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化,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净化其心灵的重要路径,所以,教师应在关注音乐知识讲解的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审美素养,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音乐学习需求,通过优化和改革教学形式,注重教育教学创新,为学生塑造动态性、趣味性强的音乐情境,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实践
从整体角度看,音乐教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围绕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审美需求进行教育方法、技术的革新,为音乐课堂环境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刺激学生产生自主欣赏、自主参与的热情,使其在良好的音乐氛围和环境下获得健康成长,顺利地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设置趣味性场景,提高音乐理解能力
不同歌曲都擁有创作者独特的情感、内涵,以及故事经历。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故事叙述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组织学生们了解歌曲来由,使其自觉地体会和感悟其中内涵,更能发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建国前的故事,以歌曲为音乐背景,呈现我国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一边聆听、关注重复的旋律和节奏,感受视听结合传递的激昂情感。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教师可以借机讲述学歌曲的创作背景,点燃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音乐教学场景的渲染力。在介绍创作背景后,教师可以结合歌曲中重音记号的使用,询问大家:“为什么聂耳会在‘中华民族’这四个字上标记重音符号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尝试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以深入地探究重音符号、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演唱、比较和分析兴趣,能够在夯实其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其音乐感知、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把握情感基调,提升审美能力
情感因子是音乐作品传递思想的关键部分,更是音乐欣赏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其从音乐情感、思想方面分析歌曲,使其主动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无形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其自主感知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大家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这首歌曲音乐旋律优美、感情真挚,传递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思想情感。为了增强学生们对情感的体会,教师可以发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询问大家:“同学们,我们现在有着幸福的生活,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是如何生活的吗?”以设问的方式,组织学生们主动分享生活的小事。其后,教师组织大家聆听歌曲,让大家思考歌曲讲故事的人是谁,故事是哪个时段,让学生对过去故事充满了解欲望,使其在脑海中想象、对比过去和现在生活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导入动画场景,一边播放视频、一边播放歌曲,让大家根据微视频动画的提示,思考歌曲有几个段落,原因是什么,引导大家在分段的同时,总结每个段落讲述的主题。最后,教师可以在示范演唱的同时,让大家观看视频中妈妈艰辛的生活画面,以视觉刺激其情感,增强其音乐审美能力、情感感悟能力,有效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注重音乐教学评价,树立学习自信心
课堂评价是帮助学生持续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给予学生激励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反复尝试、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其音乐学习自信心。为了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应优化评价参与主体和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加入到评价活动中,在给予他人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再加上教师给予的提升建议,形成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欣赏“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一曲内容时,教师可以扮演成“导游”带领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们以聆听录音的形式感受歌曲的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呈现小乐器、新疆舞的视频介绍,以及合唱音乐视频。在学生们注意力被视频内容吸引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新疆舞步,让大家跟随动感的音乐,一边哼唱,一边舞动、一边演奏铃鼓。在热烈的音乐唱跳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分组演唱和舞动,在一组演奏和唱跳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评价打分,最后评价出最佳表演组合。通过生生互评、教师激励的方式,学生们自由地展现自我,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并完善自身不足,增强自身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通过设置趣味场景、把握情感基调、注重课堂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欣赏和演唱中发展自我,提升其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促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200,211.
[2]李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J].黄河之声,2019(7):101.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实践
从整体角度看,音乐教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理念,围绕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审美需求进行教育方法、技术的革新,为音乐课堂环境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刺激学生产生自主欣赏、自主参与的热情,使其在良好的音乐氛围和环境下获得健康成长,顺利地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设置趣味性场景,提高音乐理解能力
不同歌曲都擁有创作者独特的情感、内涵,以及故事经历。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故事叙述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组织学生们了解歌曲来由,使其自觉地体会和感悟其中内涵,更能发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建国前的故事,以歌曲为音乐背景,呈现我国阅兵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一边聆听、关注重复的旋律和节奏,感受视听结合传递的激昂情感。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教师可以借机讲述学歌曲的创作背景,点燃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音乐教学场景的渲染力。在介绍创作背景后,教师可以结合歌曲中重音记号的使用,询问大家:“为什么聂耳会在‘中华民族’这四个字上标记重音符号呢?”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们尝试两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以深入地探究重音符号、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们自主演唱、比较和分析兴趣,能够在夯实其基础知识的同时,促使其音乐感知、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增强音乐教学的效果。
二、把握情感基调,提升审美能力
情感因子是音乐作品传递思想的关键部分,更是音乐欣赏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其从音乐情感、思想方面分析歌曲,使其主动剖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发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无形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其自主感知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大家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这首歌曲音乐旋律优美、感情真挚,传递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思想情感。为了增强学生们对情感的体会,教师可以发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询问大家:“同学们,我们现在有着幸福的生活,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小时候是如何生活的吗?”以设问的方式,组织学生们主动分享生活的小事。其后,教师组织大家聆听歌曲,让大家思考歌曲讲故事的人是谁,故事是哪个时段,让学生对过去故事充满了解欲望,使其在脑海中想象、对比过去和现在生活景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导入动画场景,一边播放视频、一边播放歌曲,让大家根据微视频动画的提示,思考歌曲有几个段落,原因是什么,引导大家在分段的同时,总结每个段落讲述的主题。最后,教师可以在示范演唱的同时,让大家观看视频中妈妈艰辛的生活画面,以视觉刺激其情感,增强其音乐审美能力、情感感悟能力,有效发展其核心素养。
三、注重音乐教学评价,树立学习自信心
课堂评价是帮助学生持续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通过给予学生激励和引导,能够让学生反复尝试、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其音乐学习自信心。为了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应优化评价参与主体和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加入到评价活动中,在给予他人评价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再加上教师给予的提升建议,形成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欣赏“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一曲内容时,教师可以扮演成“导游”带领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们以聆听录音的形式感受歌曲的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呈现小乐器、新疆舞的视频介绍,以及合唱音乐视频。在学生们注意力被视频内容吸引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新疆舞步,让大家跟随动感的音乐,一边哼唱,一边舞动、一边演奏铃鼓。在热烈的音乐唱跳环境下,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分组演唱和舞动,在一组演奏和唱跳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评价打分,最后评价出最佳表演组合。通过生生互评、教师激励的方式,学生们自由地展现自我,在音乐课堂中发现并完善自身不足,增强自身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路径。因此,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通过设置趣味场景、把握情感基调、注重课堂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欣赏和演唱中发展自我,提升其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促使其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200,211.
[2]李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J].黄河之声,20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