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身边的“老树”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导读】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儿童文学篇幅短小,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对儿童进行审美道德品质的培养及情感熏陶的难得的阅读材料。
  《一棵名叫“奶奶”的树》是郭姜燕老师发表在2012年第2期《儿童文学》上的一个亲情故事。唐春梅老师用这篇一线教师亲自下水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来上阅读课,这让我们发现,教师正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文字亦可成为“教材”。只要“教材”契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审美意向,那么,单位时间内超大文字量的阅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优质的……
  《一棵名叫“奶奶”的树》故事分六个章节,讲述了奶奶对生活倾注了全部的爱和热情。在城里长大的孙女武燃最初对奶奶并不了解,因为妈妈要去新疆协助爸爸工作,迫于无奈才和奶奶独处半年时间。一开始,她不能接受连电饭锅都不会使用、对邻居没有一点提防心的奶奶。渐渐地,随着对奶奶的倾听与走近,武燃慢慢感受到奶奶对她的百般呵护和“低到尘土里的爱”,在家长到校日,奶奶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武燃的内心震撼了,心向奶奶靠近,直至紧紧依偎……
  故事篇幅较长,学生阅读得到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故事人物武燃似乎是小读者身边的一个伙伴,抑或是他们自己,阅读指导中通过倾听故事人物内心、倾听自己的内心、倾听作者,去发现、感受亲情,进而学会表达情感,这也是课堂教学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教学片段一:倾听奶奶的内心
  师:爱是一种能力,武燃的奶奶,一个农村老太太,她是怎么表达内心情感的?让我们跟武燃一起去倾听。
  出示奶奶的话——
  奶奶一边给她加固校服上的纽扣一边说:“阿燃,有些话说出来也没关系的,心里放太多事累人。”
  奶奶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大年三十晚上,一个男孩子跑到点燃的鞭炮旁去了,我想把鞭炮扔出去,慢了点。”奶奶说着伸出右手,赫然是疤痕累累!奶奶又笑着说:“不过,值了,毕竟保住了孩子。”
  对着那些小葱大蒜,奶奶自说自话:“你们呀,可得好好长,别光顾着眉来眼去地调皮。”
  “那个冬天特别冷,我去村外捡柴火,在路边发现了你姑姑,她已经被冻得哭不出声了。我知道她是个弃婴。奶奶也被丢弃过啊,怎么忍心看她冻死呢……”
  师:奶奶的这些话中,我们没有听到一个“爱”字,她没有把爱挂在嘴边,爱在哪里?你从哪句听出了奶奶内心的爱。
  生:奶奶让武燃不要把话憋在心里,那样很累,她关心武燃的心理。
  生:她在帮武燃加固校服上的纽扣时说这句话,好像是不经意地对武燃说,这样武燃更容易接受。
  生:奶奶对着小葱大蒜说话,她好像把植物当成了孩子。
  师:你体会到了奶奶对植物的喜爱。
  生:奶奶救一个男孩子,对我们来说本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可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可见奶奶是个淳朴又高尚的人。
  师:大爱无言,几十年都过去了,要不是家校日老师提出来,奶奶恐怕还不想提及这件事。
  生:奶奶收养弃婴,对她比对武燃的爸爸还好,可见奶奶的爱是无私的。
  师:言为心声!我们体会到了奶奶对武燃的疼爱,对爸爸的小伙伴的呵护,对姑姑无私的爱,对植物的爱,她的心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爱。
  【设计意图:倾听文章主人公奶奶的内心是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也是实现读者与文章对话的重要环节。生活中鲜活的场景,在唤醒武燃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的情感记忆,奶奶的形象在武燃和读者心目中逐渐明朗起来,才去靠近,去倾听。阅读课教学的特殊性,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倾听和体验的表达出来。因此,“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是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倾听最便捷的途径。】
  教学片段二:倾听武燃的内心
  师:武燃侧着耳朵听奶奶收拾碗筷,就这句话你们有问题要问武燃吗?
  生:武燃为什么要侧着耳朵听呢?
  师:这就是尤安·艾肯告诉我们的阅读方法,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这一问,你就问到了武燃的内心。
  生:她在担心奶奶有没有生气。
  师:读到了担心,原来武燃内心是爱奶奶的。
  师:再问武燃究竟想听什么?
  生:武燃想听奶奶有没有叹息,在不在流泪。因为她刚刚把奶奶夹的菜拨回了盘子。
  师:这样一问再问,你就真正体会了武燃的内心,她心里是爱奶奶的,可是却不肯说出来。爱是需要正确表达的。随着武燃和奶奶的走近与倾听,她懂得了要跟奶奶好好说说话。请你们帮武燃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生:奶奶,那次我跟您赌气,回房间午睡,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睡着,我侧着耳朵听到了您轻手轻脚收拾碗筷、踮起脚走路,我听出来您没有和我生气,仍然那样体贴我,我的心里有些不忍,原谅我,奶奶。
  生:奶奶,那次在电梯里,因为有其他人,您就两眼盯着电梯的数字,装作不认识我,我知道您那是在迁就我,奶奶,我应该和您肩并肩,有说有笑地一起走的。
  生:奶奶,当你告诉我那年冬天,您在村外救了没爹没娘的姑姑,我就知道了您为什么爱姑姑多一些了,我再也不会傻傻地去问您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姑姑这个问题了。
  生:奶奶,您真是一棵老树,枝干遒劲,充满活力。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文章中武燃最初对待奶奶的态度,在生活中不乏存在。同龄人来理解这样一个很真实的形象,最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如果以此为抓手,应该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又一要素。借助尤安·艾肯的阅读方法,“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这一问,就问到了人物的内心,其实同时也问到了读者自己。因为他们借助武燃的内心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说,读故事人物就是在读自己,很多人都读到了一样的内容,心弦自然被拨开了,产生了情感的共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情感。】   教学片段三:倾听自己的内心
  师: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从故事人物身上发现自己,武燃是不是有你们的影子,你们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棵名叫“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老树,此刻,心里有话要对他们说吗?
  拿起笔,写下你最想对他们说的三两句话。
  生:外婆,每次我跟小伙伴出去玩耍时,您都嘱咐我要注意安全,可我总是嫌您啰嗦,您的关心我知道,以后我会耐心去听你对我说的话。
  生:爷爷,每次我冲您发火时,您总是不声不响,原来这默默的忍受里全是爱。当我遇到困难时,您总是为我排忧解难,鼓励我,有你真幸福。
  生:外婆,我总是不听您的劝告,正如俗话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是在我做错事后,总是您在帮我收拾残局。
  ……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以情启思,以思促情,情思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倾听“老树”,也是教者和作者希望实现的真正目的。武燃是孩子中的一个代表,同龄孩子读了此文更是深有体会,让他们把阅读体会及时抒发出来,是阅读升华感悟的最佳契机。抓住这一契机,倾听自己的内心,对家里的“老树”说说心里话,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内心觉醒。】
  教学片段四:倾听作者的心声
  师:同学们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老师要送你们一个惊喜。故事的作者就是我们学校的郭老师,直面作家,你们有两次机会向郭老师提问。
  生:郭老师,我的问题是您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郭:当初写这篇文章时我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的,但是今天听了这堂课,我觉得明晰了这篇文章的目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你们引起共鸣,去发现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老树”,真正地认识他们,亲近他们。
  生:文中的奶奶有生活中的模本吗?
  师:模本就是生活的原型,的确有,文中的奶奶来源于我的奶奶,我的外婆,我的妈妈,还有我看到的大千世界里许许多多的老人,文中的“奶奶”只是这些老人中的一个代表。
  生:谢谢您的回答!
  【设计意图:作家尤安·艾肯提出的阅读方法中指出“想象作家的样子和他的生活经历”,让学生跳出文本倾听作者,探寻创作的源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提问中与作家对话,每一个提问,都是读中思的体验。同时,也明白作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是作家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课后记
  静心阅读,方能致远。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滋养心灵,提高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实践能力,我从身边老师的作品出发,带领孩子徜徉在字里行间,拉近了孩子与作品的距离,唤醒了他们的读书欲望。上课伊始学生在“图说故事”中把每个章节的重点故事绘下来,讲出来,故事标题串联成故事梗概,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倾听和表达中了解了长文章的大意。在认识和走进故事人物的设计中寻找文章里能表现人物的精彩片段,在感知文本,倾听故事人物,倾听作者的活动中,慢慢融入文字情境。
  最后,学生在“致心中的‘老树’”中,抒发情感,或感恩、或致歉、或顿悟,他们的真情流露,让我倾听到一棵爱的种子在他们心间萌发的声音,读者和故事人物的心灵对话在倾听中互构、共生。最初是女儿推荐我阅读这篇文章的,我敬佩文中朴实、勤劳的奶奶,喜欢率真的武燃,执教这样的文章我获得了阅读教学的乐趣。
  (唐春梅,如皋市安定小学,226500)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是教师教学内容确定能力的提升没有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J老师《窗》的阅读史和教学史进行质性研究,探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内容确定能力的基本途径: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好教学参考资料,为新手教师教学内容确定能力提升提供支撑;改变语文教师培训方式,校本教研应更多地开展以“磨课”为主要形式的行动研究;重构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将新的文本阅读知识作为教师
摘要: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要求。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能够根据校情、学情和师资现状,以有效教学作为高质量育人的重要支点,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学的高效益,推进管理的高标准、育人的高质量、办学的高品位。  关键词:职业学校;有效教学;高质量;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43-0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人们对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等传统管理理论质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一词强调“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因而其理论的核心:强调管理方式和管理环境的协调一致;强调根据被管理者的“成熟度”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等理念,对于我们协调纷繁复杂的地方教
苏轼的“人生有味是清欢”,流露出对喧嚣生活的远离,对清茶淡饭生活的向往,这种“清欢”非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林清玄笔下“清淡的欢愉”,也表现出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不奢求物质条件,更注重心灵的品位。“清欢”作为人们追寻的一种高境界,不仅应该表现在生活中,也应体现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上。  宗白华先生毕生倡导散步美学,他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
【策划人语】   听课,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观摩公开课?同课异构听什么?听课后能否透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本原问题的思考?到底用什么标准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  “话题”栏目围绕“如何听课”这样一个教师教学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为您呈现了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对老师们有所启示。   小学教研活动大多依托课例展开,观摩公开课是教师个体实现专业发展和
陶行知先生说:“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为了深入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假期语文教师培训班上,学校52位语文教师现场命题作文《我是这样学语文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老师们或凝神遥想,或奋笔疾书,或微笑行笔……回忆、追思、梳理,语文老师心中的学语文方法跃然纸上。52篇真实的学习故事,52位老师学语文的心路历程,52个精彩纷呈的学习样式,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发呢?  一、现场作文剖析  1.从叙
摘要:“生活数学”长期、随意的使用已造成了语意的模糊、语境的泛化。生活数学到底姓什么?婆家是谁?这并不重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不失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同样变“悟”为“焐”,让学生直接获取间接经验,然后再运用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机选法、重在得法。  关键词:生活数学;生活经验;同课续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小学三到四年级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到六年级要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还要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这让许多学校停滞多年的毛笔字教学又回到课堂,对于毛笔字教学的方法,不少老师已经淡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其中“直观示范、形象剖析”是小学毛笔
摘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有效实践,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必须从明确服务理念、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建立“政校行企”联动的长效机制等诸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职业学校日常管理难度大、要求高、涉及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班主任主力、课堂主阵地等重点环节,狠抓“四主”有效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四主”管理;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