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二者的权衡得到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我们结合这两个重要质量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并就针对我国先阶段会计信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提出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会计 相关性 可靠性 分析
1.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含义
1.1相关性
从内涵的角度讲,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它在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应被决策者所拥有,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
从外延的角度讲,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分离,所有者的模糊性和高度分散性,使得财务报告信息的受托责任大大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内涵和外延日益扩大。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1.2可靠性
从内涵上看,可靠性中的如实表述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可核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
从外延上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有赖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真实、完整、合法,而会计报表上单一项目的可靠性不仅取決于单个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还有赖于会计人员加工会计信息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加之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力,所以在会计报表上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会计人员自身能力和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2.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2.1统一性
首先,相关性与可靠性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则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而且要较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必须对企业和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否则,相关的信息,因为不能理解而像得不到的信息一样,其在用处上引起差别的能力未能发挥,相关性被浪费了;或者不能理解可靠信息的有效幅度或趋势,给决策者带来风险,可靠性被曲解了。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2.2对立性
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扩大会计反映的范围或及时反映或改变会计方法等,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反之,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大量计量困难的经济资源未能得到反映或延误时间以求得精确信息或沿用旧的会计方法,则削弱了相关性。
按照决策有用观的理解,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要求信息具有足够的相关性,为此,需要能够对未来作出充分判断的“预测性”信息。按照这一要求,以现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才是最有效的。但由于现实中存在大量的自然事件。而且其组合非常复杂,相关概率也无法准确认定,甚至有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根本无法公开观察,这些现实情况给未来的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基于未来估计的预测信息很难保证具有足够的客观性。因此可以说,对相关性的追求最终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过来也是一样,为确保足够的可靠性,往往最终会以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代价。
3.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问题
会计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制度源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功能,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会计制度规范的框架内进行会计行为。第二,约束过度会计行为。如前所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用非合理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导致对效率和公平原则的违背。因此需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会计制度来进行规范,减少或消除利己主义的会计行为。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并且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会计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必须具备可靠性。总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比较而言,可靠性是基础,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
4.解决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措施
第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而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
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命,而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财务科)
【关键词】 会计 相关性 可靠性 分析
1.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含义
1.1相关性
从内涵的角度讲,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它在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应被决策者所拥有,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
从外延的角度讲,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现代企业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分离,所有者的模糊性和高度分散性,使得财务报告信息的受托责任大大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内涵和外延日益扩大。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1.2可靠性
从内涵上看,可靠性中的如实表述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可核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
从外延上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单个会计数据的可靠性有赖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真实、完整、合法,而会计报表上单一项目的可靠性不仅取決于单个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还有赖于会计人员加工会计信息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加之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力,所以在会计报表上生成的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会计人员自身能力和职业判断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2.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2.1统一性
首先,相关性与可靠性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相关性越大,可靠性越高,则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从理论上讲,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而且要较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必须对企业和经济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否则,相关的信息,因为不能理解而像得不到的信息一样,其在用处上引起差别的能力未能发挥,相关性被浪费了;或者不能理解可靠信息的有效幅度或趋势,给决策者带来风险,可靠性被曲解了。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2.2对立性
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扩大会计反映的范围或及时反映或改变会计方法等,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反之,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大量计量困难的经济资源未能得到反映或延误时间以求得精确信息或沿用旧的会计方法,则削弱了相关性。
按照决策有用观的理解,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要求信息具有足够的相关性,为此,需要能够对未来作出充分判断的“预测性”信息。按照这一要求,以现值为基础的计量模式才是最有效的。但由于现实中存在大量的自然事件。而且其组合非常复杂,相关概率也无法准确认定,甚至有些事件的发生可能根本无法公开观察,这些现实情况给未来的预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基于未来估计的预测信息很难保证具有足够的客观性。因此可以说,对相关性的追求最终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过来也是一样,为确保足够的可靠性,往往最终会以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代价。
3.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问题
会计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制度源于会计实务,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功能,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会计制度规范的框架内进行会计行为。第二,约束过度会计行为。如前所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用非合理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导致对效率和公平原则的违背。因此需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会计制度来进行规范,减少或消除利己主义的会计行为。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并且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会计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必须具备可靠性。总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比较而言,可靠性是基础,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
4.解决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措施
第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而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
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命,而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