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支撑课程改革,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类课程资源,让历史课活起来呢?
一、实现教科书内部课程资源的相互整合
运用“自由阅读卡”和有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戊戌变法”的第一目“公车上书”教师就可以利用“自由阅读卡”的内容,使学生对“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讲解“五四精神”和“共产党的诞生”,利用现有的图片,指导学生挖掘图片的文献价值,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利用“分组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桌而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历史概念“五四精神”及“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变得直观、生动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分析、整理、归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实现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以充实历史事件的过程和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又要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的史学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这些内容和情况,还要加强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如:学习“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必须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除了附近农产品丰富外,主要与井冈山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样,加强学科渗透,也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三、实现教科书内外课程资源的多样整合
课程资源的呈现不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阅读、操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的表现及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时,由学生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历史短剧表演,主要包括巴黎和会“三巨头”及中国政府代表,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感受历史,加深学生们对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弱是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基础的理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历史史实。
四、运用视觉教材,提取信息
科学实验证明:图像具有强烈的刺激思维的作用,视觉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概念的过程,眼力也就是悟解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把教科书的图片上升到视觉教材的高度去认识,指导学生挖掘图片的文献价值,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时,有一幅很重要的宋人“耕获图”。教材设计了“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提取诸如以下的历史信息:1.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2.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3.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等等。课文虽没有介绍“双季稻”,但这个信息在图上直观地显示出来了,如果教师适当启发,学生就能从图中观察发现并提取这一有效信息。江南农村的学生很容易看懂这幅图,北方城市的学生要理解“双季稻” 的问题,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说明,教科书的视觉内容也应该和其他教学内容整合使用。
总之,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对课程资源的真正获得不是从已有的物质资源中得来的,而是用智慧和创造换来的,通过师生的情感交融,学生自主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内资源与课外其他课程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
一、实现教科书内部课程资源的相互整合
运用“自由阅读卡”和有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戊戌变法”的第一目“公车上书”教师就可以利用“自由阅读卡”的内容,使学生对“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讲解“五四精神”和“共产党的诞生”,利用现有的图片,指导学生挖掘图片的文献价值,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利用“分组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桌而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畅所欲言、思想活跃、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逐渐形成了一种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资源共享、成果交流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历史概念“五四精神”及“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变得直观、生动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分析、整理、归纳问题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实现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以充实历史事件的过程和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又要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的史学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这些内容和情况,还要加强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如:学习“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必须指出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除了附近农产品丰富外,主要与井冈山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样,加强学科渗透,也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三、实现教科书内外课程资源的多样整合
课程资源的呈现不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阅读、操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的表现及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时,由学生搜集相关材料进行历史短剧表演,主要包括巴黎和会“三巨头”及中国政府代表,通过学生的表演来感受历史,加深学生们对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弱是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基础的理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历史史实。
四、运用视觉教材,提取信息
科学实验证明:图像具有强烈的刺激思维的作用,视觉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概念的过程,眼力也就是悟解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把教科书的图片上升到视觉教材的高度去认识,指导学生挖掘图片的文献价值,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时,有一幅很重要的宋人“耕获图”。教材设计了“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中提取诸如以下的历史信息:1.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2.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3.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等等。课文虽没有介绍“双季稻”,但这个信息在图上直观地显示出来了,如果教师适当启发,学生就能从图中观察发现并提取这一有效信息。江南农村的学生很容易看懂这幅图,北方城市的学生要理解“双季稻” 的问题,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说明,教科书的视觉内容也应该和其他教学内容整合使用。
总之,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对课程资源的真正获得不是从已有的物质资源中得来的,而是用智慧和创造换来的,通过师生的情感交融,学生自主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内资源与课外其他课程资源有机地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