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是存在主义的四大命题之一,阿贝尔·加缪笔下塑造了一系列荒诞人物,存在主义对于人的价值讨论是不同于传统哲学思想认知的,自由的颠覆,不是颠覆过去,也不是颠覆未来,而是针对于现在,现在,唯一能给出我们感知的只有我们自己,对于一切现有的发出疑问,对世界报以怀疑姿态,荒诞的自由,如同人类追寻的真理而又不存在的真理,两者既流露惺惺相惜的吸引,也表露无知。自由精神情怀不能表露无知,自由的颠覆其实又是对自我的否定和解剖。
关键词:自由;存在;死亡;荒诞
作者简介:卢锦涛(1995-),男,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1、生活的牢笼
人不会停止思考,除非某个人已经死亡,而即定的死亡而不是带自杀性质的死亡,就失去了一切,但在加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存是荒诞的,生存之余,不能预见任何事情的发生。我们现在经历的沦为回忆后,反倒由于回忆还能给予精神和自由行动激励。
“自由”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具有荒诞性的问题,自由也不具备一般概念,因为要知道人是否自由,就迫使我们要知道是否有个主子,反而把自由的意义取消了。
但当想到未来,确立目标有所爱好,这一切意味着相信自由,即使有时深信感受不到自由,但在能够幻想的时刻即唯一能联系实际,或说视为真理的存在自由是不存在的,死亡,是唯一的现实,死后木已成舟,没有永恒的自由,只不过是没有永恒革命希望的奴隶,没有永恒作保证,自由就没有充分存在的意义。
加缪的荒诞定义把荒诞人和与他紧密联系的自由公式建立在他赖以生存的幻想之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囚禁,如果他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一种目的,他就必须服从达到目的的要求,成为自由之身的奴隶。
荒诞人生的一种看法:支配自己的生活,并且承认生活有意义,那么就像把自己禁锢起来,如同一般的职员,靠着众多的精神和心灵一般行事,只是认真对待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一概无所事事。
2、自由阵地
没有未来,也是获得极大自由的依据,沉溺于无尽头的坚信中,从此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相当陌生,足以情人似的盲目增岁,走完人生历程,这里包含一种解放的要素,不对永恒开支票,但替代对自由的幻想,人一旦死亡,这些幻想统统停歇,某天拂晓,监狱的门在死囚面前统统打开,死囚表现出神圣的不受约束性,除了纯粹的生命火焰之外,对一切都难以置信的冷漠,死亡与荒诞,是唯一合乎情理的自由要素,这样的自由,人心可体验和经历。
荒诞人于是隐约看见一个灼热而寒冷的冰冷天地,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便是颠覆和虚无,荒诞决定扎根生长,从中汲取力量,对希望予以摒弃,对无慰藉的生活做固执的见证。
加缪笔下的生活是一块阵地,义无反顾的生活,相信生活的意义,一直意味着一种价值等级,一种选择。
确信生活只有荒诞的面目,假如生活的平衡取决于一种永恒的对立,假如承认自由只有在有限的生命时有意义,那么与之相关的一切经验则是生命的全部。
自由越多越好,这就想自己想的,这就是生活,但荒诞又指出生命的一切经验都是无足轻重的,另一边又趋向最大量的经验。
荒诞人的生命没有希望这回事,有意义的只是虚无,在这类人看来,20年后的事使虚无变得有意义,疯狂和死亡是荒诞人无可救药的事,人是不可选择的,他具备的荒诞和多余的生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取决于其反面,即死亡。
3、颠覆
希腊神话中给于人类火和智慧的普罗米修斯,酒神狄俄尼索斯,俄狄浦斯王等等,受难和死而复生是迫使人去找寻永恒的理想,以对抗争既定的死亡,古典悲剧的走向诉说出的更多是我们普世的真善美,其中也包括了“自由”和“永恒”。
换句话说,悲剧式的英雄,其实就是人类在童年“镜像”中对“崇高”心智的确认,并渐渐扩展到了人类的现实世界,而固化为一种楷模般的文化品格和道德意识[1]。
加缪塑造的形象不如此,西西弗,莫索尔,厄里,不具备神格,存在主义笔下的人物经历现实的荒诞。用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话:“唯当存在之领会这样的东西存在,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才是可能的。[2]”
荒诞人物终归走向虚无,正像查拉斯图特拉说的:“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3]”
《理想国》617e对自由的描述如此:“一转尘世生死轮回的开始,并任将以死告终。将不是神明在抓阄中决定你们,而是你们自己选择你们自己的神明。[4]”
自由不是放纵,我取我需是现在的,我能感受到的最大自由,但终有一天,我发现我触及不到,我在斗争,我又将成为某种渴望的努力,在过程中我又感受到这样的自由。颠覆的自由即是一代在荒诞人生的选择和毁灭。
参考文献:
[1]张之薇.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学苑出版社,2011.8.
[2](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9(2015.1重印)(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3](德)尼采著;庞小龙编译.读懂尼采的第一本书:《查拉图斯图特拉如是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
[4](古希腊)柏拉图著;顾寿观译.理想国—长沙:岳麓书社,2010.7(2015.5重印).
关键词:自由;存在;死亡;荒诞
作者简介:卢锦涛(1995-),男,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1、生活的牢笼
人不会停止思考,除非某个人已经死亡,而即定的死亡而不是带自杀性质的死亡,就失去了一切,但在加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存是荒诞的,生存之余,不能预见任何事情的发生。我们现在经历的沦为回忆后,反倒由于回忆还能给予精神和自由行动激励。
“自由”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具有荒诞性的问题,自由也不具备一般概念,因为要知道人是否自由,就迫使我们要知道是否有个主子,反而把自由的意义取消了。
但当想到未来,确立目标有所爱好,这一切意味着相信自由,即使有时深信感受不到自由,但在能够幻想的时刻即唯一能联系实际,或说视为真理的存在自由是不存在的,死亡,是唯一的现实,死后木已成舟,没有永恒的自由,只不过是没有永恒革命希望的奴隶,没有永恒作保证,自由就没有充分存在的意义。
加缪的荒诞定义把荒诞人和与他紧密联系的自由公式建立在他赖以生存的幻想之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囚禁,如果他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一种目的,他就必须服从达到目的的要求,成为自由之身的奴隶。
荒诞人生的一种看法:支配自己的生活,并且承认生活有意义,那么就像把自己禁锢起来,如同一般的职员,靠着众多的精神和心灵一般行事,只是认真对待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一概无所事事。
2、自由阵地
没有未来,也是获得极大自由的依据,沉溺于无尽头的坚信中,从此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相当陌生,足以情人似的盲目增岁,走完人生历程,这里包含一种解放的要素,不对永恒开支票,但替代对自由的幻想,人一旦死亡,这些幻想统统停歇,某天拂晓,监狱的门在死囚面前统统打开,死囚表现出神圣的不受约束性,除了纯粹的生命火焰之外,对一切都难以置信的冷漠,死亡与荒诞,是唯一合乎情理的自由要素,这样的自由,人心可体验和经历。
荒诞人于是隐约看见一个灼热而寒冷的冰冷天地,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便是颠覆和虚无,荒诞决定扎根生长,从中汲取力量,对希望予以摒弃,对无慰藉的生活做固执的见证。
加缪笔下的生活是一块阵地,义无反顾的生活,相信生活的意义,一直意味着一种价值等级,一种选择。
确信生活只有荒诞的面目,假如生活的平衡取决于一种永恒的对立,假如承认自由只有在有限的生命时有意义,那么与之相关的一切经验则是生命的全部。
自由越多越好,这就想自己想的,这就是生活,但荒诞又指出生命的一切经验都是无足轻重的,另一边又趋向最大量的经验。
荒诞人的生命没有希望这回事,有意义的只是虚无,在这类人看来,20年后的事使虚无变得有意义,疯狂和死亡是荒诞人无可救药的事,人是不可选择的,他具备的荒诞和多余的生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取决于其反面,即死亡。
3、颠覆
希腊神话中给于人类火和智慧的普罗米修斯,酒神狄俄尼索斯,俄狄浦斯王等等,受难和死而复生是迫使人去找寻永恒的理想,以对抗争既定的死亡,古典悲剧的走向诉说出的更多是我们普世的真善美,其中也包括了“自由”和“永恒”。
换句话说,悲剧式的英雄,其实就是人类在童年“镜像”中对“崇高”心智的确认,并渐渐扩展到了人类的现实世界,而固化为一种楷模般的文化品格和道德意识[1]。
加缪塑造的形象不如此,西西弗,莫索尔,厄里,不具备神格,存在主义笔下的人物经历现实的荒诞。用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话:“唯当存在之领会这样的东西存在,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才是可能的。[2]”
荒诞人物终归走向虚无,正像查拉斯图特拉说的:“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3]”
《理想国》617e对自由的描述如此:“一转尘世生死轮回的开始,并任将以死告终。将不是神明在抓阄中决定你们,而是你们自己选择你们自己的神明。[4]”
自由不是放纵,我取我需是现在的,我能感受到的最大自由,但终有一天,我发现我触及不到,我在斗争,我又将成为某种渴望的努力,在过程中我又感受到这样的自由。颠覆的自由即是一代在荒诞人生的选择和毁灭。
参考文献:
[1]张之薇.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学苑出版社,2011.8.
[2](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9(2015.1重印)(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3](德)尼采著;庞小龙编译.读懂尼采的第一本书:《查拉图斯图特拉如是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3.
[4](古希腊)柏拉图著;顾寿观译.理想国—长沙:岳麓书社,2010.7(2015.5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