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科学课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更丰富、更立体、更开放的“自然大教室”里探究科学,真正把学生的学习从校园引向校外,从书本引向社会。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科学教育更适合学校、学生实际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萌发时,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洪湖公园,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依托特色资源
研究种子的萌发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记录蚕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从而让他们获得对生命的理解,感受生命的力量,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并意识到观察中认真、坚持的重要性。本課教学重点在于研究种子内部的构造,理解种子内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教学难点在于种子的萌发过程时间跨度较大,无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来完成,但如果学生不亲自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就无法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深圳洪湖公园毗邻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学校与公园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地处荷花主题公园——洪湖公园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荷文化”内涵,把“荷文化”提炼为学校的主体文化,打造“做有荷花精神的教师,育有荷花品质的学生”的特色教育主题,以期通过文化引领和人文熏陶、实践探究、美的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让荷花精神与品质根植于师生心中,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今年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萌发时,我们充分利用公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家、校、社区结合的形式,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莲子的萌发》。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即生活。为了让科学实践活动更贴近生活,我们先从材料的选择做起。“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教材建议实验观察材料用蚕豆,但深圳地区并不适宜种植蚕豆,大部分学生对蚕豆不甚了解,蚕豆种子这一材料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广东是蚕豆病的高发地区,把蚕豆种子作为观察对象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就意味着选择蚕豆作为这一课的实验观察材料并不适宜。
结合我校学生对荷花这种植物非常熟悉但缺乏深入研究的这一情况,我们尝试把观察对象蚕豆换成莲子。由于莲子的外壳非常坚硬,需用工具敲破莲子壳,把它作为种子萌发的观察对象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
通过与洪湖公园工作人员沟通,园方大力支持学生的科学学习,愿意免费为学生提供种子并定期进行培育指导。实验材料的改变,让科学实践活动更贴近生活,园方的支持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初次实验失败后,还主动要求进行第二次实验,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劲头十足。
三、创建互动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在平时工作中,我校就非常重视利用微信群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次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充分发挥了作用。
莲子的萌发需时较长,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为及时解决孩子们的疑问,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持续观察的恒心,使科学实践活动更加深入而高效,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在微信群里与大家沟通交流。
刚开始,孩子们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的莲子什么时候发芽”,言语中充满了迫切感。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微信群里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在泡莲子时,多长时间换一次水?泡莲子时旁边出现的絮状物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的莲子有些浮有些沉?为什么雨水不能打湿荷叶,而是变成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鼓励他们先思考这些问题,并自己动手探究、查找资料。
有学生发现在阳光下小荷花长势好很多,于是提出问题:阳光对荷花的生长有没有影响?我在微信群中指导他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并通过开展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光照组的叶子呈绿色,长势很好;黑暗组的荷叶呈黑色,长势较差,认识到阳光对荷花影响很大,荷花是喜阳植物。
利用微信群这一互动平台,教师及时地解决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实践活动更加深入、高效。
四、寻求家校合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带动了一大批家长积极参与,据孩子们反馈,不少家长甚至比他们更积极。这些家长和孩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时间就去观察莲子的变化,刚开始几天看到莲子没有萌发就非常着急,看到莲子萌发后,家长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家长们还持续地拍摄了莲子发芽的过程,并发到家长微信群交流分享:
四(4)班林愉欣妈妈:老师这些天说得最多的就是等待这俩字,感觉这种子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平常对孩子就像对种子一样,盼望着,期待着,有着急,有不解。其实是种子都会发芽的,对吗?只是有些快,有些慢……
四(2)班黄腾妈妈:培养孩子用心观察记录、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真是很好的活动。
四(4)班谢中远妈妈:这说明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让孩子认识了生命的萌发。
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围绕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这一亲子教育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更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增进了家长和孩子感情,正如一位家长发给我的信息:
黄老师,为了观察莲子的萌发,我跟儿子这段时间关系特别好。以前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玩游戏,我们的交流很少,现在儿子经常主动和我们讨论、研究莲子的生长,一起查找资料,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五、及时总结反思
反思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使思考和选择更加广泛而深入;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莲子的萌发和培育科学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我指导学生写活动反思:
戴碧莹:从等待莲子萌发时的焦急,到发现莲子发芽后的喜悦,我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坚韧,也培养了我坚持观察的品质。
梁宝茹: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仅剩一点了,那原来和睦相处的人类会不会反目成仇、互相抢夺资源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一个“抢养分的荷花种子”的对比实验,我发现:荷花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荷花种子为了能让自己健康成长,会跟同伴抢养分,养分多,荷花就长得壮;反之,养分少,荷花就很脆弱,很快会死亡。我呼吁:所有的人类珍惜地球上的资源吧!留一些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反思中,学生回顾了自己的活动过程,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体验到了坚持的快乐。
(本文系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一类课题《践行荷文化,依托洪湖公园开展校本科学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013。)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洪湖小学(518020)
在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萌发时,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洪湖公园,尝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依托特色资源
研究种子的萌发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蚕豆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记录蚕豆种子的萌发过程,从而让他们获得对生命的理解,感受生命的力量,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并意识到观察中认真、坚持的重要性。本課教学重点在于研究种子内部的构造,理解种子内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教学难点在于种子的萌发过程时间跨度较大,无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来完成,但如果学生不亲自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就无法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深圳洪湖公园毗邻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学校与公园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地处荷花主题公园——洪湖公园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荷文化”内涵,把“荷文化”提炼为学校的主体文化,打造“做有荷花精神的教师,育有荷花品质的学生”的特色教育主题,以期通过文化引领和人文熏陶、实践探究、美的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让荷花精神与品质根植于师生心中,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今年引导学生研究种子的萌发时,我们充分利用公园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家、校、社区结合的形式,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莲子的萌发》。
二、联系生活实际
教育即生活。为了让科学实践活动更贴近生活,我们先从材料的选择做起。“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教材建议实验观察材料用蚕豆,但深圳地区并不适宜种植蚕豆,大部分学生对蚕豆不甚了解,蚕豆种子这一材料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广东是蚕豆病的高发地区,把蚕豆种子作为观察对象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就意味着选择蚕豆作为这一课的实验观察材料并不适宜。
结合我校学生对荷花这种植物非常熟悉但缺乏深入研究的这一情况,我们尝试把观察对象蚕豆换成莲子。由于莲子的外壳非常坚硬,需用工具敲破莲子壳,把它作为种子萌发的观察对象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
通过与洪湖公园工作人员沟通,园方大力支持学生的科学学习,愿意免费为学生提供种子并定期进行培育指导。实验材料的改变,让科学实践活动更贴近生活,园方的支持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初次实验失败后,还主动要求进行第二次实验,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劲头十足。
三、创建互动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在平时工作中,我校就非常重视利用微信群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这次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充分发挥了作用。
莲子的萌发需时较长,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为及时解决孩子们的疑问,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持续观察的恒心,使科学实践活动更加深入而高效,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在微信群里与大家沟通交流。
刚开始,孩子们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我的莲子什么时候发芽”,言语中充满了迫切感。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在微信群里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在泡莲子时,多长时间换一次水?泡莲子时旁边出现的絮状物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的莲子有些浮有些沉?为什么雨水不能打湿荷叶,而是变成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鼓励他们先思考这些问题,并自己动手探究、查找资料。
有学生发现在阳光下小荷花长势好很多,于是提出问题:阳光对荷花的生长有没有影响?我在微信群中指导他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并通过开展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光照组的叶子呈绿色,长势很好;黑暗组的荷叶呈黑色,长势较差,认识到阳光对荷花影响很大,荷花是喜阳植物。
利用微信群这一互动平台,教师及时地解决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实践活动更加深入、高效。
四、寻求家校合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儿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热情带动了一大批家长积极参与,据孩子们反馈,不少家长甚至比他们更积极。这些家长和孩子每天早上起床第一时间就去观察莲子的变化,刚开始几天看到莲子没有萌发就非常着急,看到莲子萌发后,家长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家长们还持续地拍摄了莲子发芽的过程,并发到家长微信群交流分享:
四(4)班林愉欣妈妈:老师这些天说得最多的就是等待这俩字,感觉这种子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平常对孩子就像对种子一样,盼望着,期待着,有着急,有不解。其实是种子都会发芽的,对吗?只是有些快,有些慢……
四(2)班黄腾妈妈:培养孩子用心观察记录、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真是很好的活动。
四(4)班谢中远妈妈:这说明种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让孩子认识了生命的萌发。
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研究兴趣,围绕莲子萌发的观察和实验,这一亲子教育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更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增进了家长和孩子感情,正如一位家长发给我的信息:
黄老师,为了观察莲子的萌发,我跟儿子这段时间关系特别好。以前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玩游戏,我们的交流很少,现在儿子经常主动和我们讨论、研究莲子的生长,一起查找资料,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五、及时总结反思
反思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使思考和选择更加广泛而深入;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莲子的萌发和培育科学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时,我指导学生写活动反思:
戴碧莹:从等待莲子萌发时的焦急,到发现莲子发芽后的喜悦,我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坚韧,也培养了我坚持观察的品质。
梁宝茹: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资源仅剩一点了,那原来和睦相处的人类会不会反目成仇、互相抢夺资源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一个“抢养分的荷花种子”的对比实验,我发现:荷花就像我们人类一样,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荷花种子为了能让自己健康成长,会跟同伴抢养分,养分多,荷花就长得壮;反之,养分少,荷花就很脆弱,很快会死亡。我呼吁:所有的人类珍惜地球上的资源吧!留一些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反思中,学生回顾了自己的活动过程,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体验到了坚持的快乐。
(本文系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资助一类课题《践行荷文化,依托洪湖公园开展校本科学实践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013。)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洪湖小学(5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