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从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创设氛围、鼓励自主学习、积极创设问题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对这些方法和措施的运用,让思品课堂学习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品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7-02
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无疑承担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初中思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如何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培养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看法。
一、联系实际
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把思品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变讲授为自主活动、集体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建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这种见解不成熟,有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因此,教学中的创新,应是个性化的创新、情感化的创新,每个个体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在这种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来挖掘思品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同时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
四、创设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创设和谐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五、鼓励自主学习。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积极创设问题。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合理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常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心理状态,投人新知识的学习,以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等,有意识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其质疑兴趣,以趣生疑,这样就为学生开拓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让思品学习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思品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7-02
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无疑承担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初中思品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如何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培养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看法。
一、联系实际
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把思品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变讲授为自主活动、集体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建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这种见解不成熟,有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因此,教学中的创新,应是个性化的创新、情感化的创新,每个个体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在这种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
三、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来挖掘思品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同时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
四、创设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创设和谐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五、鼓励自主学习。
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积极创设问题。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合理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常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心理状态,投人新知识的学习,以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等,有意识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其质疑兴趣,以趣生疑,这样就为学生开拓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让思品学习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展示个性、大胆创新的场所, 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立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