友给予教师充分信任、支持和爱护。教师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力量,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总之,21世纪的教师素质中,心理素质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师角色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心理健康的未来人才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对教师的心理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参考文献]
《成为合格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07-0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向前 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