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提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自能作文即自主作文,这是叶老的一贯主张。
“自”是指自觉、自动、个性化,而“主”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基于叶圣陶先生“自能作文”的教学理念,确立自主读写教学的内涵,构建一个教学序列: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评改。通过这个序列的实践,发展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与个性化作文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的两个最关键环节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一个向外探寻的过程,是以他人的视角洞察世界。写作,是一个向内深索的过程,是自我的一种倾诉与表达。这二者几乎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它们有时彼此独立开来,有时又那样紧密关联着。阅读有如树木的根,牢牢地扎在肥沃的土壤中,而写作如同树木的主干,养分充足便可一路野蛮生长。只有如此,一棵树方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一、于惯性实践后反思
当高中生学习了15年母语后再进行阅读写作,会发现一付诸实践便荆棘满路。事实上,学习语文很可能就是一件表面上容易而实际上困难重重的事,但汉语言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而富有魅力的创造,学习它的过程注定是笑泪杂陈,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也注定是痛并快乐着的。
我不禁反思,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就一定有用吗?
学生并不一定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记下了老师对作文写作的诸种方法,能不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可实施性如何,这些疑问一直贯穿在笔者的教学之中。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应该是我们对高中读写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王栋生老师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文中如是说:“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常会出现距离;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则会呈现种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虽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驻留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一堂好课无疑是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足的根源在于可怕的泛化理念,即认为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一定有用。那么,只要在课堂中把读写方法讲解完就万事大吉了。
可学生接受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功底很好,上读写课的时候常常把自己的佳作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读写的影响到底有多少?每个人的思路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师用自己较为得意的文章左右了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用教师个性化的东西代替教学的主体环节内容,这正是把“课程的语文”演变成了“教师的语文”。好的作文不该有固定的模式,教師预设的东西越多,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越大。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如果模仿痕迹过重,势必导致文章框架模式过于明显,反而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那么,教师何不少点预设,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也不一定要有下水作文的展示,秀教师的作文不如秀教师调动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
以老师为主导的方法讲解模式对学生日后的学以致用应该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课后学习中自我体悟,才会事半功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自主读写状态,这才是高中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不容忽视的关键。
二、于内外摸索中挖根
从2017年高考作文“车”、2018年高考作文“语言”,2019年高考作文“调和共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题多元、张力很大,限定素材,限制宿构,并更加贴近生活;这更体现了自主性,给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每位考生都可以以己之长博得青眼相顾。
这就提供了学生寻找自我个性、写出符合自己文风的可能性。内行看门道,写文章的门道很多,考场上不求面面俱备,但求部分突破。
1.重视规划,自主选材
在高考走向变化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写作推崇个性化,自主选材。高一时组织“寻找自己的文学情人”的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及平常的空余时间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一学年要求一中一西;高二一学年组织“向文化艺术场域漫溯”的小组研究活动,全班分为民族、中西、艺术、科技文明等若干小组;高三学年组织“开掘人生人性”的课堂口头作文活动,从生活温度、生命发现、精神强度、情怀等角度让学生自由出题,当场做口头作文接龙。
以上这三个部分,应做好学生一学期阅读的规划与安排,帮助学生研究深透。研究深透的标准为:一是所选阅读书目或文章尽量避俗;二是选定的内容尽可能附着一些文化气息,让自己的文章拥有信手拈来的“大家气派”;三是所选内容如果与别人重复的时候,你的研究能够“不可替代”,鼓励学生对一个人物、某个领域要深度挖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己的场域,让阅卷老师读到你的文章觉得这个学生写得深入、独到。
2.突出个性,自主命题
曹文轩《三个放羊的孩子——三个文学隐喻》一文中强调了文学的三个核心:个人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你周围;想象力、创造、虚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文学从根本上来讲,是用来创造世界的;这个世界不是罗列归纳出来的,而是猜想演绎的结果;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即高中生要写首先打动作者本人的文字,我相信,这样的文字也会让读者(阅卷者)有所感怀、感动。
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应该大胆地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很重要,当然,要做不断变好的自己,不断提升的自己,而不是照搬照抄原来的自己。
具体给学生阅读写作的六个方向:
“自”是指自觉、自动、个性化,而“主”则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基于叶圣陶先生“自能作文”的教学理念,确立自主读写教学的内涵,构建一个教学序列: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自主评改。通过这个序列的实践,发展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和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与个性化作文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的两个最关键环节是阅读和写作。阅读,是一个向外探寻的过程,是以他人的视角洞察世界。写作,是一个向内深索的过程,是自我的一种倾诉与表达。这二者几乎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它们有时彼此独立开来,有时又那样紧密关联着。阅读有如树木的根,牢牢地扎在肥沃的土壤中,而写作如同树木的主干,养分充足便可一路野蛮生长。只有如此,一棵树方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一、于惯性实践后反思
当高中生学习了15年母语后再进行阅读写作,会发现一付诸实践便荆棘满路。事实上,学习语文很可能就是一件表面上容易而实际上困难重重的事,但汉语言本身是一种内涵丰富而富有魅力的创造,学习它的过程注定是笑泪杂陈,那么,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也注定是痛并快乐着的。
我不禁反思,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就一定有用吗?
学生并不一定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记下了老师对作文写作的诸种方法,能不能在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可实施性如何,这些疑问一直贯穿在笔者的教学之中。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想应该是我们对高中读写教学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王栋生老师在《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一文中如是说:“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常会出现距离;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则会呈现种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虽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驻留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一堂好课无疑是基本的要求。”我们不足的根源在于可怕的泛化理念,即认为教师教了方法,对学生一定有用。那么,只要在课堂中把读写方法讲解完就万事大吉了。
可学生接受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功底很好,上读写课的时候常常把自己的佳作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读写的影响到底有多少?每个人的思路肯定是不一样的,教师用自己较为得意的文章左右了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用教师个性化的东西代替教学的主体环节内容,这正是把“课程的语文”演变成了“教师的语文”。好的作文不该有固定的模式,教師预设的东西越多,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越大。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如果模仿痕迹过重,势必导致文章框架模式过于明显,反而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那么,教师何不少点预设,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也不一定要有下水作文的展示,秀教师的作文不如秀教师调动学生自主能力、思维能力。
以老师为主导的方法讲解模式对学生日后的学以致用应该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课后学习中自我体悟,才会事半功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自主读写状态,这才是高中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不容忽视的关键。
二、于内外摸索中挖根
从2017年高考作文“车”、2018年高考作文“语言”,2019年高考作文“调和共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题多元、张力很大,限定素材,限制宿构,并更加贴近生活;这更体现了自主性,给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每位考生都可以以己之长博得青眼相顾。
这就提供了学生寻找自我个性、写出符合自己文风的可能性。内行看门道,写文章的门道很多,考场上不求面面俱备,但求部分突破。
1.重视规划,自主选材
在高考走向变化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写作推崇个性化,自主选材。高一时组织“寻找自己的文学情人”的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及平常的空余时间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一学年要求一中一西;高二一学年组织“向文化艺术场域漫溯”的小组研究活动,全班分为民族、中西、艺术、科技文明等若干小组;高三学年组织“开掘人生人性”的课堂口头作文活动,从生活温度、生命发现、精神强度、情怀等角度让学生自由出题,当场做口头作文接龙。
以上这三个部分,应做好学生一学期阅读的规划与安排,帮助学生研究深透。研究深透的标准为:一是所选阅读书目或文章尽量避俗;二是选定的内容尽可能附着一些文化气息,让自己的文章拥有信手拈来的“大家气派”;三是所选内容如果与别人重复的时候,你的研究能够“不可替代”,鼓励学生对一个人物、某个领域要深度挖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己的场域,让阅卷老师读到你的文章觉得这个学生写得深入、独到。
2.突出个性,自主命题
曹文轩《三个放羊的孩子——三个文学隐喻》一文中强调了文学的三个核心:个人经验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你周围;想象力、创造、虚构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即文学从根本上来讲,是用来创造世界的;这个世界不是罗列归纳出来的,而是猜想演绎的结果;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即高中生要写首先打动作者本人的文字,我相信,这样的文字也会让读者(阅卷者)有所感怀、感动。
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应该大胆地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很重要,当然,要做不断变好的自己,不断提升的自己,而不是照搬照抄原来的自己。
具体给学生阅读写作的六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