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微概念学习中培养地理素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微概念是组成地理语言的基本词汇,是承载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地理知识系统的基本骨架。理解地理微概念是走进地理、学好地理的前提。因此,要重视地理微概念教学,构建地理知识系统,从而发展学生地理思维,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微概念;地理实质;概念系统;地理思维;地理素养
  一、感悟地理微概念的地理实质
  对地理微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微概念的感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和渗透微概念,即定义辨析、实际地理现象观察比较、高考试题运用分析,从而全方位地把握地理概念的实质。比如,“太阳辐射”和“日照”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万物生长和农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也是地理知识考查中两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分步解决。
  第一,了解基本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只有极少部分,而且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太阳高度(纬度)、天气状况、地势、日照时间、下垫面等;“日照”是太阳的光照情况,包括强弱和时长,主要受昼长(纬度)、地势、天气状况的影响。
  第二,挖掘微概念的深层意义。借助“大气热量的传递图”(见图1)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见图2),并设置几个问题,从而达到对本概念的深层次理解。
  1.为什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会明显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怎样的影响?举实例说明。
  2.中国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多少是否随纬度而变化?哪里最多,哪里最少,为什么?
  3. 太阳辐射和日照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第三,高考试题应用分析。
  1. 南疆地区成为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的最有利自然区位条件是什么?(夏季光照强,光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本题强调光照)
  2. 云南物种丰富的气候原因是什么?(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降水充足,水热配合好。本题强调太阳辐射)
  通过以上定义辨析、实际地理现象观察比较、高考试题运用分析的三步操作,学生从微概念的本质出发,借助地理专业图表,找到了概念的落脚点;同时,通过生活中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地理概念的感悟;再通过高考试题的演练,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学会了分析和应用。
  二、从地理微概念中形成地理概念系统
  理解了地理微概念的实质后,可以通过归类整理,分大类和小类、相似概念和差异概念、延伸概念和核心概念等,逐步构建微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概念系统。比如以下这组与“城市”有关的地理概念:聚落、城镇、城市中心区、中心商务区、城市区位、城市化标志、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级别、城市带、城市分布、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形态、城乡规划、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热岛、城市雨岛、城市新区、卫星城等。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上介绍的方法从单个概念的认识和区分开始,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主题的概念群。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概念群,比如农业地域、农事活动、耕作制度、复种指数、熟制、农业区位、农业布局、优势条件、农作物、农产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业、林业、渔业、产量、产值、农业结构、种植结构、城郊农业、农副产品、初级产品、农业经济、农业地区专门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分类、农业旅游、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业环境问题、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等。
  从上述建立的一个个概念群开始,从内在联系的思维角度出发,再建立相应的概念链,逐步形成深入庞大的概念体系,从而建立以核心地理概念为基础的理论知识系统,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比如以城市为主题的概念链:城市的形成—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以农业为主题的概念链:农业分类—农业区位—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概念链的建立,使学生对单个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从而清晰地构建起地理系统知识的框架体系。
  也可以收集积累一些近年新接触的地理概念,比如季节性冻土、河流封冻日、桃始花日、生态足迹(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产面积的总和)、绿色GDP[指从GDP(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人口负担系数、人口红利、PM2.5、绿色指数等级、海油陆采、城市湿地、飞地经济、蓝色经济、清洁生产、蓝藻暴发等。以上这些地理新概念一部分是由旧概念衍生而成,一部分是对一些地理新生事物的描述,如果注重积累,就能引导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由浅入深,由书本走向生活,由日常走向前沿,由单一走向全面。
  三、明确地理微概念间的地理思维
  引导学生建立微概念基础之上的地理思维,是掌握地理概念辐射下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分析地理问题应具备的基本地理能力。
  例如,2012年高考地理浙江卷第11题。
  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
  A. 21.5°至68.5° B. 11.5°至68.5°
  C. 21.5°至78.5° D. 11.5°至45°
  首先,建立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地理思维或图像。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刻某地的太阳高度,即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直射点而变化,离直射点越近越大。
  具体计算: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本题中提供的信息有:
  条件1:直射点纬度变化范围为23.5°S~   23.5°N。
  条件2: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关系为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α=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即H=90°-α,由于H=α,可得到α=45°
  最后根据条件1,当地纬度=45° 23. 5°,则当地纬度的变化范围为:21.5°至68.5°。
  其次,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延伸出的其他地理概念和实际意义。
  延伸概念:直射点、太阳高度、等太阳高度线、太阳辐射、太阳方位、影长和方位等。
  实际意义:计算楼间距、计算影子长、正午太阳的方位及影子方向的变化、房屋朝向、太阳能的利用、向阳坡的形成、雪线、年轮变化等。
  最后,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图表表达。日照图、太阳视运动图、直射点与当地关系图、太阳能板安装图、楼房间距图、等太阳高度线图等,从图表中剖析太阳高度的基本内涵,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表达方法。部分相关图表如图3~6所示。
  四、地理微概念学习下折射的地理素养
  当我们对地理知识进行了概念化的梳理后,在我们的地理学习中就已经具备了进行地理思维和地理表达的最基本条件,因为所有的地理观点、地理语言或地理图表都是因为某个地理微概念而形成的。比如,因为有了“交通”这个概念,我们就会思考交通运输方式、运输安全、运输线路的规划等;有了“正午太阳高度”这个概念,我们学会了一句地理语言“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为有了“大气垂直分层”这个概念,我们有了一幅“大气垂直分层图表”,延伸出了下垫面、等压线、气温、气压、气压中心、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等温线等系列概念的再运用,有了“季风环流图”“城市与郊区环流图”“垂直方向气温变化图和气压变化图”等图表的再现。以上这些都促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在微概念基础上做了纵向和横向的跨越和渗透,可以说有了地理微概念的学习,才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地理知识,而且他们的地理知识系统会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厚重,并能在此基础上更科学地分析一些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地理观点,真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即学会从地理视角出发观察问题,运用地理语言来表达观点,剖析地理图表来研究问题,再运用综合思维来解决地理问题。
  比如,为了研究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笔者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布置了以下地理活动。
  1.请画出一幅学校平面图,并标明方位,观察某日太阳的运行情况,并标出该日日出、正午、日落的方位。
  2.找到学校的梧桐树景观大道,拍一幅该日正午时的照片,记录梧桐树影的方位和长短,相隔半个月再拍摄一次,写出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和长短的关系。
  通过以上地理活动,学生把地表方位、太阳方位、影子变化这些微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了联系、观察和分析,并能做出简单准确的判断,让地理学科散发出独有的地理魅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研究地理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地理思维。
  随着地理微概念的不断积累,地理思维的不断锻炼,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当学生遇到一些当地生活中常见的地理问题,比如诸暨大唐袜业的产业特色、山下湖珍珠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枫桥香榧生长的特殊条件时,学生会习惯性地从自己掌握的一些基本地理概念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回避。同时,在试卷上碰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也能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比如,当问到浙江主要的农业灾害有哪些,舟山群岛的开发对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学生会先抓住一些基本概念:农业、灾害、岛屿、海洋,然后延伸出一些概念,比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灾害分布、农业分布、农业类型、防灾措施;海岛资源、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港口分布、海陆交通、海岛旅游、海洋生态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建立必要的思维链,清晰地做出自己的回答。
  学生若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充分说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科学素养,比如包括:掌握一些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内容的地理科学知识;具有一些核心地理技能,比如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问题、整理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相应能力,比如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差异的比较与概括能力、空间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理过程的简单预测与合理想象能力等;运用一些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区位比较、地理实验等。同时,也折射出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比如全球意识、尊重自然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国家意识等。
  总之,地理微概念是贯穿地理学习的基本词汇,感悟地理微概念的实质、梳理地理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图表和语言来阐释这些概念,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持续渗透这些地理概念,那么地理学习将是一件轻松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也必然会随着地理微概念的深入学习而散发地理光芒。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阅读题可以说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分值重。主观性强。要求严。难度大,得分率最低。如何成功有效地解答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把握规律、掌握
教师节前,教育部下发《关于表彰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的决定》,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的100名教师成为“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我院建筑与艺术设计系关
2016年12月17至18日,以“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年会期间,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一场聚焦“
利用信息板技术,采用2×2×8的混合实验设计,对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士的职业决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方差分析、T检验研究职业选项、职业属性对职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近日,从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传来喜讯,我校外语系张海霞老师在大赛专业组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一等奖。
文章针对当前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研修工作中的体会,以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自修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核心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校本研修平台,直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名学生的发展。中等生在班级中人数居多,他们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但也是教师平时极少关注的一个群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真诚地关爱中
园本教研是提升幼儿同教育质量的基石,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调整教研
摘 要: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调节功能和推动作用,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语言体系中的感情因素、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发掘贴近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契合学情的课堂情境来降低情感过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习焦虑,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有效语言输入,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
文章以某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从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学校层面等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的现状,力图通过实践调查的结果,从宏观层面为农村留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