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掘文本的隐性资源,精心捕捉语言训练点,营造厚实的语言场,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催化剂。在实施教学中,如果开掘文本隐性资源出现“凝滞”或需要提升时,教师不妨给学生搭个平台,让他们自由炫舞。特级教师张康桥《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的两个片段给了我们启示。
【片段一】
师:是的,我们表面看到的林冲的确谦虚,而进入内心发现的是谨慎,他既谦虚也谨慎,武艺更是高强,所以你们觉得林冲是好汉?
生(齐):是的。
师:可当我把这一个故事翻译给我们学校的外籍教师听时,关于好汉,他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和一个中国老师的看法。(出示:1.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美国籍教师;2.在这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英国籍教师;3.其实这三个人都是好汉,只不过性格不同罢了。 ——中国籍教师)
师:你赞成谁的观点?或又有什么新想法?
生:我赞成我们中国教师的说法。
生:我基本赞成美国教师的说法,林冲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如果作为朋友,很难知道林冲哪句话是他真实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觉得洪教头后来自己气昏头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说他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汉。(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洪教头的心直口快、敢于挑战是好汉,对不?
生:(点头)是的。
生:我觉得林冲与柴进是好汉。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热情好客,而且好习棒,武艺也不错。
【赏析】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遇到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会产生疑难和困惑,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为了深化对“好汉”内涵的多元感悟,张老师抛出了不同的“好汉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好汉”不同理解的碰撞,触发了精彩的师生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辨析、感悟,说出理解和体会,在显性的对话中将文本隐性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搭建了一个平台,轻轻拨动了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展示出个性理解。这样的对话无疑使学生的主体思维增加了辐射性与整合性,刺激了发散思维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创新思维。这样的处理既活化了文本,又尊重文本;既眷顾文本,又跳出文本。讨论充满了人文性,使得语文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片段二】
师: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汉是仗义行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齐):是的。
师:可老师纳闷,你们再想想《水浒传》中的好汉,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生:抢劫,抢官府的生辰纲,杀了许多人。
生:打老虎、放火。
生:倒拔垂杨柳。
师:呵呵,这些好汉都干了些什么?(众笑)
(师出示三种读《水浒》的观点,请一生读)
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
——某专家看法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民间老话
《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
——某作家语录
(读完,学生纷纷举手)
师:谢谢同学们,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非常好,看不看《水浒传》是你的权利,我建议你们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
【赏析】课临结束,张老师又抛出了一个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把学生的视角又引向了原著。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起阅读兴趣,到原著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教师轻松地把课内小语文引向了课外大语文,进行了有效拓展。对话已超越了文本的范围,当对话延伸至课外,广泛的阅读将滋养学生的智慧。此教学片段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好的语文结课要‘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
文本如果没有阅读,就是沉默的文字,就是黑色的污迹,就是沉睡的思想,或者说是冬眠着的魂灵。只有我们去唤醒它们,去重新解读、建构它们,才能赋予它们绵绵不息的生命与活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宗村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片段一】
师:是的,我们表面看到的林冲的确谦虚,而进入内心发现的是谨慎,他既谦虚也谨慎,武艺更是高强,所以你们觉得林冲是好汉?
生(齐):是的。
师:可当我把这一个故事翻译给我们学校的外籍教师听时,关于好汉,他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和一个中国老师的看法。(出示:1.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美国籍教师;2.在这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英国籍教师;3.其实这三个人都是好汉,只不过性格不同罢了。 ——中国籍教师)
师:你赞成谁的观点?或又有什么新想法?
生:我赞成我们中国教师的说法。
生:我基本赞成美国教师的说法,林冲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如果作为朋友,很难知道林冲哪句话是他真实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觉得洪教头后来自己气昏头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说他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汉。(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洪教头的心直口快、敢于挑战是好汉,对不?
生:(点头)是的。
生:我觉得林冲与柴进是好汉。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热情好客,而且好习棒,武艺也不错。
【赏析】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遇到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会产生疑难和困惑,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为了深化对“好汉”内涵的多元感悟,张老师抛出了不同的“好汉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好汉”不同理解的碰撞,触发了精彩的师生对话。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去辨析、感悟,说出理解和体会,在显性的对话中将文本隐性的资源发挥到极致。搭建了一个平台,轻轻拨动了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展示出个性理解。这样的对话无疑使学生的主体思维增加了辐射性与整合性,刺激了发散思维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创新思维。这样的处理既活化了文本,又尊重文本;既眷顾文本,又跳出文本。讨论充满了人文性,使得语文课堂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片段二】
师: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汉是仗义行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齐):是的。
师:可老师纳闷,你们再想想《水浒传》中的好汉,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生:抢劫,抢官府的生辰纲,杀了许多人。
生:打老虎、放火。
生:倒拔垂杨柳。
师:呵呵,这些好汉都干了些什么?(众笑)
(师出示三种读《水浒》的观点,请一生读)
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
——某专家看法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民间老话
《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
——某作家语录
(读完,学生纷纷举手)
师:谢谢同学们,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非常好,看不看《水浒传》是你的权利,我建议你们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
【赏析】课临结束,张老师又抛出了一个话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把学生的视角又引向了原著。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起阅读兴趣,到原著中去寻找答案。这样,教师轻松地把课内小语文引向了课外大语文,进行了有效拓展。对话已超越了文本的范围,当对话延伸至课外,广泛的阅读将滋养学生的智慧。此教学片段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好的语文结课要‘余音绕梁’‘言已尽而意无穷’。”
文本如果没有阅读,就是沉默的文字,就是黑色的污迹,就是沉睡的思想,或者说是冬眠着的魂灵。只有我们去唤醒它们,去重新解读、建构它们,才能赋予它们绵绵不息的生命与活力。(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宗村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