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要从“知识传授”向“素养提升”转变,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力非常重要,而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问题来打开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考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思考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54-01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力也一直是教师热议的话题。特别是目前语文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素养提升”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阅读教学也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利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力。
  一、争问:在争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语文思考力
  在以前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被教师所“把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實。如果能够让学生在预学的基础上,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争着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得到保证。而学生要想自主提出问题,就得深入阅读与思考,从而发展他们的语文思考力。
  比如,在教学《燕子专列》时,笔者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一篇课文,并在预习本上写出自己在解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然后到课堂上交流。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列是什么意思?
  2.人们为什么要用火车来运送燕子,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呀?
  3.课文为什么要用“燕子专列”作为题目,为什么不用“燕子的故事”等作为题目呢?
  4.这篇课文为什么先写送行场景,然后再倒过来写事情的起因?这是什么写法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中的“纷纷”能不能去掉?
  6.课文已经在前面写了人们寻找燕子的事,为什么在第四自然段还要单独写贝蒂寻找燕子的故事?
  从问题来看,学生已经深入研读了这一篇课文,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出发,有的是从文本解读方面出发,有的是从课文中心出发。这些正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学生的语文思考力会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激活。
  二、解问:在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考力
  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就不能得到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思考力也会停滞不前。所以,以问题为引领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考力,就要让学生不仅会提问,还要会解问,要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去感受文本的内容与思想,去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问得有价值,问得有目的。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有一些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解决,但是有一些问题却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对于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比如,对于问题1,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对于问题2与问题3,学生通过交流也能够明白,我们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自主去解决。但是对于问题4、问题5、问题6,这几个问题关乎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是这一篇课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是重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描写方法、表达策略等方面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拓问:在拓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思考力
  基于问题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当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之后,并不代表我们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还要带着学生去深度拓展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让阅读教学触动文心,让学生的语文思考力向纵深处发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深刻。可以这样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梳理之下,就好比我们阅读教学的风向标,它会指引着阅读教学的方向,让阅读教学有目标;而对这些问题的拓展,就好比学生在奔向目标的路途中发现的精彩事物一样,能让他们在路途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高的技能。
  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几乎涵盖了这一篇课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但是在教学时,我们还要针对问题进行反问,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思考,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
  总之,利用问题来引领阅读教学,可以让教学有目标、有线索、有纲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思考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践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而且还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奠定基础。以《西游记》为例浅析“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具体为定位要精准,落實要到位;兴趣要点燃,方法要渗透;主线要清晰,问题要突出;文本要依托,课外要延伸。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化;《西游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摘 要]一年级学生的认知、习惯都是从刚入学这个时候打下基础,因此一年级的写字教学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阶段。教师如何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呢?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从良好的习惯开始;二、从最初的认知开始;三、从有趣的教学开始;四、从多元的评价开始。  [关键词]习惯;兴趣;评价;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
[摘 要]在当下的“语用”观念下的语文低年段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低年段教学就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那么简单,至于文本独特的语用价值发掘与使用,基本上是中高年段的学习任务,低年段文本因简单而不易操作。在低年级尝试的学生当“小老师”的“生本课堂”,以生为本,让思于生,注重言语实践活动的开展,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以学为中心”“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孩子的学习潜力,永远超出你的想象!  [关键词
[摘 要]小学三年级属于中年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阅读素养方面与低年段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增加读懂文本、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学习复述等内容。以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为例,通过关注学生掌握其现有基础,充分利用导学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在学习中扎实提升阅读素养任务。  [关键词]中年段;导学;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历程,链接生活的源头活水的课堂教学更接地气。这样,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设计预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懂得链接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透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技巧;链接生活;赏析人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长文。这些文章的教學费时多却收效甚微,产生了学生厌恶学、教师害怕教的情况。对这些文章,只要教师能细读文本,对教学的重难点加以揣摩,找准切入点,紧扣训练点,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经中枢”,纲举目张,实现长文短教的目标。  [关键词]长文短教;整体把握;重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提问要指向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需求,起到激疑、激趣、激思的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  一、激疑式提问——引导文本探究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摘 要]古诗词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能力等有着推进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勾连”的作用,引领学生在作品“勾连”、情感“勾连”、写法“勾连”中获得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勾连;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67-01  “勾连”是一種常用的语文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
[摘 要]对于记人叙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要从文本的事件入手,引领学生深入感知、品析,直至运用,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具体策略有:概括提炼,在把握整体内容中学会解构;深思揣摩,在探寻成功缘由中学會洞察;品析创造,在关注语言质地中学会评析。  [关键词]人物传记;文本教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6
[摘 要]习作创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运转活动,有效写作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内部思维品质的铸造,更要与现实生活中外显素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从通过“找春天”历练习作素材的选择思维,“画春天”历练习作内容的描摹思维,“写春天”历练习作语言的表达思维三方面探讨借助实践活动历练习作思维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