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要近几年来,国内外语教学领域开始注重多方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广泛借鉴吸收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些新成果,其中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备受关注。根据克拉申的这一理论,语言分为习得与学得,只有不断习得才能够使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 同时,要习得语言,必须按照语言学习的自然顺序,进行适量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输入,并通过情感因素的积极鼓励与引导,以增强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其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充分利用以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李娜,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由于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是英语,因此此处探讨的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随着国际社会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对外交流当中,其重要性和广泛性变得显而易见。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多重视课堂上语法知识的传授,因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积极性不高,效率低,耗时间等问题。这也就导致学生学到的英语是“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过程的研究。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第二语言课堂及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由习得与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五部分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的理论,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
二、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
在这五大假说中,习得与学习假说作为克拉申学习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两个独立的方式,一个习得,另一个则是学习。习得不仅是在潜意识过程中产生的,其结果同样也是潜意识的。这一过程与学生习得第一语言时所经历的过程相似。例如,在习得中,学习者并不是有意识的去注意正在习得的语言规则,相反,这个语法句子听起来或感觉起来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它违反了哪一语法规则。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的交流中,学习者关注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其交际行为,而且习得需要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习得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行为。第二种方式是学习,学习则是通过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指导下产生的,通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获得语言知识,了解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语法以及规则。
由于语言教学除了要教授必须的语法以及规则以外,更重要的是用于交际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正确的语法规则以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一,教师应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还应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不要太在意句型结构以及语法正误,以交流为主。第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杂志期刊以及书籍,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发音标准的美剧及积极向上的综艺节目。此外,处于儿童期的学生,其语言可塑性较强,因此我们不能在学生到了大学以后才开始注重其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着重培养其听说读写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应多加注重习得,不能过分强调学习,鼓励儿童多听英语方面的听力,例如英文歌曲,在这种英语环境下,儿童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儿童的听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便可以教授语法规则,此时的语法教学在学生看来就不会那么无聊了,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平时表达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
三、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克拉申以自然路径理论为基础,对英语词素习得的自然顺序做了大胆的假设,提出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不管是母语习得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不管是儿童的二语习得还是成人的二语习得,以及不管习得者的个性特征及文化背景有什么差异,他们都以一种可预见的顺序习得词素等语言规则。同时,根据语言规则的难易程度,习得者对一些规则的掌握要快一些,对另一些规则的掌握则要相对慢一些。也就是说,语言规则的习得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一些語言规则在习得初期就能被轻易掌握,而另一些语言的语法规则要到后来才能被掌握。
自然顺序假说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于是在语法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上应充分意识到语法词素习得顺序的客观性与重要性。同时,当学生对语法学习路径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接受并吸收知识。
四、监控假设(monitorhypothesis)
在区别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监控假说认为,只有习得才能指导学生习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出语感,才能流利地、自然地、顺畅地使用第二语言来进行交流。此假设认为,习得的语言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语言系统,只能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在进行第二语言输入或者输出时对语言起一个编辑和监控功能。因此,在课堂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与表达。
五、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
在这五大假说中,另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输入的语言材料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略高于他本身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材料的输入。通过输入这种可理解性语料,语言学习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上,这样才能有利于语言习得。克拉申把这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定义为“i 1”。在这个定义中,“i”指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水平,“i 1”指语言的下一个发展阶段。通过输入这种略高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状态的语料而激活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进而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设对任何语言的习得都至关重要,并且对语言的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若一味只注重输入的数量而忽略了输入的质量,同样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质量,两者缺一不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输入略高于其现有语言知识的语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钻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理解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该假说认为学习者的心理障碍阻止了他们对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语言输入的充分利用。例如,学习者缺乏学习的动机或者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都会妨碍其处理输入信息的效果。克拉申把这个障碍称作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材料的接收与处理。
情感过滤假说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初认为从未自己从未接触过英语,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势必会害怕,这时,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入门,不断地鼓励学生,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只有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才会有效率,有意义。
七、结束语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当代中国的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害怕开口讲英语,有时也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特别是在课堂上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表达的时候甚至词穷,头脑里没有可组织的语言词汇或者是新颖的词汇,由此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语言学习。因此,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地输入可理解性语料,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促进语言的习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用积极的态度来减少情感过滤对语言习得造成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讨论、语言游戏,角色扮演,唱英文歌等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通过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同时还应注意所设计的话题、讨论的内容应和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愿意去讲,敢于去讲,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尽管克拉申的这套学习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借鉴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孤立地、死板地照搬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某一个理论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现状,整合各个理论模式,组成一套全面的、有效的,适合当前模式的教学理念。总之,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现状,选择合适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进行足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耐心地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语言系统能力,才能真正地进行語言习得,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李娜,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由于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是英语,因此此处探讨的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随着国际社会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对外交流当中,其重要性和广泛性变得显而易见。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多重视课堂上语法知识的传授,因而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积极性不高,效率低,耗时间等问题。这也就导致学生学到的英语是“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过程的研究。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第二语言课堂及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由习得与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五部分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的理论,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
二、习得与学习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
在这五大假说中,习得与学习假说作为克拉申学习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假说。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有两个独立的方式,一个习得,另一个则是学习。习得不仅是在潜意识过程中产生的,其结果同样也是潜意识的。这一过程与学生习得第一语言时所经历的过程相似。例如,在习得中,学习者并不是有意识的去注意正在习得的语言规则,相反,这个语法句子听起来或感觉起来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它违反了哪一语法规则。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的交流中,学习者关注的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其交际行为,而且习得需要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习得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交际行为。第二种方式是学习,学习则是通过教师在正式的课堂指导下产生的,通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获得语言知识,了解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语法以及规则。
由于语言教学除了要教授必须的语法以及规则以外,更重要的是用于交际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正确的语法规则以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一,教师应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也应该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还应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对话,不要太在意句型结构以及语法正误,以交流为主。第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杂志期刊以及书籍,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发音标准的美剧及积极向上的综艺节目。此外,处于儿童期的学生,其语言可塑性较强,因此我们不能在学生到了大学以后才开始注重其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着重培养其听说读写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应多加注重习得,不能过分强调学习,鼓励儿童多听英语方面的听力,例如英文歌曲,在这种英语环境下,儿童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儿童的听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便可以教授语法规则,此时的语法教学在学生看来就不会那么无聊了,他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平时表达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
三、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克拉申以自然路径理论为基础,对英语词素习得的自然顺序做了大胆的假设,提出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不管是母语习得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不管是儿童的二语习得还是成人的二语习得,以及不管习得者的个性特征及文化背景有什么差异,他们都以一种可预见的顺序习得词素等语言规则。同时,根据语言规则的难易程度,习得者对一些规则的掌握要快一些,对另一些规则的掌握则要相对慢一些。也就是说,语言规则的习得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一些語言规则在习得初期就能被轻易掌握,而另一些语言的语法规则要到后来才能被掌握。
自然顺序假说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于是在语法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语法教学上应充分意识到语法词素习得顺序的客观性与重要性。同时,当学生对语法学习路径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接受并吸收知识。
四、监控假设(monitorhypothesis)
在区别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监控假说认为,只有习得才能指导学生习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出语感,才能流利地、自然地、顺畅地使用第二语言来进行交流。此假设认为,习得的语言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语言系统,只能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在进行第二语言输入或者输出时对语言起一个编辑和监控功能。因此,在课堂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沟通与表达。
五、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
在这五大假说中,另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输入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指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输入的语言材料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略高于他本身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材料的输入。通过输入这种可理解性语料,语言学习者会把注意力放在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上,这样才能有利于语言习得。克拉申把这种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定义为“i 1”。在这个定义中,“i”指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水平,“i 1”指语言的下一个发展阶段。通过输入这种略高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知识状态的语料而激活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进而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设对任何语言的习得都至关重要,并且对语言的课堂教学具有启示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强调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性,若一味只注重输入的数量而忽略了输入的质量,同样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注重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质量,两者缺一不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输入略高于其现有语言知识的语料,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与钻研,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理解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该假说认为学习者的心理障碍阻止了他们对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接受到的语言输入的充分利用。例如,学习者缺乏学习的动机或者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都会妨碍其处理输入信息的效果。克拉申把这个障碍称作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者对于语言材料的接收与处理。
情感过滤假说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初认为从未自己从未接触过英语,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势必会害怕,这时,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入门,不断地鼓励学生,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地指导学生。只有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才会有效率,有意义。
七、结束语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当代中国的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害怕开口讲英语,有时也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特别是在课堂上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表达的时候甚至词穷,头脑里没有可组织的语言词汇或者是新颖的词汇,由此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语言学习。因此,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地输入可理解性语料,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促进语言的习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用积极的态度来减少情感过滤对语言习得造成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讨论、语言游戏,角色扮演,唱英文歌等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通过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而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同时还应注意所设计的话题、讨论的内容应和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愿意去讲,敢于去讲,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尽管克拉申的这套学习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在借鉴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孤立地、死板地照搬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某一个理论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现状,整合各个理论模式,组成一套全面的、有效的,适合当前模式的教学理念。总之,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现状,选择合适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进行足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耐心地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语言系统能力,才能真正地进行語言习得,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立非.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