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局限于学科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通过学习并自觉围绕新课程标准思想,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精神,积极探索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各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下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主要策略。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历史教学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能主动探索未知,敢想、敢问、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进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探索有所发现,则巨大的成就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钻研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教师只有通过授予学生治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认识已知、可知和待知的内容,主动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改变消极接受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精读教材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加深对深层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的重点或是难点内容,需要一定的、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真正贯彻教学民主原则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逐渐培育出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与日常学习中,选择和确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专题。接着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学生即使有时出现错误的判断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加快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欢迎他们有独特的想法,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首先,教师既要展示教学激情又耍态度和蔼,教学激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态度和蔼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尊重。其次,要善于沟通和区别对待,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和学生随时沟通,并注重区别对待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效率各异的学生。再次,要营造活跃气氛,“主导”和“主体”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具有双向互控的性质。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积极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激发其自学积极性,并通过质疑来了解和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在学生自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应是不同的。
第一,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书报刊等资料,对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自学,发现并记录问题,且能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积极探索。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相互交流,合作释疑。由于学生有许多疑问,故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指出重点,解答难点,体现师生合作。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内气氛融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发现”的作用。
第三,学习报告,集体总结。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思想、新感受,并在教师指导下写出完整的学习报告。包括知识总结、专题分析、争论热点、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等。然后,以分组或集体答辩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深化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为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将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哲学指导,努力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领会、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这些策略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固然比一般的授课花费更多的课时,教师也面对更大的挑战,但此过程中教师能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能通过教材的整体优化编排,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探索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好的保证。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历史教学渗透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趣味性、开放性、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能主动探索未知,敢想、敢问、敢做,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进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一旦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探索有所发现,则巨大的成就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钻研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精读教材。教师只有通过授予学生治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使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认识已知、可知和待知的内容,主动获取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改变消极接受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精读教材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加深对深层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精读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的重点或是难点内容,需要一定的、有层次性的问题来加以巩固和深化。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真正贯彻教学民主原则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张扬个性,逐渐培育出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与日常学习中,选择和确定与历史相关的研究专题。接着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学探究的机会与体验过程,学生即使有时出现错误的判断也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加快形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欢迎他们有独特的想法,积极引导他们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首先,教师既要展示教学激情又耍态度和蔼,教学激情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态度和蔼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尊重。其次,要善于沟通和区别对待,真正实现教学民主。教师必须和学生随时沟通,并注重区别对待学习风格、个性和学习效率各异的学生。再次,要营造活跃气氛,“主导”和“主体”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具有双向互控的性质。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积极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激发其自学积极性,并通过质疑来了解和深化学生自学的效果。在学生自学的各个过程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应是不同的。
第一,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书报刊等资料,对教材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自学,发现并记录问题,且能利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积极探索。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第二,相互交流,合作释疑。由于学生有许多疑问,故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指出重点,解答难点,体现师生合作。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内气氛融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发现”的作用。
第三,学习报告,集体总结。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新思想、新感受,并在教师指导下写出完整的学习报告。包括知识总结、专题分析、争论热点、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等。然后,以分组或集体答辩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深化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为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将科学内容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渗透哲学指导,努力使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领会、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这些策略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固然比一般的授课花费更多的课时,教师也面对更大的挑战,但此过程中教师能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能通过教材的整体优化编排,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和探索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