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点滴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wang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了,可见数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什么叫数感呢?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算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的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等。通俗的说,数感是人对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自主探索,获取数感,体验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辨别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小学生由于年龄差异,许多小学数学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以积极地心态投入学习,获取数感,体验数感。例如:在教学单位的换算时,教学“认识人名币”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圆、角、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感;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自已身边、到操场上,测一测,量一量,让学生感受1厘米、10分米、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春游感受1000米、10千米的路程;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作用。如:你今年几岁?是哪个班的学生?你早上几点钟起床?你家有几口人?等等;在教学“质量单位”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可以通过看一看、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获取数感,所有这些活动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教师授课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数的含义,获得数感的启蒙,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二、比较理解,发展数感
  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数的理解,从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 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比较中使数感得到发展。例如:根据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猜物品价格的游戏,引导学生猜一部诺基亚3310手机的价格。(生:诺基亚手机一部1800元。师:高了。生: 1000元。师:低了。生:1100元。师:高了。生:1050元。师说:正确。)或者让学生互猜其他物品的价格。又如:在教学对“少一些、多得多”的理解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对话:生1:张明家种果树58棵。生2:小月家比张明家种的少一些。生3:李华家比张明家种的多得多。问:小月、李华家各种多少棵?请你把他们的名字写在表格里:
  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少一些、多得多的认识,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能够以小数感知大数,客观的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三、调查实践,增强数感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数感的体验,从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应不拘于只在教室进行,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课外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形成良好数感的重要条件。比如:教学小数时,让学生到超市去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在教学统计时,让学生去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然后填写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提出问题;题教学测量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来测量,然后回到课堂上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理解、解决生活问题,把数感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了数感。
  四、解决问题,提高数感
  运用学生自已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数学知识,让现实问题数学化,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对立联系起来。”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假如你有500元压岁钱,你准备怎样存?为什么?让学生各自提出自已的想法;又如:星期天老师组织学生去公园玩,问学生: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租车的,有购票的,有计算路程、速度、时间的等等,学生们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且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与真实的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强化和提高了学生的数感。
  总之,数感就是一个崭新的学习内容,它的形成不是通过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逐步培养,它需要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个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更好的开展数学教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教改 数学 反思  新的课程改革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强调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学生,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跟随课改脚步的一线教员,我积极汲取和消化课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投入到紧张的数学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宏大视野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等要素,本身就对该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不小的要求。鉴于这一事实,应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使得科学发展观能“入耳、入心、入脑”;或者说,应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行动力和实践指导。在进行模式构建时,应围绕着满足校本原则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现有考核形式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模式 构建  “思
自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做了九年的班主任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工作是管理学生,是管理人的工作。所以,一个班主任能否与他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是他工作成败的关键。我认为,只有班主任和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才能管理好学生,很难想象,在紧张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还会听从班主任的教导?经过对这些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回顾,摸索。我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
经过多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使我得出: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初中数学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
【摘要】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无疑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场“文艺复兴”的过程,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教学弊端,比如对于教材的态度,就从之前的“教教材”变为了用“教材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态度的明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如何“活用教材”的一些思考,旨在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促进数学课堂的良性发展
摘要:21世纪是开拓人类创造力的世纪,将儿童培养成“创造、开拓型”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家长们的盼望。一些研究者认为,就成功的创造活动来说,右脑的联想、想像能力比左脑的抽象概括能力显得更重要。因此,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主要是在立足小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的案例,浅论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形象思维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俗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要想学会,必须会学。英语是现代社会中运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各国人民沟通的桥梁,是推进各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使我国能够吸收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我们必须从小把英语学好。  新课标已经明确规定从小学开设英语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
摘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存在着最大的两级分化:优等生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后进生可能一节课都在摸索。若教师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则势必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结果,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信息技术 高中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追求成绩至上,教师学生都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消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了智慧,加重了负担,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无疑会足进学生持续发展。现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  由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