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大学生就业态度和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莆田市大学生就业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的相当部分莆田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莆参加工作;二是在我市高校就读的本地市、本省外地市或者外省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毕业后决定留莆工作。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需求,我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但因为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范围广,地区分散,做问卷调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只涉及在我市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目前我市高校有两所,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一所属本科院校,一所属高职高专院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其中莆田学院发放500份,湄职院300份,回收问卷788份,回收率达98.5%。调查对象为莆田学院各系在校的大三学生和湄职院各系大二学生。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349人,男生439人,问卷涉及两所院校各系学生。问卷采用SPSS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意识比较模糊。在择业方面,近年大学生择业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有55.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但仍有27.3%的学生希望择业时一步到位。仅有7.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时考虑的首选因素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机会,占38.7%,但有18.7%的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追求合理的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上的回报应该与所付出的劳动和个人的能力相适应。大学生在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在各方面能力还未达到预期的薪酬值时,片面地追求高收入只会适得其反。
(二)就业力缺失。大学生就业力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就业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阻隔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门槛。在对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选择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到最大比重,为39.6%,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的分别占28.4%和22.4%。而当被问及要从同等求职者当中胜出优势在哪里,有25.1%的学生认为优秀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其余依次是社会实践、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求职能力。对于大学生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有工作能力、适应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大学生。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个人能力,大学生的现有素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无业可就”与“有业难就”并存[1]。
(三)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学生均表示上过就业指导课,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在时间上,接触就业指导课的时间较晚,83%的学生表示他们都是在大二、大三时才接触到就业指导课,像这种临阵磨枪式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他们虽然马上面临就业,但是就业方向仍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足。其次,在内容上,就业指导课程化,学习理论化。很多同学认为老师教授的就业指导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最后,在师资上,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从政治、经济等相近专业改行而来的,这些教师本身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缺乏系统的了解,理论的知识还能应付,实践就无从指导。
(四)求职花费预算。求职有成本,这几乎成为大学生当中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同级别花费的同学比例相当,求职花费预算在500元以下的占12.6%,500—800元之间的占20.8%,800—1000元之间的占16.9%,1000—1500元之间的占18.4%,1500—2000元之间的占17.9%,2000元以上的占13.5%。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花费最集中体现在通讯费、交通费和制作简历费用上。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为了增加自信,在面试时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在外表、服饰、化妆品等方面下足了成本。甚至有小部分同学花钱整容、减肥等[2]。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接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要靠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调整好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22.5%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还有8.6%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我认为,只有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方面。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应积极从自身找原因。一是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能力经验还欠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期望值降低,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步达标”及终身学习和调整的方式[3],循序渐进。二是注重积累自身专业知识,博学专长,多参加校园活动,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综合素质。
(二)学校方面。一是高校建设发展应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必须以市场作为办学原则,按需培养[4],认真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扩大内需,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三是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投入,建立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5]。四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始终,不同阶段,内容要有所侧重。另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政府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6]。因此,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创业。
(四)社会方面。企业在选人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不应求全责备,大学生虽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他们独立、自学能力强,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一定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爱护大学生这个群体。
四、结语
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紧密配合,使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反哺作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啸.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和毕业生推介[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谢勇,王勇义.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7).
[3]付嫦娥.扩大招生后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5]张治理.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7).
[6]周秋江.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50).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莆田市大学生就业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的相当部分莆田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莆参加工作;二是在我市高校就读的本地市、本省外地市或者外省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当中也有相当部分毕业后决定留莆工作。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和需求,我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但因为莆田籍大学生在外求学,范围广,地区分散,做问卷调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我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只涉及在我市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目前我市高校有两所,莆田学院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一所属本科院校,一所属高职高专院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其中莆田学院发放500份,湄职院300份,回收问卷788份,回收率达98.5%。调查对象为莆田学院各系在校的大三学生和湄职院各系大二学生。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349人,男生439人,问卷涉及两所院校各系学生。问卷采用SPSS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意识比较模糊。在择业方面,近年大学生择业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有55.7%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但仍有27.3%的学生希望择业时一步到位。仅有7.4%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择业时考虑的首选因素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机会,占38.7%,但有18.7%的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收入。追求合理的经济回报无可厚非,但重要的一点是,经济上的回报应该与所付出的劳动和个人的能力相适应。大学生在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能力有待提高,在各方面能力还未达到预期的薪酬值时,片面地追求高收入只会适得其反。
(二)就业力缺失。大学生就业力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就业力的缺失已经成为阻隔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门槛。在对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调查中,选择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到最大比重,为39.6%,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不足的分别占28.4%和22.4%。而当被问及要从同等求职者当中胜出优势在哪里,有25.1%的学生认为优秀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其余依次是社会实践、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求职能力。对于大学生刚走出社会缺乏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更愿意聘用有工作能力、适应性强、职业素养高的大学生。然而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个人能力,大学生的现有素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无业可就”与“有业难就”并存[1]。
(三)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学生均表示上过就业指导课,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在时间上,接触就业指导课的时间较晚,83%的学生表示他们都是在大二、大三时才接触到就业指导课,像这种临阵磨枪式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他们虽然马上面临就业,但是就业方向仍不明确或就业准备不足。其次,在内容上,就业指导课程化,学习理论化。很多同学认为老师教授的就业指导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最后,在师资上,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从政治、经济等相近专业改行而来的,这些教师本身对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缺乏系统的了解,理论的知识还能应付,实践就无从指导。
(四)求职花费预算。求职有成本,这几乎成为大学生当中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不同级别花费的同学比例相当,求职花费预算在500元以下的占12.6%,500—800元之间的占20.8%,800—1000元之间的占16.9%,1000—1500元之间的占18.4%,1500—2000元之间的占17.9%,2000元以上的占13.5%。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求职花费最集中体现在通讯费、交通费和制作简历费用上。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为了增加自信,在面试时能给考官留下好印象,也在外表、服饰、化妆品等方面下足了成本。甚至有小部分同学花钱整容、减肥等[2]。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接近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要靠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及调整好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22.5%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还有8.6%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我认为,只有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方面。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应积极从自身找原因。一是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能力经验还欠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期望值降低,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通过脚踏实地的“分步达标”及终身学习和调整的方式[3],循序渐进。二是注重积累自身专业知识,博学专长,多参加校园活动,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综合素质。
(二)学校方面。一是高校建设发展应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必须以市场作为办学原则,按需培养[4],认真做好专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扩大内需,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三是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加大就业投入,建立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5]。四是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引导,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全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大学始终,不同阶段,内容要有所侧重。另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政府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国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国家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6]。因此,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创业。
(四)社会方面。企业在选人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不应求全责备,大学生虽已不再是“天之骄子”,但他们独立、自学能力强,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一定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爱护大学生这个群体。
四、结语
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员参与,紧密配合,使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反哺作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啸.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和毕业生推介[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谢勇,王勇义.大学生就业成本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7).
[3]付嫦娥.扩大招生后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4]李守信.消除认识误区.积极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5]张治理.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5,(7).
[6]周秋江.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