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们的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在活动中仍然发现,有时准备的材料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有时准备的材料虽然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却没有对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以致于在材料投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包办”的材料
  科学活动中所选的材料应该是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收集的内容,这样让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从而引起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包办了材料准备的一切活动,错失了让幼儿在活动前了解材料的机会,导致有些活动幼儿没有经验,活动得不到真正落实。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认识到材料的准备过程是幼儿知识经验丰富的有效方式,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幼儿知识经验,为科学探索的深入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无层次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且这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有能力、思维、动作、观察表征等方面。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果提供的材料难度过大,幼儿容易放弃或做别的事情,太简单了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发展水平,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但是,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却往往在材料上忽略了这一点。
  1、因地制宜提供数量充足的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
  (1)材料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能接触到的材料,提倡就地取材,讲究经济实用,多利用自然物、废旧物以及幼儿玩具和常见生活用品。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2)提供充足的材料。材料的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果材料单一,就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如果材料丰富多样,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材料的数量也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太多的材料会使幼儿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太少的材料会直接造成幼儿探索兴趣的减弱。
  2、材料应具有多重功能
  (1)材料应具备无话的教育功能,应包含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揭示教育内容所要反应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生成幼儿的学习需求。
  (2)材料要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因此,材料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容易失去操作兴趣,材料过难,幼儿不知所措,难于下手操作。
  3、应注重材料的结构性。材料的结构性是一个或一组材料所具有的能反应所探究问题的现象特征,在她们被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以及不同材料间的关系,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索性和可利用性。准备的材料结构和对材料的认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创造和获得有关的各种经验,同时还要考虑同一种材料既服务于预期目标,有可为幼儿提供层次选择机会和引发幼儿的创造性使用。
  4、注意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对孩子而言,当他们充满着惊奇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学习科学的奇妙旅程同时也开始了。这时,身为教师和保育人员,有责任为他们的探索准备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幼儿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锋利、尖锐、易碎的玻璃器皿、高温、有毒和超过人体安全电压的电源等材料不能选用。
  5、适宜的材料,适当的投放是关键。皮亚杰提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适宜的材料,适当的投放是关键。如在科学活动《好玩的动画》中,第一次教学,把动画扇子和动画图书分两次投放,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不高,发现的秘密的范围也比较窄,孩子们的讲述也比较单一。后来改变策略,把图书和扇子同时投放,孩子们的兴致,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他们一边玩扇子一边说:“我发现半圆形和梯形合起来了,像一艘小帆船;我很快地转动扇子,就看到一棵树了,我……”翻看图书的孩子们也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一边翻看图书,一边惊喜地说:“我看到懒羊羊在滑滑梯,我看到气球飞得越来越高了,我很快地翻图书就看到小树越长越高了……”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门培英实验幼儿园 广东】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大陆地区大约有多少人口?那我国的人口多吗?是啊,我国是一个人
古人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说明了学生提问质疑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而自主学习和创新本来就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这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同时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这在一度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由于把握不到位,我们明显感觉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有所下降,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学生计算下降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1、习惯不良,粗心导致出错  现象:小学生很容易把26写成29,把168写成108,以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虽然幼儿熟悉各种表情也会加以模仿和表现,但是要让幼儿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体验直接在蟹壳上用泥塑加以表现却并不简单。因为这次活动要求每位幼儿根据蟹壳(娃娃脸)的大小来捏制出比较精致的表情,只要捏制的某一五官大小不合适,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效果。如果为了取得即时效果而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那么幼儿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以至失去创作表情的热情,也无法体现美术教育
俗话说得好,“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今天我觉得要添加一句的是“校有班主任。”别小瞧班主任,挺着一主任的头衔,在学校的领导阶层中,有名无实,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也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一个学校,如果班主任做不到位,领导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让学校工作运转自如。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起步阶段,许多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常规基本不懂,我们这些低年级的班主任,对于这批娃娃军,既要充当慈母的角色,也得扮演严师。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是啊,“佳作常从改中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还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笔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否是有效的。笔者以为要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必须要认真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找到自己的低效、无效教学,才能从“低效、无效”到“有效”教学的转变,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构建。  解剖“低效、无效”教学  1、过于重视创设情境,忽视数学学科特点。  在一节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开始,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科学探究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合作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深远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看,多数合作学习只是“徒有其表”、“有名无实”。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不少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在认真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对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观察与思考,试着对小学科学探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识字为重点”主要从教学要求上讲的,并不意味着用大量时间认字、写字,更不能把生字单独拿出机械记忆,反复书写,而是应该和读有机地结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尽早地让学生进入阅读,发展语言。  本着上述理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允许学生犯错误,敢于创新  心理开放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容忍学生的偏激想
学习数学总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传统的数学练习在内容及形式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形式单一,学生普遍缺乏练习的兴趣;练习机械,学生被动地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在封闭地数学练习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这些弊端逐步使学生将数学练习排斥到等同于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那么,这些弊端将成为一个牢牢的枷锁,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始终在它的束缚下,教师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