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把握好关键期,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游戏中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游戏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本文针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规则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則,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其言行举止符合社会基本准则尤为重要。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兴奋,他们在体育游戏中时常忘记遵守规则与自我行为约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一)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敏感期
幼儿期是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幼儿对于外界的刺激有着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规则意识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而规则意识的形成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幼儿园的各项游戏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若幼儿没有规则意识,不会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将无法开展。此外,幼儿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否则幼儿在游戏中将很难找到合作者,在生活中也很难交到朋友。
(一)教师灌输规则,忽视幼儿理解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通常将活动规则告诉幼儿并要求他们遵守。经常会听到教师说“不许到某某地方去”“游戏中必须要怎样做”这样的话语。对于教师灌输的规则,幼儿其实并不理解。这种仅告诉幼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强制灌输忽视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思考,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二)教师为便于管理,忽视幼儿发展
部分幼儿园的班容量较大,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要进行环境创设、集体教研等活动,为了方便日常管理,教师会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但是每个幼儿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强制性的管理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不同教师对于规则意识培养理念的差异
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不同,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理念也是不同的。教师若没有比较系统与科学的规则意识培养理念,就会相应地缺乏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策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一)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让幼儿了解规则的意义
规则的意义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游戏让幼儿明白规则的意义。例如体育游戏“蚂蚁运粮”,玩法是幼儿扮作蚂蚁,背上粮食爬过各项障碍后回到家中,用时最短的一队获胜。在游戏中,不断有幼儿抱怨“他的粮食掉进水里了,但他没有重新开始”“他站起来跑了耍赖皮”。针对幼儿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正确的做法,而这些正确的做法就是游戏的规则。
(二)幼儿参与规则制定,主动遵守规则
想要让幼儿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为,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幼儿感受规则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体育游戏“玩报纸”中,幼儿想到了报纸的多种玩法并制定了初步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重新修正规则,修正后的规则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幼儿也能主动遵守并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三)设置奖励机制,发挥榜样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运用奖励机制激励幼儿。如设置榜样栏,将遵守规则、表现突出的幼儿作为榜样,奖励小红花、小贴画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微笑、鼓掌等方式鼓励幼儿继续保持,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理念差异都会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网络培训、集体教研、阅读专业书籍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形成了系统化的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努力就是坚定的基石。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相信幼儿在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健康成长。
规则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則,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其言行举止符合社会基本准则尤为重要。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情绪易兴奋,他们在体育游戏中时常忘记遵守规则与自我行为约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幼儿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敏感期
幼儿期是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幼儿对于外界的刺激有着超乎寻常的接受能力,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规则意识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游戏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而规则意识的形成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基础。幼儿园的各项游戏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则,若幼儿没有规则意识,不会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将无法开展。此外,幼儿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否则幼儿在游戏中将很难找到合作者,在生活中也很难交到朋友。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灌输规则,忽视幼儿理解
在体育游戏中,教师通常将活动规则告诉幼儿并要求他们遵守。经常会听到教师说“不许到某某地方去”“游戏中必须要怎样做”这样的话语。对于教师灌输的规则,幼儿其实并不理解。这种仅告诉幼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强制灌输忽视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思考,不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二)教师为便于管理,忽视幼儿发展
部分幼儿园的班容量较大,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要进行环境创设、集体教研等活动,为了方便日常管理,教师会制定一些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但是每个幼儿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强制性的管理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长此以往会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不同教师对于规则意识培养理念的差异
教师专业素养的水平不同,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理念也是不同的。教师若没有比较系统与科学的规则意识培养理念,就会相应地缺乏有效的规则意识培养策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策略
(一)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让幼儿了解规则的意义
规则的意义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游戏让幼儿明白规则的意义。例如体育游戏“蚂蚁运粮”,玩法是幼儿扮作蚂蚁,背上粮食爬过各项障碍后回到家中,用时最短的一队获胜。在游戏中,不断有幼儿抱怨“他的粮食掉进水里了,但他没有重新开始”“他站起来跑了耍赖皮”。针对幼儿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正确的做法,而这些正确的做法就是游戏的规则。
(二)幼儿参与规则制定,主动遵守规则
想要让幼儿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为,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幼儿感受规则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体育游戏“玩报纸”中,幼儿想到了报纸的多种玩法并制定了初步规则。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重新修正规则,修正后的规则更具体、更具操作性,幼儿也能主动遵守并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三)设置奖励机制,发挥榜样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运用奖励机制激励幼儿。如设置榜样栏,将遵守规则、表现突出的幼儿作为榜样,奖励小红花、小贴画等。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微笑、鼓掌等方式鼓励幼儿继续保持,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差异、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理念差异都会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幼儿园可以通过网络培训、集体教研、阅读专业书籍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教师形成了系统化的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努力就是坚定的基石。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将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学习与生活,相信幼儿在形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