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古诗文长期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作出相关加强经典诗文教学的指示,它更是成为新课改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界必须对于“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现今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普遍存在着由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走过场、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弊端。基于以上原因,番禺区特开展“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
本文在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深入探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文教学,力争创建”教—学—评—创,师生联动,四位一体“的本土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一、教
创设情境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步,它可以是引领全文、可以温故知新、可以创设疑问等。如,在《山中》一文中,笔者就让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齐声朗诵王维著名的诗歌《山居秋暝》。《山中》一文当中所描绘得山景与《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山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也正是王維所写诗文的共性:闲适、恬淡。
启发思考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打开节点的关键。如《山中》有“步仄径,临清流也。”一句,学生虽然明白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但是教师必须落实到考点,通过提问、点拨等方式,告诉学生,此处是:“动词 表地点的名词,中间必定省略了介词,是状语后置句。”
归纳总结是在学生研学后教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从而让学生方便记忆。
如,《山中》一文中,笔者将整片文章的学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温故知新;二是整体感悟;三是重点突破;四是深化主题。每学完一个部分,教师用一句诗来做小结,最后形成一首小诗:
王维清丽绘画卷,
冬景声色显淡远。
春景夺目见宁静,
裴迪清妙绘美篇。
二、学
疏通文意是《高中生语文学习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读完一篇古诗文,要能够理解诗文意思,掌握具体的知识要点。比如,在《山中》一文中有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中:“故山殊可过”中“过”的解释;“足下、猥”等谦辞;“相”的一词多义;憩感配寺的省略句式;与山僧饭中“饭”的词类活用等都是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这需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完成。
感悟情感是我们不管学习古诗文还是现代都应该达到的能力。正所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不敢想象一篇空洞无物的文章会是多么地令人乏味,而正是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大量精神财富,在被一代一代中国人传承解读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特有的“中华气质”。
三、评
在最后检验阶段,学生完成古诗文小测巻后,不再是教师统一批改,而是采用由学生组内讨论,共同批改相互的练习卷。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对不熟悉的知识遗忘最快,所以,相互批改有助于他们再一次熟悉古诗文。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是要创造适合他们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大家一起适时地赏识他们,这样既拉近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又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之处,学会肯定自己、赏识自己。
四、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到了评价这一步,基本就结束了整个教学过程。但是,笔者认为,在传统文化崛起的今天,仅仅懂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基本具备创作古诗文的技能。写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古诗、古文、对联,甚至是朋友圈、微信寄语等,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形式越灵活越好。
比如,本人在教授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书》一文的最后,就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因为这是一节“送课到清远”的公开课,因此,笔者在最后设置了这样一道写作题:
清远景色如此静美,我们怎能独享。如果我们要编辑一条微信朋友圈,邀请朋友来清远做客的话,你会怎么写呢?请拿出纸笔,现场完成。
这个问题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愿意用发朋友圈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清远。
五、结束语
古诗文教学是历年来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往往在这一部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的考试结果表明却收效甚微。但是,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它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说明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评—创,师生互动,四位一体”的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其中的有些想法也许并不成熟,笔者愿意在探索实践中前行,在“研学后教”的理念指导下,融入实际教学,让古诗文深入学生的心中,提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编辑部.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邢成斌.谈谈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0(04).
[3]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研学后教;教学模式
现今的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普遍存在着由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教学过程走过场、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弊端。基于以上原因,番禺区特开展“研学后教”教学模式,试图把课堂还给学生。
本文在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深入探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古诗文教学,力争创建”教—学—评—创,师生联动,四位一体“的本土化、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一、教
创设情境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步,它可以是引领全文、可以温故知新、可以创设疑问等。如,在《山中》一文中,笔者就让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齐声朗诵王维著名的诗歌《山居秋暝》。《山中》一文当中所描绘得山景与《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山景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也正是王維所写诗文的共性:闲适、恬淡。
启发思考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点拨,打开节点的关键。如《山中》有“步仄径,临清流也。”一句,学生虽然明白这句话的大概意思,但是教师必须落实到考点,通过提问、点拨等方式,告诉学生,此处是:“动词 表地点的名词,中间必定省略了介词,是状语后置句。”
归纳总结是在学生研学后教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从而让学生方便记忆。
如,《山中》一文中,笔者将整片文章的学习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温故知新;二是整体感悟;三是重点突破;四是深化主题。每学完一个部分,教师用一句诗来做小结,最后形成一首小诗:
王维清丽绘画卷,
冬景声色显淡远。
春景夺目见宁静,
裴迪清妙绘美篇。
二、学
疏通文意是《高中生语文学习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读完一篇古诗文,要能够理解诗文意思,掌握具体的知识要点。比如,在《山中》一文中有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中:“故山殊可过”中“过”的解释;“足下、猥”等谦辞;“相”的一词多义;憩感配寺的省略句式;与山僧饭中“饭”的词类活用等都是高中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这需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完成。
感悟情感是我们不管学习古诗文还是现代都应该达到的能力。正所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不敢想象一篇空洞无物的文章会是多么地令人乏味,而正是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大量精神财富,在被一代一代中国人传承解读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特有的“中华气质”。
三、评
在最后检验阶段,学生完成古诗文小测巻后,不再是教师统一批改,而是采用由学生组内讨论,共同批改相互的练习卷。根据遗忘规律,学生对不熟悉的知识遗忘最快,所以,相互批改有助于他们再一次熟悉古诗文。
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是要创造适合他们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张扬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大家一起适时地赏识他们,这样既拉近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又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之处,学会肯定自己、赏识自己。
四、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到了评价这一步,基本就结束了整个教学过程。但是,笔者认为,在传统文化崛起的今天,仅仅懂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基本具备创作古诗文的技能。写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古诗、古文、对联,甚至是朋友圈、微信寄语等,都是可以的。只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形式越灵活越好。
比如,本人在教授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书》一文的最后,就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因为这是一节“送课到清远”的公开课,因此,笔者在最后设置了这样一道写作题:
清远景色如此静美,我们怎能独享。如果我们要编辑一条微信朋友圈,邀请朋友来清远做客的话,你会怎么写呢?请拿出纸笔,现场完成。
这个问题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愿意用发朋友圈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清远。
五、结束语
古诗文教学是历年来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往往在这一部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的考试结果表明却收效甚微。但是,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它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说明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教—学—评—创,师生互动,四位一体”的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其中的有些想法也许并不成熟,笔者愿意在探索实践中前行,在“研学后教”的理念指导下,融入实际教学,让古诗文深入学生的心中,提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编辑部.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邢成斌.谈谈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0(04).
[3]安权虎.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