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随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打造高效课堂”等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法,出现了教学活动化的趋势。在课堂上开展恰当的活动,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也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语文能力,使课堂“活”起来。教学活动化成为语文教学策略。活动化教学中,活动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活动是否新颖,则关系到语文课堂能否永葆生命力。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何优化创新呢?
一、精选活动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可有多方面学习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又要针对文章的核心和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例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我让学生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学生兴致盎然,又是翻书,又是讨论,填完履历表以后,学生立刻明白了其社会地位、个性特征和悲惨遭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些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而,活跃气氛却不是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我们不能只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我们设计实施的每一个活动,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素养。只有能充分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游离教学目标的活动,无论其多么新颖,都是失败或多余的活动。
例如,苏教版七(上)《七颗钻石》结尾写道:“从水罐中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想借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寓意希望可贵的爱心普照人间。然而,有位教者在教学最后环节,设计安排如下活动: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爱我家》,这个活动缩小了主题的外延和内涵,会使学生曲解文章主题,这无疑是败笔。
二、设计实施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全身心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仅指学生与教学客体之间的对象化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主体构成的交往过程。包括学习语言感知、习得技巧、训练思维、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等多方面。
设计实施的活动可以是听、说、读、写、议、演、画等有较明显的行为动作表现的外显活动,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想象、联想、比较、赏析、品味、思考探究、体验、感悟等内化活动。两种类型的活动结合,可以让课堂既“活”又“实”。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多样的活动。
例如,写字教学可设计巧记生字词竞赛、小组互考等活动,阅读教学中的可开展概括信息、评析美点、疑难探究、讨论或辩论、美读比赛、精彩情节表演、即时背诵等活动;口语交际中可开展情境对话、讲述见闻、模拟采访、新闻发布、时事评论等 ,作文教学可设计佳作欣赏、仿写、想象写作、口头作文、活动写作、合作评改等活动。即使同一种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形式也可有多种。
例如,在名著导读课上,我们可以设计开展“讲述精彩情节”、“评说书中主要人物”、“精彩语段赏读”、“撰写名著推荐语”、“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活动形式不但要力求多样、新颖,还要注意可行。活动设计要考虑开展的条件、具体方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和能力,能否自主或合作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找到能让自己提高的阶梯。决不能将多数学生排除在外,把活动变成某几个学生的表演,也不能叫后进生无所适从。要让学生“动”有基础,“动”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建筑大师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和体会其拳拳的爱国心,可设计活动“与大师零距离对话”。活动流程:小组确定采访话题,根据课文内容自主设计采访问题——组内进行角色分工——现场采访练习——小组合作演示。这一活动,只要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就能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口语交际的部分要求,自然能很顺利地完成,而且兴趣盎然。
如果不便操作,学生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大,活动的形式再新颖,也很难见效。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之类语言的画面感强的文章,老师往往这样设计,根据文中的语言描述,画一幅相关的图画。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很好,但需要考虑的是班上有多少学生能绘画。如果改成小组共同创作,完成活动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三、规划和调控活动流程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我完善,是语文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但并非每个活动都一定要走这四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例如,教学《松鼠》一文,可以先让学生整体了解文章的说明思路,因文章本身思路很清晰,这个活动难度不大,完成起来较容易,就不必进行合作探究。
完成语文活动的基本流程中的每个步骤亦可多样化、创新化。像交流展示,可以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成员配合完成,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写、画、表演或利用多媒体等,或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展示交流。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活动方案创新设计和实施中,注意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既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又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新课标建议教学中“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因而,教者在设计活动时,可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
特别是有些活动完成起来有难度或容易出错,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时活动方案时,适当插入一些“温馨小提示”、“友情提醒”、“为你支招”、“知识链接”等内容或环节,一方面教给方法,降低难度,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节,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让学生翻译课文时,可以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教学鲁迅的《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灵魂中柔软而坚韧的一面,可“特别推荐”学生阅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某些篇章,以及鲁迅的部分杂文。使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总之,活动方案设计只有力求目标定位准确、形式多样新颖、活动流程合理,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导航仪和指路灯。活动只有按照合理的路径,有序而灵活地实施,学生才能会学、乐学,语文课堂才能活而见效,永葆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226521)
一、精选活动内容,紧扣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可有多方面学习内容,我们既要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又要针对文章的核心和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例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我让学生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学生兴致盎然,又是翻书,又是讨论,填完履历表以后,学生立刻明白了其社会地位、个性特征和悲惨遭遇,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些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然而,活跃气氛却不是语文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我们不能只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我们设计实施的每一个活动,都要符合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素养。只有能充分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游离教学目标的活动,无论其多么新颖,都是失败或多余的活动。
例如,苏教版七(上)《七颗钻石》结尾写道:“从水罐中跳出了七颗巨大的钻石,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作者想借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寓意希望可贵的爱心普照人间。然而,有位教者在教学最后环节,设计安排如下活动: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爱我家》,这个活动缩小了主题的外延和内涵,会使学生曲解文章主题,这无疑是败笔。
二、设计实施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全身心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不仅指学生与教学客体之间的对象化过程,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与其他主体构成的交往过程。包括学习语言感知、习得技巧、训练思维、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等多方面。
设计实施的活动可以是听、说、读、写、议、演、画等有较明显的行为动作表现的外显活动,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想象、联想、比较、赏析、品味、思考探究、体验、感悟等内化活动。两种类型的活动结合,可以让课堂既“活”又“实”。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多样的活动。
例如,写字教学可设计巧记生字词竞赛、小组互考等活动,阅读教学中的可开展概括信息、评析美点、疑难探究、讨论或辩论、美读比赛、精彩情节表演、即时背诵等活动;口语交际中可开展情境对话、讲述见闻、模拟采访、新闻发布、时事评论等 ,作文教学可设计佳作欣赏、仿写、想象写作、口头作文、活动写作、合作评改等活动。即使同一种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的形式也可有多种。
例如,在名著导读课上,我们可以设计开展“讲述精彩情节”、“评说书中主要人物”、“精彩语段赏读”、“撰写名著推荐语”、“读书心得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活动形式不但要力求多样、新颖,还要注意可行。活动设计要考虑开展的条件、具体方法、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和能力,能否自主或合作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找到能让自己提高的阶梯。决不能将多数学生排除在外,把活动变成某几个学生的表演,也不能叫后进生无所适从。要让学生“动”有基础,“动”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建筑大师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和体会其拳拳的爱国心,可设计活动“与大师零距离对话”。活动流程:小组确定采访话题,根据课文内容自主设计采访问题——组内进行角色分工——现场采访练习——小组合作演示。这一活动,只要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就能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口语交际的部分要求,自然能很顺利地完成,而且兴趣盎然。
如果不便操作,学生无法开展或开展难度大,活动的形式再新颖,也很难见效。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之类语言的画面感强的文章,老师往往这样设计,根据文中的语言描述,画一幅相关的图画。这样的活动看起来很好,但需要考虑的是班上有多少学生能绘画。如果改成小组共同创作,完成活动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三、规划和调控活动流程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自我完善,是语文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但并非每个活动都一定要走这四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例如,教学《松鼠》一文,可以先让学生整体了解文章的说明思路,因文章本身思路很清晰,这个活动难度不大,完成起来较容易,就不必进行合作探究。
完成语文活动的基本流程中的每个步骤亦可多样化、创新化。像交流展示,可以出代表展示,也可小组成员配合完成,也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写、画、表演或利用多媒体等,或将几种形式结合起来展示交流。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活动方案创新设计和实施中,注意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既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又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新课标建议教学中“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因而,教者在设计活动时,可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学习。
特别是有些活动完成起来有难度或容易出错,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时活动方案时,适当插入一些“温馨小提示”、“友情提醒”、“为你支招”、“知识链接”等内容或环节,一方面教给方法,降低难度,培养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细节,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让学生翻译课文时,可以以知识链接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教学鲁迅的《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灵魂中柔软而坚韧的一面,可“特别推荐”学生阅读鲁迅《朝花夕拾》中的某些篇章,以及鲁迅的部分杂文。使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总之,活动方案设计只有力求目标定位准确、形式多样新颖、活动流程合理,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导航仪和指路灯。活动只有按照合理的路径,有序而灵活地实施,学生才能会学、乐学,语文课堂才能活而见效,永葆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22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