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解物理习题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笔者执教高中物理6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认为高中物理是所有科目最难学习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刚进高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套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高中习题进行公式的简单的套用,不做深入分析,缺乏解决物理习题建模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物理模型
  一、高中生解物理习题的障碍
  (一)心理障碍
  高中生这个阶段处于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他们已经发育为一个成熟的个体,但是心理上还很脆弱,不够成熟。客观上来讲,物理知识本身及认知过程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物理学科是高中学生刚开始接触这样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两年的物理学习背景,而且还学习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但是中学物理的结构是螺旋式安排的,高中物理需要研究现象中的本质。主观上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学生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对学习物理的艰巨性和持久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遇到问题就回避、情绪低落。
  (二)物理习题与物理情景的转换
  在高考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大背景教育环境下,物理习题在学生学习物理习题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老师和学生都想方设法使学生解决物理习题能够游刃有余。但是很多学生认为:“听老师课堂讲解都懂,但是自己做的时候却无从下手。”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不能将书本上的习题转变为鲜活的物理情景。物理情景对于物理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固然重要,但是离开了物理情景去支撑来学习,这些概念、公式、定律便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学生学习物理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缺少必要的总结归纳,所以很难将相关的习题上升到物理情景来认识。学生平时在头脑中存储的物理情景本来就较少,导致解题思路不够活跃,并且不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遇到物理习题时难以将其还原为清晰完整的物理情景。
  (三)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较低
  以2010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的第23题例一和对应的2011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的第23题例二为例,两道相似的试题,难度系数设计在0.6左右,但是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还是出乎了人们了意料。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的23题考查的力与运动,这些知识点是隐藏在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的情景中,需要学生从中抽象出其中的物理模型,如果这个物理情景直接变成给定的物体所受力的物理模型,相当于学生直接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那么这道题就变成命题组认为的中等难度的题目。
  再看2011年的23題,题目中直接给定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和碰撞模型。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需要自己构建物理模型,而是只需要学生解已知的物理模型。最终学生的答题效果符合命题组老师的期望。2010年的23题出乎命题组的意料的原因在于学生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缺乏。
  二、应用物理模型解物理习题的方法与步骤
  (一)建立对象模型
  解决物理问题时,题目一般要求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比如力的大小、动能的大小、动量的大小等。但是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些物理量是依附于某个特定的物理对象。所以建立对象模型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时,忽略次要,把研究对象的物理结构简化为学习过的经典模型。
  (二)建立过程模型
  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将一个多过程或者多对象的问题分解成单过程或者单对象,并找出过程或者对象之间的联系。物理过程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状态变化的原因分析和状态变化的发展趋势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的要点是将整个复杂过程隔离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初末状态。对每个过程遵循的不同物理规律做深入的分析,分别做好模型的归类。
  (三)建立条件模型
  大部分题目的关键信息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以非常含蓄的方式隐藏在题目中,如果不对题目做深入的分析,那么很容易让我们的解题思路误入歧途。挖掘隐含条件要从物理概念、物理过程、生活常识等入手。
  (四)建立数学模型
  物理分析完成之后,并列出相应的表达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都要求它完全用数学表达出来,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前面,在分析物理过程之后,就需要列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采取最好的办法,精确的求出结果。中学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可以运用于物理,运用最频繁的数学知识有求最值、三角函数、平面几何、数列、二次方程等。
  三、结语
  高中物理模型根据解决物理习题的思维顺序,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四类,分别是:对象模型、条件模型、过程模型、数学模型。对于已知的一道物理习题: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提取出题目中要求我们研究的物理对象,分析物理对象,并将其抽象成我们的对象模型。
  第二,认真挖掘题目中对解决物理习题有帮助的关键信息,也就是题目中的重要条件,建立条件模型。
  第三,认真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物理过程,根据具体习题的具体要求,在突出物理过程特点的前提下,把实际的过程抽象成理想化的过程模型。
  最后,在建立好模型之后,物理过程也分析清楚了,要得出最后的答案,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解物理模型。
  参考文献:
  [1]袁淑红.高中物理模型的分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1):64-65.
  [2]朱建山.跨越障碍,乐学物理[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2(03):20-2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化,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净化其心灵的重要路径,所以,教师应在关注音乐知识讲解的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审美素养,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音乐学习需求,通过优化和改革教学形式,注重教育教学创新,为学生塑造动态性、趣味性强的音乐情境,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实践  从
期刊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 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对知识的掌握,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贵有疑,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有疑问的问题上,听课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學;课前预习;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也得到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此来优化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从而为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输送优质的全能型人才。由于深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教學
期刊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教育部、体育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使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中学;阳光体育;运动;问题探讨  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班级体育运动,可算是一种在蓝天下进行的“阳光
期刊
摘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生命教育的目的正是引导幼儿对生命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幼儿积极的生命观。幼儿园教师要用好大自然所带给幼儿的礼物,充分利用饲养活动,来帮助幼儿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好,从而促使幼儿建立积极的生命观。所以,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就饲养活动中幼儿的生命教育这个话题展开如下讨论,希望能够给各位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饲养活动;幼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动方式独具特色,这就是小学的活动单导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教育能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的精神。换句话说,活动单导学充分体现了陶行知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实践精神。本文从“活动单导学”内涵的发展出发,探讨了“活动单导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简要回顾了活动书的设计和应用要求,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期刊
摘要:在职业教育发展、教学改革的推进下,翻转课堂已经被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为专业知识的讲解提供了丰富资源,更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将翻转课堂与会计专业融合,能够让学生真正对会计知识产生兴趣,使其主动向自主型学习者转变,促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使其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因此,中职教师要在正确认识翻转课堂应用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本文立足会计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深入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核心素养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落地。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究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综合运用  “
期刊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学校对于艺术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而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阶段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学科之中,教师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陶冶情操,荡涤心灵。但是部分音乐教师受到应试化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常常将音乐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放在一起,采用比较类似的方式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讲乐理知识,听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已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陶冶其精神情操的重要学科,更能提升其音乐文化感悟能力。通过将流行歌曲资源引入音乐课堂,可以激活音乐课堂,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唤醒学生音乐感知兴趣、鉴赏兴趣,促使其心理健康、音乐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立足小学生实际,对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的融合进行探讨,以熏陶学生审美情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