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其改革凝聚着党对共青团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微团课”是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特别是微信、微博、微视频迅速传播、流行的背景下,满足青年团员碎片化、便捷化、及时化的学习需求。目前,高校团员率达90%以上,新时代大学生呈现思想多元化、行为个性化、认知差异化、交流信息化,易受社会思潮影响,因此团课是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1]。本文分析了高校团课的现状,提出扩大影响范围加强思想引领、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等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团课”;思想引领;共青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2
一、高校团课现状
(一)意识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强
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条件普遍提高,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尤为看中就业率。为扩大学校招生、提升社会认可度,学校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升学、就业创业及相关方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观念淡薄,甚至很多人认为共青团工作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对团课的认识高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才开展团课。大部分高校的团课呈现形式主义,教师强行灌,学生被动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生逃课、玩手机、做作业等情况,整体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发展进步慢。
(二)内容空泛,思想充实性不够
0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娱乐爱好广泛,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复杂,如果不加强引导,将会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信仰理念、精神空虚。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团课内容空泛,与大学生思想生活联系较弱。大学生关注的专业发展、婚恋观、民生热点等甚少提及。针对团组织安排的重大会议、方针学习,更多仅限于照本宣科,一字不漏地将内容读出来,忽视了现代大学生的年龄及接受事物的特点,没有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让现代大学生学习不透、理解不通和运用不当。教育缺乏时尚性,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弱,导致团课育人效果不理想。
(三)机制不畅,教育有效性不高
目前,多数高校缺乏重视,团课考核机制不健全,仅停留于书面材料的核查,对于团课的内涵性、内容的先进性、知识的延伸性、育人的有效性缺乏详细考核指标。加之大部分团课授课人是团干部,因为人员有限,其平常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课程准备不充分,使授课者长期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形式化缺乏创新,课后没有及时总结和有效的反馈,使得育人有效性不高。
二、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一)别具一格,授课内容接地气,有效团育青年
与传统团课相比,“微团课”更注重结合0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特点,利用其熟练操作的微平台简化传播途径,将“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及时传达课程内容给青年大学生;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优化传播内容,将青年需求与思想引领有效结合,激发青年兴趣;利用大学生主动活跃的特征强化传播效果,将课堂讨论与课后反馈有效结合,提升育人效果。
(二)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多样化,有效团聚青年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下,单一的“灌输式”教育不再满足新时代新青年的需要。“微团课”将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讨论、演示等“互动式”教育,学习形式和途径多样化,授课人和听课人同时掌握“话语权”。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授课人进行互动,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将抽象内容形象具体化,激发大学生上团课、爱团课、参与团课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效激发活力团聚青年。
(三)打破局限,授课效率强提升,有效团强青年
传统团课是在固定时间、地点给固定人开展固定的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死板,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负担。“微团课”依托各种微平台、App等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安排自己的课程内容,针对重点、难点可以多次学习,并结合教师要求,提交相关作业。这样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资源的覆盖性、便捷性、共享性,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帮助青年掌握更多知识,有效提升和强大自我。
三、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实施路径
(一)扩大影响范围,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团课重要性
一是以政策为保障,提高思想意识。学校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性。第二成绩单不达标将影响学生毕业就业,从根本上保证团课的学生参与率和重视度。定期加强对团课教师的学习和培养,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听课、赛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团课的重视,加强对团课内容、形式的研究,可有效促进团课的育人效果。同时,可改进团课模式,通过从身边人树形象的形式,邀请优秀学生讲团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讨论和深入研究。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习意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仅参考第一成绩单,也要参考第二课堂成绩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有效保证学生和家长重视第二课堂成绩单,强化团课学习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提升团课时尚性
一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引领性。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2]。因此,必须坚持用党的理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团课作为共青团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团员学习要科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帮助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针对性。为做好“教”与“学”的无缝对接,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大学生学习情况、实际生活、不同年级等因素,开展不同的团课。并以就业创业、专业发展、社会热点等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身边“小事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大主题”。用接地气的话讲述高大上的理论,让学生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三)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团课吸引力
一是以多种方式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结合00后大学生多元化的特点,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形式引导青年。结合相关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进行主题教育,引领广大团员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取得新进步。将团课与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使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中让团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以多种媒体为平台,增强团课辐射。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大学生用于网络时间平均每天每人3~5小时,各种新媒体正以丰富的信息、平等的交流吸引着大学生。高校团课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有效将各类媒体利用起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可以通过网课教学。这样基础不同的大学生,就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多次学习。依据00后大学生喜欢平等自由的特点,网络教学拓宽了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实现与学生交流、互动等,通过转发、点赞等形式,有效拓展团课的辐射面。
(四)建立教学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团课规范性
一是以考核为抓手,多角度提升团课质量。学院团委为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和团课教学的引领,首先,建立团课考核制度,形成校团委—院系团委—班级团总支—团员4级层层考核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团课年度培养计划,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主题制订对应的培养方案。其次,建立團干部考核制度,督查团干部团课主题、开展过程、育人效果等,保障团课的规范性。最后,建立团员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结合学习内容检验团员学习成效,团课记录、总结和考核成绩将作为团员评优、推优入党、选拔学生干部的依据之一。二是以机制为保障,多方位优化团课内涵。为加强团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提升团课科学化、品牌化、创新化。首先,积极倡导党政领导、教授、副教授、思政教师等资深专家参与团课讲授,保障团课科学化。其次,定期开展授课人培训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时俱进,用新方式、新思维传播新思想,创建品牌化团课。最后,可以开展“微团课”大赛,通过评比促创新。
四、结语
“微团课”具有精、短、活的特点。精是指“微团课”主题鲜明、内容聚焦、结构简约;短,是指“微团课”一般授课时间为2~25分钟之间;活,是指“微团课”形式丰富、手段多样,感染力强。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只有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设计上更合理化才能让团课“活”起来,只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才能让团课“亮”起来,只有发挥服务和引导功能才能让团课“强”起来,从而达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振环.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微团课”的实施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5):68-70.
[2]刘建祥,李清玉.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8-9.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1-02-24 修改日期:2021-04-01
基金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探析”(2020SJB1080)
作者简介:袁敏敏(1990—),女,江苏句容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社团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及文化教育等研究。
关键词:“微团课”;思想引领;共青团;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2
一、高校团课现状
(一)意识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强
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条件普遍提高,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尤为看中就业率。为扩大学校招生、提升社会认可度,学校将更多精力投放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升学、就业创业及相关方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观念淡薄,甚至很多人认为共青团工作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对团课的认识高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才开展团课。大部分高校的团课呈现形式主义,教师强行灌,学生被动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生逃课、玩手机、做作业等情况,整体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发展进步慢。
(二)内容空泛,思想充实性不够
0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娱乐爱好广泛,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复杂,如果不加强引导,将会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信仰理念、精神空虚。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团课内容空泛,与大学生思想生活联系较弱。大学生关注的专业发展、婚恋观、民生热点等甚少提及。针对团组织安排的重大会议、方针学习,更多仅限于照本宣科,一字不漏地将内容读出来,忽视了现代大学生的年龄及接受事物的特点,没有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让现代大学生学习不透、理解不通和运用不当。教育缺乏时尚性,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弱,导致团课育人效果不理想。
(三)机制不畅,教育有效性不高
目前,多数高校缺乏重视,团课考核机制不健全,仅停留于书面材料的核查,对于团课的内涵性、内容的先进性、知识的延伸性、育人的有效性缺乏详细考核指标。加之大部分团课授课人是团干部,因为人员有限,其平常工作压力较大,导致课程准备不充分,使授课者长期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形式化缺乏创新,课后没有及时总结和有效的反馈,使得育人有效性不高。
二、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一)别具一格,授课内容接地气,有效团育青年
与传统团课相比,“微团课”更注重结合00后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特点,利用其熟练操作的微平台简化传播途径,将“线上”与“线下”有效结合,及时传达课程内容给青年大学生;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优化传播内容,将青年需求与思想引领有效结合,激发青年兴趣;利用大学生主动活跃的特征强化传播效果,将课堂讨论与课后反馈有效结合,提升育人效果。
(二)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多样化,有效团聚青年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下,单一的“灌输式”教育不再满足新时代新青年的需要。“微团课”将单一的“灌输式”教育转化为讨论、演示等“互动式”教育,学习形式和途径多样化,授课人和听课人同时掌握“话语权”。大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与授课人进行互动,通过互相交流和启发,将抽象内容形象具体化,激发大学生上团课、爱团课、参与团课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效激发活力团聚青年。
(三)打破局限,授课效率强提升,有效团强青年
传统团课是在固定时间、地点给固定人开展固定的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死板,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负担。“微团课”依托各种微平台、App等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安排自己的课程内容,针对重点、难点可以多次学习,并结合教师要求,提交相关作业。这样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了资源的覆盖性、便捷性、共享性,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帮助青年掌握更多知识,有效提升和强大自我。
三、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实施路径
(一)扩大影响范围,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团课重要性
一是以政策为保障,提高思想意识。学校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性。第二成绩单不达标将影响学生毕业就业,从根本上保证团课的学生参与率和重视度。定期加强对团课教师的学习和培养,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听课、赛课等形式提升教师对团课的重视,加强对团课内容、形式的研究,可有效促进团课的育人效果。同时,可改进团课模式,通过从身边人树形象的形式,邀请优秀学生讲团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讨论和深入研究。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习意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仅参考第一成绩单,也要参考第二课堂成绩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有效保证学生和家长重视第二课堂成绩单,强化团课学习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提升团课时尚性
一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引领性。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2]。因此,必须坚持用党的理论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团课作为共青团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团员学习要科学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极帮助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针对性。为做好“教”与“学”的无缝对接,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大学生学习情况、实际生活、不同年级等因素,开展不同的团课。并以就业创业、专业发展、社会热点等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身边“小事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大主题”。用接地气的话讲述高大上的理论,让学生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 (三)根据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团课吸引力
一是以多种方式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结合00后大学生多元化的特点,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可以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形式引导青年。结合相关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等进行主题教育,引领广大团员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取得新进步。将团课与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使团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中让团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以多种媒体为平台,增强团课辐射。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大学生用于网络时间平均每天每人3~5小时,各种新媒体正以丰富的信息、平等的交流吸引着大学生。高校团课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有效将各类媒体利用起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可以通过网课教学。这样基础不同的大学生,就可以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多次学习。依据00后大学生喜欢平等自由的特点,网络教学拓宽了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实现与学生交流、互动等,通过转发、点赞等形式,有效拓展团课的辐射面。
(四)建立教学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团课规范性
一是以考核为抓手,多角度提升团课质量。学院团委为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和团课教学的引领,首先,建立团课考核制度,形成校团委—院系团委—班级团总支—团员4级层层考核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团课年度培养计划,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主题制订对应的培养方案。其次,建立團干部考核制度,督查团干部团课主题、开展过程、育人效果等,保障团课的规范性。最后,建立团员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结合学习内容检验团员学习成效,团课记录、总结和考核成绩将作为团员评优、推优入党、选拔学生干部的依据之一。二是以机制为保障,多方位优化团课内涵。为加强团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提升团课科学化、品牌化、创新化。首先,积极倡导党政领导、教授、副教授、思政教师等资深专家参与团课讲授,保障团课科学化。其次,定期开展授课人培训班,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与时俱进,用新方式、新思维传播新思想,创建品牌化团课。最后,可以开展“微团课”大赛,通过评比促创新。
四、结语
“微团课”具有精、短、活的特点。精是指“微团课”主题鲜明、内容聚焦、结构简约;短,是指“微团课”一般授课时间为2~25分钟之间;活,是指“微团课”形式丰富、手段多样,感染力强。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只有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设计上更合理化才能让团课“活”起来,只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才能让团课“亮”起来,只有发挥服务和引导功能才能让团课“强”起来,从而达到引领大学生思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振环.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微团课”的实施探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5):68-70.
[2]刘建祥,李清玉.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优势促进大学生就业[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5):8-9.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1-02-24 修改日期:2021-04-01
基金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微团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探析”(2020SJB1080)
作者简介:袁敏敏(1990—),女,江苏句容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社团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及文化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