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瓦尔登湖》由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所著。徐迟先生于1949年首次译介到我国。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由于历史,文化,时代等多元语境因素,《瓦尔登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的多元系统中时而出于边缘位置,时而处于中心位置。而着这种不同的位置则决定了不同时期翻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本文拟以《瓦尔登湖》的两个译本为例讨论多元系统下翻译策略的选取。
关键词:翻译文学;多元系统论;翻译策略
一. 《瓦尔登湖》及其译本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9) 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他个人于康科德城瓦尔登湖旁的山林中,伐木建造房屋的独居生活。根据这期间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整理并发表了著作《瓦尔登湖》。该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四十几种语言的150多个版本,成为了十九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之一。1945 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来华主持美国新闻处,计划翻译一套美国文学丛书,《瓦尔登湖》就是其中一本,由徐迟来翻译,并于1949 年出版由上海良友公司出版,名叫《华尔滕》。
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是因为梭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1]他一直提倡简朴生活,反对奢华。
而同时现代翻译研究表明,翻译文学能给本土文化输入某种活力,从而达到改进主体文化的目的。[2]本文拟以译本为中心,以多元系统论为指导,对徐迟的译本与2007年潘庆舲的译本为模板,对译本进行向心研究,讨论多元系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因素下,受翻译文学的影响,译者如何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最好的翻译。
二. 多元系统论
多元系统论是埃文——佐哈尔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翻译理论。它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具体地说就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都不是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异质的、开放的系统。这些系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相交甚至相叠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其中,文学多元系统可以按不同的观察角度而采用不同的系统划分法,如分成儿童文学、成人文学,或者分成大批生产的文学、独特的文学,又或者分成原创文学、翻译文学。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多元系统的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位置;有时候,社会文化因素会导致某些系统从边缘走向中心,或者由中心走向边缘[3]。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正是如此,既可以是主要位置,也可以是次要位置,视乎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他把翻译放入了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进行考察,把历史观、系统观、动态观引入了翻译研究,把翻译文学视为和原创文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文学系统。当翻译文学处于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4P51 ];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但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相反地,译者在所不惜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这种情况下,译文在‘充分性’(即复制原文的主要文本关系) 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最大”[5P50] 。多元系统理论把我们引入了一个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研究方法,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把文学翻译导入了一个描述性的、以译入语方面为中心的、系统性的、功能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若将某一个译本进行简单的分析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如此做法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具有太大的建设性贡献。我们应该通过将不同时期的不同译本进行历时对比研究,我们才能看出翻译文学是如何影响了译者的翻译操作过程。从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译者通过何种翻译策略来实现翻译的目的。
三. 相同的瓦尔登湖,相异的风采
《瓦尔登湖》完成于19世纪中期,以其简练的语言,朴实的自然思想,丰富的内容,在字里行间留露出了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科技的文明的批评。我们下面一例子来分析两个译者在传达原著的过程中为我们呈现出的不同的风采。
(一) 插入语的处理策略
插入语是英语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是表达作者心情,意愿,想法跟意图的独立短句或者词组的插入,更能补充说明作者的的情感。这一语法与汉语语法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对插入语的翻译策略的选取也不是固定的。例如:
1) .By the words,necessary of life,I mean whatever,of all that man obtains by his own exertions,has been from the first,or from long......[6]
徐译: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的意思中,是指一切人用了自己的精力收获得来的那种物品……(徐:10)
潘译:依我看,生活必需品,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潘:12)
2).I sometimes wonder that we can be so frivolous,I may almost say,as to......
徐译:有时我奇怪,何以我们如此轻率,我几乎要说……(徐:5)
潘译:有时候,我暗自纳闷,我们怎能如此轻率地……我几乎要
说……(潘:6)
3).So I went on for some days cutting and hewing timber,and also studs and rafters,all with my narrow axe,not having……
徐译:我便这样一连几天,用那狭小的斧头,砍削木料……(徐: 34)
潘译:就这么着,我连续干了好几天,砍伐树木,切削立柱……(潘:38)
从以上三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插入语I mean whatever,sometimes,all with my narrow axe.的处理中,徐跟多的倾向于直译,基本按照了英语的语法语序进行了翻译,而潘的译文中,我们看到跟多的选取了意译的策略,将插入语翻译成了独立的小句,放在了句首。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徐的译文规范程度比较大,语言精练,而潘的译文更加考虑了句子前后的协调性,语言上也更注重修饰,虽然句子有点长,但是却不臃肿,更符合汉语的句法。这两个不同的译文风格显然与译者的翻译策略有关,与其所处时期翻译文学的在各自文学系统中的地位有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现代文学都处于稚嫩状态。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大批的知识分子试图摆脱旧文学的束缚,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系统,翻译文学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的,协助建立新的系统。这种情况与多元系统论的第一种情况相同,此时翻译文学处于中心位置,译者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注重“充分性”,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内容,所以在翻译策略的选取上,往往就采取了直译的翻译策略,以完整的表达原来的内容与思想。鲁迅先生曾说过“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才写外国的句法”。他还提到翻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在这过程中就要采取“宁信而不顺”的直译策略。[7]
可见,在当时的文学系统中,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是很普遍的,也是大家所认可的,将徐迟先生的译本放在这种大的语境中,对其采取用的异化方法就不足为奇了。
(二) 语篇处理策略—连接词的处理
连接词是我们语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作者将文章修饰的行文如流水般优美流畅。下面我们一例子分析下两位作者对连接词的处理。例如:
The shore is irregular enough not to be monotonous.I have in my mind’s eye the western,indented with deep bays,the bolder northern,and the beautifully scalloped southern shore,where successive capes overlap each other and suggest unexplored coves between.The forest has never so good a setting,nor is so distinctively beautiful,as when seen from the middle of a small lake amid hills which rise from the water’s edge. [8]
徐译:湖岸极不规则,所以一点不单调。我闭目也能看见,西岸有深深的锯齿形湾,北岸较开朗,而那美丽的,扇贝形的南岸,一个个岬角相互的交叠着,使人想起岬角之间一定还有人际未到的小海湾。在群山之中,小湖中央,望着水边直立而起的的那些山上森林,这些森林不能再有更好的背景,也不能更美丽了。
(徐:174)
潘译:湖岸错落有致,一点都不单调。在我的心目中,西岸是犬牙交错的深水湾,北岸较为险峻,而南岸成扇贝形,很漂亮,一连串岬角相互交叠,(不由得)让人想起岬角之间还有好些人迹罕至的小水湾。湖水边沿耸立的群山之间,有一个小湖,(如果)从小湖中央放眼四望,你(就)会欣赏到森林映衬下从来没有过的绝妙的美景(潘:184)。
经过分析,我们能发现,徐译本基本上按照直译的原则,句法基本符合原文的句法,译文的充分性很强;而潘的译本则对原文的语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几个连词的处理,通过增加连词,使得文章更加流畅优美,行文衔接的非常得体,句法更为灵活,符合我们当下读者的语法习惯,接受性很强。
从1919年到1949年,人们睁眼看世界,开始反思,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由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系统的推动作用,翻译文学可以说占据了整个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在这样的语境下,汉语的欧化现象很普遍。许多当时的作家,文人和学者其文章的内涵,风格与形式都流露出了欧化的痕迹。朱自清曾说过:“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我宁可说,他(周作人)所受的‘外国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国的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
可见,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翻译跟创受到的欧化影响都是比较深的。所以徐迟先生普遍的采用了异化的策略也是很自然的。
总结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翻译策略的选取是受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甚至是世界大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影响的,但是“不用的翻译策略,只反映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翻译规范,而规范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9]
四. 结论
我们通过将两个译者的译本放在不用的语境下分析,可以看出,受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不同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无论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努力的协调不同的文学系统。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中心位置确定了一定新的规范,这种规范的形成又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创作和翻译。而翻译又是两个文化系统的交涉,译者更应该把翻译文学放在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多元因素里考虑,考查译者如何把这些系统的意识形态,诗学规范与自己的翻译工作连接在一起,用其制约自己以通过翻译来协调不同的文学系统。
[参考文献]
[1]梭罗•亨利•大卫.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Venuti , Lawrence. Trans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A] . Shāffner Christina ,Kelley Holmes. Cultural Functions ofTranslation[C] . Adelaide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 1995 :9 -25.
[3]Zohar Even. Polysystem Theory[J]. Polysystem Studies( PoeticsToday Itamar) ,1990(11) :19 - 26.
[4]Zohar Even.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J].Polysystem Studies ( Poetics Today Itamar) ,1990 (5) :21 - 27.
[5]Zohar Even.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J].Polysystem Studies ( Poetics Today Itamar) ,1990 (5) :21 - 27.
[6]Henry.David Thoreau,Walden.Shanghai,Foreign Languag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7]鲁迅.《玩笑只当他是玩笑》[J].《申报•自由谈》,1934.7.
[8]Henry.David Thoreau,Walden.Shanghai,Foreign Languag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12
[9]佐哈尔•埃文.多元系统论[J].张南峰译,2002(4):20-24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7)
关键词:翻译文学;多元系统论;翻译策略
一. 《瓦尔登湖》及其译本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9) 的代表作。书中记录了他个人于康科德城瓦尔登湖旁的山林中,伐木建造房屋的独居生活。根据这期间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整理并发表了著作《瓦尔登湖》。该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四十几种语言的150多个版本,成为了十九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之一。1945 年,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教授来华主持美国新闻处,计划翻译一套美国文学丛书,《瓦尔登湖》就是其中一本,由徐迟来翻译,并于1949 年出版由上海良友公司出版,名叫《华尔滕》。
该书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是因为梭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之处。”[1]他一直提倡简朴生活,反对奢华。
而同时现代翻译研究表明,翻译文学能给本土文化输入某种活力,从而达到改进主体文化的目的。[2]本文拟以译本为中心,以多元系统论为指导,对徐迟的译本与2007年潘庆舲的译本为模板,对译本进行向心研究,讨论多元系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及经济等)因素下,受翻译文学的影响,译者如何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最好的翻译。
二. 多元系统论
多元系统论是埃文——佐哈尔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翻译理论。它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具体地说就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都不是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由相关的元素组成的一个异质的、开放的系统。这些系统,不是单一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相交甚至相叠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其中,文学多元系统可以按不同的观察角度而采用不同的系统划分法,如分成儿童文学、成人文学,或者分成大批生产的文学、独特的文学,又或者分成原创文学、翻译文学。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多元系统的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位置;有时候,社会文化因素会导致某些系统从边缘走向中心,或者由中心走向边缘[3]。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正是如此,既可以是主要位置,也可以是次要位置,视乎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他把翻译放入了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进行考察,把历史观、系统观、动态观引入了翻译研究,把翻译文学视为和原创文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文学系统。当翻译文学处于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4P51 ];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但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相反地,译者在所不惜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这种情况下,译文在‘充分性’(即复制原文的主要文本关系) 方面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最大”[5P50] 。多元系统理论把我们引入了一个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研究方法,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学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关系,把文学翻译导入了一个描述性的、以译入语方面为中心的、系统性的、功能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若将某一个译本进行简单的分析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如此做法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具有太大的建设性贡献。我们应该通过将不同时期的不同译本进行历时对比研究,我们才能看出翻译文学是如何影响了译者的翻译操作过程。从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译者通过何种翻译策略来实现翻译的目的。
三. 相同的瓦尔登湖,相异的风采
《瓦尔登湖》完成于19世纪中期,以其简练的语言,朴实的自然思想,丰富的内容,在字里行间留露出了对原生态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科技的文明的批评。我们下面一例子来分析两个译者在传达原著的过程中为我们呈现出的不同的风采。
(一) 插入语的处理策略
插入语是英语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是表达作者心情,意愿,想法跟意图的独立短句或者词组的插入,更能补充说明作者的的情感。这一语法与汉语语法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对插入语的翻译策略的选取也不是固定的。例如:
1) .By the words,necessary of life,I mean whatever,of all that man obtains by his own exertions,has been from the first,or from long......[6]
徐译: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的意思中,是指一切人用了自己的精力收获得来的那种物品……(徐:10)
潘译:依我看,生活必需品,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潘:12)
2).I sometimes wonder that we can be so frivolous,I may almost say,as to......
徐译:有时我奇怪,何以我们如此轻率,我几乎要说……(徐:5)
潘译:有时候,我暗自纳闷,我们怎能如此轻率地……我几乎要
说……(潘:6)
3).So I went on for some days cutting and hewing timber,and also studs and rafters,all with my narrow axe,not having……
徐译:我便这样一连几天,用那狭小的斧头,砍削木料……(徐: 34)
潘译:就这么着,我连续干了好几天,砍伐树木,切削立柱……(潘:38)
从以上三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插入语I mean whatever,sometimes,all with my narrow axe.的处理中,徐跟多的倾向于直译,基本按照了英语的语法语序进行了翻译,而潘的译文中,我们看到跟多的选取了意译的策略,将插入语翻译成了独立的小句,放在了句首。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徐的译文规范程度比较大,语言精练,而潘的译文更加考虑了句子前后的协调性,语言上也更注重修饰,虽然句子有点长,但是却不臃肿,更符合汉语的句法。这两个不同的译文风格显然与译者的翻译策略有关,与其所处时期翻译文学的在各自文学系统中的地位有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现代文学都处于稚嫩状态。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大批的知识分子试图摆脱旧文学的束缚,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系统,翻译文学正好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的,协助建立新的系统。这种情况与多元系统论的第一种情况相同,此时翻译文学处于中心位置,译者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注重“充分性”,忠实于原文的结构,内容,所以在翻译策略的选取上,往往就采取了直译的翻译策略,以完整的表达原来的内容与思想。鲁迅先生曾说过“固有的白话不够用,便只得才写外国的句法”。他还提到翻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在这过程中就要采取“宁信而不顺”的直译策略。[7]
可见,在当时的文学系统中,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是很普遍的,也是大家所认可的,将徐迟先生的译本放在这种大的语境中,对其采取用的异化方法就不足为奇了。
(二) 语篇处理策略—连接词的处理
连接词是我们语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作者将文章修饰的行文如流水般优美流畅。下面我们一例子分析下两位作者对连接词的处理。例如:
The shore is irregular enough not to be monotonous.I have in my mind’s eye the western,indented with deep bays,the bolder northern,and the beautifully scalloped southern shore,where successive capes overlap each other and suggest unexplored coves between.The forest has never so good a setting,nor is so distinctively beautiful,as when seen from the middle of a small lake amid hills which rise from the water’s edge. [8]
徐译:湖岸极不规则,所以一点不单调。我闭目也能看见,西岸有深深的锯齿形湾,北岸较开朗,而那美丽的,扇贝形的南岸,一个个岬角相互的交叠着,使人想起岬角之间一定还有人际未到的小海湾。在群山之中,小湖中央,望着水边直立而起的的那些山上森林,这些森林不能再有更好的背景,也不能更美丽了。
(徐:174)
潘译:湖岸错落有致,一点都不单调。在我的心目中,西岸是犬牙交错的深水湾,北岸较为险峻,而南岸成扇贝形,很漂亮,一连串岬角相互交叠,(不由得)让人想起岬角之间还有好些人迹罕至的小水湾。湖水边沿耸立的群山之间,有一个小湖,(如果)从小湖中央放眼四望,你(就)会欣赏到森林映衬下从来没有过的绝妙的美景(潘:184)。
经过分析,我们能发现,徐译本基本上按照直译的原则,句法基本符合原文的句法,译文的充分性很强;而潘的译本则对原文的语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几个连词的处理,通过增加连词,使得文章更加流畅优美,行文衔接的非常得体,句法更为灵活,符合我们当下读者的语法习惯,接受性很强。
从1919年到1949年,人们睁眼看世界,开始反思,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由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系统的推动作用,翻译文学可以说占据了整个文学系统的中心位置,在这样的语境下,汉语的欧化现象很普遍。许多当时的作家,文人和学者其文章的内涵,风格与形式都流露出了欧化的痕迹。朱自清曾说过:“现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响,还是外国的影响……我宁可说,他(周作人)所受的‘外国影响’比中国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国的影响有时还要多些,像鲁迅先生,徐志摩先生。”
可见,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翻译跟创受到的欧化影响都是比较深的。所以徐迟先生普遍的采用了异化的策略也是很自然的。
总结以上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翻译策略的选取是受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甚至是世界大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影响的,但是“不用的翻译策略,只反映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翻译规范,而规范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9]
四. 结论
我们通过将两个译者的译本放在不用的语境下分析,可以看出,受到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影响,不同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无论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努力的协调不同的文学系统。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中心位置确定了一定新的规范,这种规范的形成又会直接影响作品的创作和翻译。而翻译又是两个文化系统的交涉,译者更应该把翻译文学放在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多元因素里考虑,考查译者如何把这些系统的意识形态,诗学规范与自己的翻译工作连接在一起,用其制约自己以通过翻译来协调不同的文学系统。
[参考文献]
[1]梭罗•亨利•大卫.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Venuti , Lawrence. Trans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A] . Shāffner Christina ,Kelley Holmes. Cultural Functions ofTranslation[C] . Adelaide :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 1995 :9 -25.
[3]Zohar Even. Polysystem Theory[J]. Polysystem Studies( PoeticsToday Itamar) ,1990(11) :19 - 26.
[4]Zohar Even.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J].Polysystem Studies ( Poetics Today Itamar) ,1990 (5) :21 - 27.
[5]Zohar Even.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J].Polysystem Studies ( Poetics Today Itamar) ,1990 (5) :21 - 27.
[6]Henry.David Thoreau,Walden.Shanghai,Foreign Languag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7]鲁迅.《玩笑只当他是玩笑》[J].《申报•自由谈》,1934.7.
[8]Henry.David Thoreau,Walden.Shanghai,Foreign Languag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
212
[9]佐哈尔•埃文.多元系统论[J].张南峰译,2002(4):20-24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