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之下积极参与进程,扬长避短,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对于经济全球化的阐述
经济全球化是指当代世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和资本的国际扩张,使各国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模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融合,并使各国社会的发展与外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进程。
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尽管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实际指出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中必须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予以高度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就其实践意义而言,就是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结合本国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断通过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统计表明,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近30%为高污染企业,并且多集中于沿海开放城市,同时有向西部及其他地区扩展的趋势。再加上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此以往,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无数隐患。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如何协调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得统一的世界市场急剧扩大,资金、技术和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国际范围加速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之间的交往和依存关系大大增强,国家经济安全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金融的联系在不断加强,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也已经更加充分的证明了这一事实的严重程度。向世界敞开中国的金融大门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中国必将面临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风险加强的挑战。
3.国家主权受到干扰。一些国家的某些势力还企图用经济和贸易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不仅试图侵蚀中国的经济主权,更试图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着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之机向中国施加压力,企图推行西方的“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还利用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他们的需求,干涉中国内政,以经济制裁相要挟,这势必影响中国的主权。
三、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总结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展理论新视野,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的解决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注重总结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其他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在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规律之后,结合中国自身国情,我们可以找到解决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中推进产业升级。应当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利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部分生产环节,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逐步发展自己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二,在开放式的国际合作中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与掌握高新技术的跨公司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才能找到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捷径,利用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经营战略推进中国的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
第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是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更大程度的开放,这将有利于削弱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壁垒。区域经济合作对于分步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应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全球自由化进程,在高技术产业及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第四,在扩大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中趋利避害。各国股价、汇率、利率等的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全球化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也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增大。中国应在扩大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尽可能大的利益,防范和减轻震荡风险。
2.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以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机遇,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一、马克思对于经济全球化的阐述
经济全球化是指当代世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和资本的国际扩张,使各国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模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融合,并使各国社会的发展与外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进程。
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尽管没有使用“全球化”这个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已实际指出了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中必须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予以高度重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就其实践意义而言,就是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结合本国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断通过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统计表明,在我国的外资企业中,近30%为高污染企业,并且多集中于沿海开放城市,同时有向西部及其他地区扩展的趋势。再加上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长此以往,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无数隐患。我们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如何协调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经济风险加大。经济全球化使得统一的世界市场急剧扩大,资金、技术和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国际范围加速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之间的交往和依存关系大大增强,国家经济安全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金融的联系在不断加强,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也已经更加充分的证明了这一事实的严重程度。向世界敞开中国的金融大门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中国必将面临在全球金融市场中风险加强的挑战。
3.国家主权受到干扰。一些国家的某些势力还企图用经济和贸易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不仅试图侵蚀中国的经济主权,更试图干涉中国的内政。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力必然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着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之机向中国施加压力,企图推行西方的“人权”标准和政治制度,还利用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对他们的需求,干涉中国内政,以经济制裁相要挟,这势必影响中国的主权。
三、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总结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扩展理论新视野,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的解决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1.注重总结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来源于对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其他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在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规律之后,结合中国自身国情,我们可以找到解决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中推进产业升级。应当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利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部分生产环节,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逐步发展自己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二,在开放式的国际合作中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与掌握高新技术的跨公司开展国际合作过程中才能找到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捷径,利用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经营战略推进中国的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
第三,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是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更大程度的开放,这将有利于削弱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壁垒。区域经济合作对于分步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应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全球自由化进程,在高技术产业及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第四,在扩大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中趋利避害。各国股价、汇率、利率等的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全球化交易方式的不断创新也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增大。中国应在扩大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尽可能大的利益,防范和减轻震荡风险。
2.与时俱进,坚持理论创新,以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这样才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机遇,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