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土力学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提出土力学教学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与把握土力学概念的正确思维方法,并应重视实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力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51-01
土力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它不仅是构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对奠定学生大土木专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任教至今,笔者已连续6年担任“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的学生包括我院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现围绕如何提高三本学院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展开讨论,以期为同行抛砖引玉。
1.课程性质与重要性
土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覆盖了我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下属的大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多个专业。
据有关多年来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掌握程度与其工作能力的发挥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具有较好土力学理论基础的学生,他们容易触类旁通,自学深造,其适应工作变动、开辟新的研究阵地的能力较强,从而能站在本学科研究发展的前沿,反之则不然。从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信息可知,土力学对学生继续从事土木类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夯实专业基础至关重要。历年来土力学通常被各重点大学指定为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近几年来,我院考取研究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地工学部历年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比例接近20%,他们中很多人以土力学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1]。
2.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2.1 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差
我院自2004年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与其它同批次的本科学校一样,生源也存在着以下特点:
(1)学生的基础较差
独立学院所招收的学生是介于普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三本”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层次上有一定差距,这可以说是独立学院招生对象形成的“先天不足”。从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生源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数理成绩较优秀,但相当比例的学生数理成绩偏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很大差距。
(2)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兴趣需要激发
据笔者观察,“三本”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自律性较差,此外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或在就业环节有优势资源,这使得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自主性较差,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勤学勤思考勤问的习惯。
2.2 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1)土力学学科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土力学不仅涉及到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变学、地质学、矿物学、化学、数学等多种学科,而且视其环境条件,还会与水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流体动力学等许多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受到各种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许多因素的重要影响[2]。而这些课程中诸如高数、各种力学可以说是“三本”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此外,土力学具有理论繁多、知识体系较松散、内容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感到头绪繁多,难以掌握。
(2)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特殊性对教学的影响
与其它连续性强的材料不同,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松散颗粒堆积体,是多孔、多相、不连续的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受沉积环境、形成年代、固结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力学性质与行为很复杂具有不确定性。而前述土力学的先修课程如高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其研究对象被高度理想化,学生习惯了这种严密的理论体系,思维僵化,碰到土这种散体材料很不适应,初学时常感到无所适从[3]。
(3)土力学“三多”对教学的影响
土力学中涉及大约150多个概念、200多个公式、30多个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还有极限平衡理论、有效应力原理等涉及固结、剪切的几大较难掌握的定理,这使得学生普遍觉得土力学有,即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土力学的课时一般只有48学时,其中约40学时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是有相当难度的。
3.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实践
虽然存在“先天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三本”学生学不好土力学这门课程。我院很多学生以土力学为考研专业基础课并成功被国内著名院校录取研究生就是很好的证明。
3.1重视绪论,让学生初学既有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笔者非常同意赵志峰老师在土力学教学体会文中的观点,并且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与之不谋而合。土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变形、强度、渗透三个方面,笔者在第一堂课上即针对这三方面引入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失事案例,给学生观看相关图片,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在明白本门课程重要性的同时也了解到其主要学习内容所在。如在强度破坏方面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案例,并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及解决办法,顺势提出与之相关的强度破坏理论。通过这种方法,还可部分解决土力学知识体系较松散、内容连续性不强,学生学习时不易把握的问题。
3.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在土力学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脱离实验学好土力学是难以想象的。土力学的实验项目很多,本校教学大纲中有8个学时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土的密度和含水率实验、土的液塑限实验、土的压缩实验、土的剪切实验。这几个实验反映了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通过这几个实验,学生对土的基本性质就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一味灌输枯燥难懂的理论是无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明显更喜欢做实验,实验环节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动手参与。实验课按2-3人一组开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在实验课上首先利用简短时间重温重点内容,再讲解并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观察,遇到学生操作不当及时纠正。每个试验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相应完整的报告并批阅指正,对学习认真、成果正确的小组及时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结论不当的帮助分析原因。通过对实验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3.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针对土力学教学“三多”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量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提高时间利用率。此外,教师在PPT中还可以加入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和生动的动画模拟。如在绪论等章节加入案例图片,在固结理论和土压力分类部分,可通过动画模拟土体的固结过程、挡土墙主被动破坏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更易于把握。
3.4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土力学的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外延极广,有效应力原理、渗透固结理论、极限平衡理论可渗透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如挡土墙及基坑支护设计、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地质灾害治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理论密切联系实践,重视土力学基本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运用。
土力学课程建设是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对办学历史不长的独立院校,更应当摸索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峰.浅谈“土力学”课程教学的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0.05:69-71.
[2]谢定义.21世纪土力学的思考[J].岩土工程学报,1997.07:111-114.
[3]刘湘萍.独立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4:80-82.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力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51-01
土力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它不仅是构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对奠定学生大土木专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任教至今,笔者已连续6年担任“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的学生包括我院本、专科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现围绕如何提高三本学院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展开讨论,以期为同行抛砖引玉。
1.课程性质与重要性
土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覆盖了我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下属的大土木工程专业中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多个专业。
据有关多年来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掌握程度与其工作能力的发挥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具有较好土力学理论基础的学生,他们容易触类旁通,自学深造,其适应工作变动、开辟新的研究阵地的能力较强,从而能站在本学科研究发展的前沿,反之则不然。从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信息可知,土力学对学生继续从事土木类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夯实专业基础至关重要。历年来土力学通常被各重点大学指定为土木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近几年来,我院考取研究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地工学部历年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占毕业生比例接近20%,他们中很多人以土力学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1]。
2.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2.1 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差
我院自2004年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与其它同批次的本科学校一样,生源也存在着以下特点:
(1)学生的基础较差
独立学院所招收的学生是介于普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三本”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层次上有一定差距,这可以说是独立学院招生对象形成的“先天不足”。从学生的高考成绩来看,生源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数理成绩较优秀,但相当比例的学生数理成绩偏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很大差距。
(2)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兴趣需要激发
据笔者观察,“三本”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自律性较差,此外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或在就业环节有优势资源,这使得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自主性较差,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勤学勤思考勤问的习惯。
2.2 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
(1)土力学学科特点对教学的影响
土力学不仅涉及到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变学、地质学、矿物学、化学、数学等多种学科,而且视其环境条件,还会与水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流体动力学等许多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受到各种工程材料,施工技术等许多因素的重要影响[2]。而这些课程中诸如高数、各种力学可以说是“三本”学生的弱点和难点。此外,土力学具有理论繁多、知识体系较松散、内容连续性不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感到头绪繁多,难以掌握。
(2)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特殊性对教学的影响
与其它连续性强的材料不同,土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下来的松散颗粒堆积体,是多孔、多相、不连续的介质,其工程地质特性受沉积环境、形成年代、固结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力学性质与行为很复杂具有不确定性。而前述土力学的先修课程如高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其研究对象被高度理想化,学生习惯了这种严密的理论体系,思维僵化,碰到土这种散体材料很不适应,初学时常感到无所适从[3]。
(3)土力学“三多”对教学的影响
土力学中涉及大约150多个概念、200多个公式、30多个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还有极限平衡理论、有效应力原理等涉及固结、剪切的几大较难掌握的定理,这使得学生普遍觉得土力学有,即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土力学的课时一般只有48学时,其中约40学时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是有相当难度的。
3.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实践
虽然存在“先天不足”,但这并不代表“三本”学生学不好土力学这门课程。我院很多学生以土力学为考研专业基础课并成功被国内著名院校录取研究生就是很好的证明。
3.1重视绪论,让学生初学既有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笔者非常同意赵志峰老师在土力学教学体会文中的观点,并且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与之不谋而合。土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变形、强度、渗透三个方面,笔者在第一堂课上即针对这三方面引入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失事案例,给学生观看相关图片,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在明白本门课程重要性的同时也了解到其主要学习内容所在。如在强度破坏方面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的案例,并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及解决办法,顺势提出与之相关的强度破坏理论。通过这种方法,还可部分解决土力学知识体系较松散、内容连续性不强,学生学习时不易把握的问题。
3.2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在土力学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脱离实验学好土力学是难以想象的。土力学的实验项目很多,本校教学大纲中有8个学时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土的密度和含水率实验、土的液塑限实验、土的压缩实验、土的剪切实验。这几个实验反映了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通过这几个实验,学生对土的基本性质就有了最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一味灌输枯燥难懂的理论是无益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明显更喜欢做实验,实验环节有助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动手参与。实验课按2-3人一组开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在实验课上首先利用简短时间重温重点内容,再讲解并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观察,遇到学生操作不当及时纠正。每个试验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相应完整的报告并批阅指正,对学习认真、成果正确的小组及时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对结论不当的帮助分析原因。通过对实验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3.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针对土力学教学“三多”这一特点,教学中要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量的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提高时间利用率。此外,教师在PPT中还可以加入图文并茂的典型案例和生动的动画模拟。如在绪论等章节加入案例图片,在固结理论和土压力分类部分,可通过动画模拟土体的固结过程、挡土墙主被动破坏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更易于把握。
3.4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土力学的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外延极广,有效应力原理、渗透固结理论、极限平衡理论可渗透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如挡土墙及基坑支护设计、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地质灾害治理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理论密切联系实践,重视土力学基本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综合运用。
土力学课程建设是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课题,尤其对办学历史不长的独立院校,更应当摸索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峰.浅谈“土力学”课程教学的体会[J].中国林业教育,2010.05:69-71.
[2]谢定义.21世纪土力学的思考[J].岩土工程学报,1997.07:111-114.
[3]刘湘萍.独立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