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设定有针对性的德育策略。优化学生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文化活动,构筑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德育体系,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逐步变得热爱生命,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提升审美能力,强化规则意识,进而起到德育效果。
【关键词】留守学生;德育;初中班主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成为了“打工族”,而相应地,他们的孩子留在乡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处于由长辈隔代教养的状态。由于老人大多身体状态不好、思想观念保守,所以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针对留守儿童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促使他们改变自我,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记录成长细节,懂得热爱生命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境遇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遇到的难题也不同,所以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设置成长记录袋,认真了解并填写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爱好等情况,并加以引导。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调整世界观、人生观,懂得热爱生命。
我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编写了“成长笔记”。首先,通过家访、微信沟通等多种方法收集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性格爱好、学习成绩方面的内容。此后每周一次定期更新相关的内容,尝试记录下各种细节。如有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但是近几天外公去世了,所以他感到十分悲伤,显得比较消极。我便和其进行沟通谈心,让他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和很多人分别,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外公也希望他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风采。在一番劝解后,学生逐步认识到要更加热爱生命,活出自我风采,这样才不辜负外公对自己的期望,他的心理问题也因此而得到了改善。
教师在记录学生档案袋的时候,要做到真实、具体、有连续性,这样能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化经历,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尤其是学生面临和亲友家人分别等重大变故的时候,教师更要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定期心理疏导,引导阳光乐观
由于不少长辈存在耳背、不善于沟通等问题,所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寂寞空虚,在遇到了心理问题之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教师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学生形成阳光乐观的心理,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纠正。
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他感到很自卑,也很少和他人讨论交流。我在定期心理辅导中发现了该学生的问题,为了激发他的自信心,便尝试用话语引导,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例外”。“虽然你的学习成绩暂时比较落后,但是,老师发现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其实,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點辅助学习。”在我的启发下,该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他认识到可以利用记忆力好的优点,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双管齐下,这样就能提升学习水平。通过这次心理疏导,学生不仅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性格上也变得更加阳光乐观,他开始尝试参与到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心理咨询室中,教师要避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而要用朋友的身份尝试了解他们的问题,并用说服劝解的方法帮助其矫正心理偏差,辅助其寻找克服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解决问题,内心世界也逐步变得积极乐观。
三、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审美情操
很多留守儿童生活节奏单调,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常常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都变得多姿多彩,这样他们的课余生活便能得到充实,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发现不少农村学生课余生活匮乏,他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甚至有沉溺“二次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组织他们参与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在自主搜索资料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鼓励他们将“二次元”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展现,这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如有学生了解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于是便用漫画的形式将他们的主张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强行将学生和“二次元”隔离开,而是将传统文化之美慢慢地渗透进去,这样他们的接受程度更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升审美能力,渐渐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展书画展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展开故事大会能让学生提升创造能力,举行歌咏比赛能让他们提升审美赏析和品鉴的能力。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色彩斑斓,更能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提升班级凝聚力。
四、加强社校联动,渗透规则意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有可能在课外生活中结识各色社会人士,他们常常因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而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加强展开社会、学校、家庭多元联动,填补德育真空地带,促使学生提升规则意识。
我发现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存在插队、随意破坏庄稼等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看到不少人都这么做,所以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影响。我联系了村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规则知多少”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和其他农村居民一起讨论规则的问题,包括购买东西的时候要排队、不要随意损坏庄稼等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不良行为演绎出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切感受这么做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麻烦。此后,再让学生说说应该如何改正自我,学生就能在脑海中树立规则意识。在有条件的时候,我还邀请学生的家长也抽空参与到活动中,外出打工的家长还可以说说在各大城市中人们如何遵守规则。
在参与社会活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规则意识,认识到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共规则,需要杜绝这样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针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将学校当成德育主阵地,设定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弥补心灵中的空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蓝.探讨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3):195.
[2]廖婷.初中班主任班级留守儿童管理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8(8):221.
[3]金友仁,汪雪芬.关爱农村留守学生 绽放智慧德育之花[J].中国德育,2017(21):62-64.
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运用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陈美琼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中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所以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德育中也应当积极采用激励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初中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所以在该时期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品质是十分关键的。班主任在德育实行的过程中,应当转换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采取激励的德育方式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德育的水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成绩与全面发展能力。本文将就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激励策略进行简单地分析与讨论。
一、德育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家长和教育部门都在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初中生的德育问题也应当引起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明确智育与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和文化知识学习两方面着手指导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发展其身心健康,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激励、鼓励的教育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挖掘学生潜力。初中班主任以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挖掘其潜在的能力。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了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存在差异,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所以学生的性格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该种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面对学生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教育,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德育联动,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第一,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生心理波动大,教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不甚了解,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将自己的想法與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同学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便利的沟通条件,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向,并进行正确鼓励和性格纠正。例如王同学最近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不太好,有课堂上经常犯困,时而精神恍惚,班主任教师就应当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家里有什么心理变化,是否与家人发生矛盾或是单纯的熬夜玩电子游戏,如果是前者教师就应当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与家人的矛盾,若是后者教师就应该对该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电子游戏不是要彻底远离,而是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不能影响学生的睡眠健康和第二天的学习生活。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第二,积极举行亲子活动,减少学生与家长间的隔阂。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性格叛逆,对于家长的管教常常会有分歧,所以大多数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存在代沟和隔阂,这就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和家庭生活环境,班主任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并要求家长和学生必须参加,将活动作为催化剂,缓和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比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气,也可以设置一些例如学生家长接力跑、两人三足的亲子运动,可以使学生和家长有相同的目标,把家长作为学生的伙伴或朋友,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和家长沟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缓和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教师增加学生德育的一个伙伴,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增加亲子互动、拉近亲子关系也是对学生很好的德育,使学生了解到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更加懂得感恩。
三、激励策略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实施策略
激励策略在德育中的应用,首先要从塑造德育理念入手,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一种平等的德育理念,为提高德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班级教育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且教师与学生也要保持平等啊的状态,教师可以在班级制定“榜样”,用以激励学生提高道德品德修养,这个榜样也可以是反向的,用来规范榜样自身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每星期选择一个学生作为榜样,那么这个榜样首先就是要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并且每天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也可以适当对其进行疏导。例如,本周王同学是班级的道德榜样,但是王同学本身就要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时班级的同学就要一起监督王同学,在他行为动作不规范时及时指出来,帮助他改掉身上的坏习惯。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师提出一个游戏方式,例如“传花鼓”传达哪个同学时该同学就要说出一个自身不好的性格习惯和行为习惯,并讲出自己改正的方法措施,这种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自身缺点的认知。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德育问题,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会有叛逆心理,所以对学校的教育会有一些抵触心理,而班主任教师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德育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德育的质量。教师可以从家长和学两方面进行德育,以激励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沈达峰.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实施[J].吉林教育,2021(10):87-88.
[2]王仁攀.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周刊,2020(32):161-162.
[3]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24-125.
【关键词】留守学生;德育;初中班主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成为了“打工族”,而相应地,他们的孩子留在乡村,成为了“留守儿童”,处于由长辈隔代教养的状态。由于老人大多身体状态不好、思想观念保守,所以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农村初中班主任把握住这个关键时期,针对留守儿童常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促使他们改变自我,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记录成长细节,懂得热爱生命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境遇不同,心理特点不同,遇到的难题也不同,所以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设置成长记录袋,认真了解并填写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爱好等情况,并加以引导。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调整世界观、人生观,懂得热爱生命。
我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编写了“成长笔记”。首先,通过家访、微信沟通等多种方法收集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性格爱好、学习成绩方面的内容。此后每周一次定期更新相关的内容,尝试记录下各种细节。如有一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但是近几天外公去世了,所以他感到十分悲伤,显得比较消极。我便和其进行沟通谈心,让他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和很多人分别,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外公也希望他能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风采。在一番劝解后,学生逐步认识到要更加热爱生命,活出自我风采,这样才不辜负外公对自己的期望,他的心理问题也因此而得到了改善。
教师在记录学生档案袋的时候,要做到真实、具体、有连续性,这样能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化经历,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尤其是学生面临和亲友家人分别等重大变故的时候,教师更要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定期心理疏导,引导阳光乐观
由于不少长辈存在耳背、不善于沟通等问题,所以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感到寂寞空虚,在遇到了心理问题之后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所以教师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学生形成阳光乐观的心理,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纠正。
一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他感到很自卑,也很少和他人讨论交流。我在定期心理辅导中发现了该学生的问题,为了激发他的自信心,便尝试用话语引导,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例外”。“虽然你的学习成绩暂时比较落后,但是,老师发现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其实,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點辅助学习。”在我的启发下,该学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他认识到可以利用记忆力好的优点,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双管齐下,这样就能提升学习水平。通过这次心理疏导,学生不仅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性格上也变得更加阳光乐观,他开始尝试参与到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心理咨询室中,教师要避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学生交流,而要用朋友的身份尝试了解他们的问题,并用说服劝解的方法帮助其矫正心理偏差,辅助其寻找克服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解决问题,内心世界也逐步变得积极乐观。
三、开展文化活动,培养审美情操
很多留守儿童生活节奏单调,精神世界比较空虚,常常沉溺在网络世界中,容易受到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都变得多姿多彩,这样他们的课余生活便能得到充实,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发现不少农村学生课余生活匮乏,他们都喜欢观看动画片,甚至有沉溺“二次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组织他们参与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中,学生在自主搜索资料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鼓励他们将“二次元”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展现,这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如有学生了解了孔子、孟子、老子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于是便用漫画的形式将他们的主张表现了出来。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强行将学生和“二次元”隔离开,而是将传统文化之美慢慢地渗透进去,这样他们的接受程度更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升审美能力,渐渐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开展书画展能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展开故事大会能让学生提升创造能力,举行歌咏比赛能让他们提升审美赏析和品鉴的能力。这些活动能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色彩斑斓,更能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提升班级凝聚力。
四、加强社校联动,渗透规则意识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有可能在课外生活中结识各色社会人士,他们常常因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而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加强展开社会、学校、家庭多元联动,填补德育真空地带,促使学生提升规则意识。
我发现班级中有一些学生存在插队、随意破坏庄稼等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看到不少人都这么做,所以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影响。我联系了村委,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规则知多少”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和其他农村居民一起讨论规则的问题,包括购买东西的时候要排队、不要随意损坏庄稼等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或者亲身经历的不良行为演绎出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切感受这么做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麻烦。此后,再让学生说说应该如何改正自我,学生就能在脑海中树立规则意识。在有条件的时候,我还邀请学生的家长也抽空参与到活动中,外出打工的家长还可以说说在各大城市中人们如何遵守规则。
在参与社会活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提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规则意识,认识到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共规则,需要杜绝这样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更好地保护自己。 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针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将学校当成德育主阵地,设定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弥补心灵中的空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蓝.探讨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23):195.
[2]廖婷.初中班主任班级留守儿童管理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8(8):221.
[3]金友仁,汪雪芬.关爱农村留守学生 绽放智慧德育之花[J].中国德育,2017(21):62-64.
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运用
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陈美琼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中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所以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德育中也应当积极采用激励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初中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所以在该时期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品质是十分关键的。班主任在德育实行的过程中,应当转换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采取激励的德育方式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德育的水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成绩与全面发展能力。本文将就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取激励策略进行简单地分析与讨论。
一、德育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学生的德育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家长和教育部门都在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初中生的德育问题也应当引起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明确智育与德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和文化知识学习两方面着手指导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发展其身心健康,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激励、鼓励的教育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挖掘学生潜力。初中班主任以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挖掘其潜在的能力。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了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存在差异,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忽略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所以学生的性格不好,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该种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面对学生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教育,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德育联动,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第一,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中生心理波动大,教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不甚了解,而且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将自己的想法與教师和家长相互沟通,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不够全面,所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地与同学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便利的沟通条件,积极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动向,并进行正确鼓励和性格纠正。例如王同学最近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都不太好,有课堂上经常犯困,时而精神恍惚,班主任教师就应当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家里有什么心理变化,是否与家人发生矛盾或是单纯的熬夜玩电子游戏,如果是前者教师就应当针对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解决与家人的矛盾,若是后者教师就应该对该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电子游戏不是要彻底远离,而是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不能影响学生的睡眠健康和第二天的学习生活。教师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问题,也可以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第二,积极举行亲子活动,减少学生与家长间的隔阂。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性格叛逆,对于家长的管教常常会有分歧,所以大多数学生与家长之间都存在代沟和隔阂,这就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和家庭生活环境,班主任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行一些亲子游戏,并要求家长和学生必须参加,将活动作为催化剂,缓和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比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为自己的孩子加油打气,也可以设置一些例如学生家长接力跑、两人三足的亲子运动,可以使学生和家长有相同的目标,把家长作为学生的伙伴或朋友,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和家长沟通。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缓和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也可以帮助教师增加学生德育的一个伙伴,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增加亲子互动、拉近亲子关系也是对学生很好的德育,使学生了解到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更加懂得感恩。
三、激励策略对于初中生德育的实施策略
激励策略在德育中的应用,首先要从塑造德育理念入手,班主任首先要树立一种平等的德育理念,为提高德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班级教育中,要做到一视同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且教师与学生也要保持平等啊的状态,教师可以在班级制定“榜样”,用以激励学生提高道德品德修养,这个榜样也可以是反向的,用来规范榜样自身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可以每星期选择一个学生作为榜样,那么这个榜样首先就是要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并且每天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也可以适当对其进行疏导。例如,本周王同学是班级的道德榜样,但是王同学本身就要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这时班级的同学就要一起监督王同学,在他行为动作不规范时及时指出来,帮助他改掉身上的坏习惯。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如教师提出一个游戏方式,例如“传花鼓”传达哪个同学时该同学就要说出一个自身不好的性格习惯和行为习惯,并讲出自己改正的方法措施,这种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自身缺点的认知。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德育问题,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会有叛逆心理,所以对学校的教育会有一些抵触心理,而班主任教师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德育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德育的质量。教师可以从家长和学两方面进行德育,以激励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沈达峰.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实施[J].吉林教育,2021(10):87-88.
[2]王仁攀.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周刊,2020(32):161-162.
[3]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