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存在多方面的教学不足,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则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缺陷。本文在概述我国传统高职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了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改革和创新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弊端;实践导向;课程改革和创新;必要性;策略
人类的知识体系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性的科学知识,二是实践性的操作技能。这两方面的知识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作为培养操作技能重要阵地的高职院校,其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是否,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不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重视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
一、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传统高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弊端。第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重形式,轻内容,对于一些“学习情境”、“图纸化培养”等典型教学任务,采取应付方式,这显然是与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理念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操作技能的。第二,理论性内容过多,实践内容过少。当前我國高职教育实训较少,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实训时间与实训场地等都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第三,教学管理不完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较为混乱,许多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时,学校没有持续进行监管,同时学校也缺乏科学的实训结果评测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1]。
二、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和复合型的高等技能人才,而技能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既包括应用性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所以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必须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两块内容。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操作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一致的,是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
(二)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的必然要求
与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自身具有明显的发展特色,这种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推动性和引领性。高职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本应该在在区域经济产业链中占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位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太强,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主要是高职教育在课程开发方面,“职教”性不明显,以致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特色不突出,培养出的高职学生技术知识不牢固,技术能力不强,难受用人单位重视。而以实践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则注重开发能够提升高职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高等技能术人才,引领区域经济发展[2]。
(三)是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充分利用高职学生乐动、好动的个性特征,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
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并不是只单纯地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强调将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效结合,从而深化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其具体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如下:
(一)重点开发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理念,主要遵循着“职位-技能-课程”的主线,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课程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出发点,着重开发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设置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职教性”,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技能。相关高职院校也可邀请职教专家、企业核心技术人士与高职教师进行探讨,以研究出经济产业链中的职业岗位技能差异,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所适合的职业岗位以及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并依此确定高职教育的核心专业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着重的针对性培养。
(二)科学开发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各类辅助性通识课程
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它也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构建必须注重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出一定的“高等性”。而通识课程的开发则可以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课程革新要求。它将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专业服务紧密联系,通过公共选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等,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优势[3]。
(三)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提高课程改革和创新水平
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状况,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水平。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强校园内部管理,科学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学决策机制和教学监管机制,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提升高职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时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的要求。同时这种改革和创新,也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科学策略,做好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工作,从而提升高职教育水平,促进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平.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243.
[2]王晓红.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7307-7308.
[3]唐钰怡.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新校园(上旬刊),2016,(11):54.
关键词:高职教育;弊端;实践导向;课程改革和创新;必要性;策略
人类的知识体系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性的科学知识,二是实践性的操作技能。这两方面的知识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作为培养操作技能重要阵地的高职院校,其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是否,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不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重视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置。
一、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弊端
现阶段,我国传统高职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弊端。第一,课程设置不科学。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重形式,轻内容,对于一些“学习情境”、“图纸化培养”等典型教学任务,采取应付方式,这显然是与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理念相违背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独立操作技能的。第二,理论性内容过多,实践内容过少。当前我國高职教育实训较少,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实训时间与实训场地等都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第三,教学管理不完善。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较为混乱,许多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时,学校没有持续进行监管,同时学校也缺乏科学的实训结果评测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1]。
二、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一)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和复合型的高等技能人才,而技能人才所需掌握的知识既包括应用性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所以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必须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两块内容。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目的就是培养高职学生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操作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一致的,是能够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
(二)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的必然要求
与其它类型的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自身具有明显的发展特色,这种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推动性和引领性。高职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本应该在在区域经济产业链中占有无可替代的核心位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太强,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主要是高职教育在课程开发方面,“职教”性不明显,以致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特色不突出,培养出的高职学生技术知识不牢固,技术能力不强,难受用人单位重视。而以实践为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则注重开发能够提升高职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高等技能术人才,引领区域经济发展[2]。
(三)是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要求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行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充分利用高职学生乐动、好动的个性特征,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
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并不是只单纯地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强调将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效结合,从而深化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其具体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如下:
(一)重点开发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理念,主要遵循着“职位-技能-课程”的主线,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课程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出发点,着重开发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设置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职教性”,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技能。相关高职院校也可邀请职教专家、企业核心技术人士与高职教师进行探讨,以研究出经济产业链中的职业岗位技能差异,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所适合的职业岗位以及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并依此确定高职教育的核心专业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着重的针对性培养。
(二)科学开发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各类辅助性通识课程
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它也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构建必须注重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出一定的“高等性”。而通识课程的开发则可以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课程革新要求。它将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专业服务紧密联系,通过公共选修课,计算机基础课等,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增强他们的职业竞争优势[3]。
(三)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提高课程改革和创新水平
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状况,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水平。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加强校园内部管理,科学制定学校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学决策机制和教学监管机制,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提升高职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时代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进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特色的要求。同时这种改革和创新,也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科学策略,做好实践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工作,从而提升高职教育水平,促进高职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平.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2):243.
[2]王晓红.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7307-7308.
[3]唐钰怡.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新校园(上旬刊),201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