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世界文坛的重要角色,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着他的创作特点和思想情感,《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小说中以悲和美为两种基调穿插在整部作品中。本文将以《伊豆的舞女》为例对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悲与美进行深度的心灵感知。
关键词:川端康成悲与美《伊豆的舞女》
引言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整体弥漫着悲情的基调,离不开他不幸的经历。《十六岁日记》是川端康成记录他现实生活的开端,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到他对亲人即将离去的悲痛和对现实的无奈。川端康成借着笔尖的文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渴望压抑的情绪得到排解,无论是对亲人逝去的悲痛,还是对爱情的坎坷,冷酷的生活将川端康成塑造成了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又性情孤独忧郁的作家。《伊豆的舞女》中,真正地描述着“我”的生活,第一人称的介绍使读者更贴近川端康成的内心。在作品中尽管处处体现着薰子的悲哀,但同时也将薰子描述成一个充满纯真善良的妙龄少女,不难看出川端康成心底的那种至善至美。
一、寓情于景的美和悲
《伊豆的舞女》是在幽美的环境美景中进行的,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中,使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我”的心绪和薰子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发挥到极致,也将悲情的基调渲染到极致。
当男主人公“我”初次来到伊豆时,由于“我”是怀揣着孤独和压抑来到这里,伊豆美丽的山谷、干净的天空、澄澈的流水、茂密的杉林,这些美景都只是为了衬托出“我”的哀愁,它的美与“我”的悲伤形成了一种凄清的情感基调。在作品中,“雨”化成了传导悲情基调的载体,把人的情感宣泄寓于景中,把景物传达的情感赋予人物。在作品的一开始就将雨用在情感表达上,雨水来临的急切正是预示着“我”的急切,眉头并未舒展的“我”躲在一处避雨,外面急匆匆的雨将“我”和薰子安排在一个屋檐下,留给读者宽阔的遐想空间。在“我”去追薰子一队人时,雨还在淅沥沥地下着,蒙蒙的白雾萦绕在茂密的树林间,我穿过黑黑的隧道,随着隧道口的光亮逐渐在变大,雨水滴答地落下,“我”一路奔跑着,将这忐忑兴奋的心情表现得细腻入微,这也表示“我”和薰子的故事即将开始。当大家各自安顿好住处后,黄昏时分大雨又降临了,“我”在对面的房间听到了薰子一行人的歌舞声,迫不及待地将身子探出窗外,大雨模糊着“我”的视线,周围的一切景致也都模糊了,唯有那急匆的雨水声更清晰了,掩饰着“我”对薰子急切想见的心情。当“我”专注地看着薰子表演的样子时,雨水敲打着“我”的头,当观看表演的人对薰子动手动脚时,“我”心绪大乱,作者将这种手足无措描写得淋漓尽致。“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情感寄托的角色,无论是“我”对薰子的爱慕之情,还是担忧之感,还有两个人之间逐渐产生的纯洁情愫,这种缠绵不舍和朦胧的山、模糊的树、清透地交织在一起,将主人公的情感细腻而又流畅地表达出来。
川端康成文墨之下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总是分不开的,从不会单纯地去展现景物的美或是哀,将人的姿态和情感与自然的景象和谐地穿插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在作品的末尾处,“我”的离开交织着各种情感的纠结。“我”在船上眺望着海面,夜晚的黑仿佛“我”此刻的心,空洞黑暗,当船舱的煤油灯不再亮时,“我”置身在这混着鱼腥味和海水味的船只上,恍惚中泪水如同雨水一般倾注而下,无奈之情,别离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眼前的这一切都为衬托着“我”的悲伤,黑夜的空洞,海水的深沉,将“我”的悲凉和苦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功力,寓情于景,将人物和景物毫无间隙地组合在一起。
二、女主人公薰子的美和悲
《伊豆的舞女》中,薰子的形象被描摹刻画得纯洁而美丽,同时也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在作品的开端,当“我”一个人独自到伊豆散心时,初遇薰子便觉得她纯真美丽,当受到彼此尊重和平等的相处后,两个人便产生纯洁而美好的情愫。川端康成笔下的薰子是纯洁美丽的化身,也是哀伤和悲悯的映射,这种美与悲在薰子身上交织着。
(一)单纯的美
薰子的一出场就给人纯洁而又惊艳的感觉。十七岁左右的小女孩自身散发的美丽不可阻挡,虽是一个到处进行卖艺的下流阶层的人物,可眉宇之间流露出来的却是真挚的善良和纯洁。作者对于薰子的妆容描述得十分细致,如她没有卸去的浓妆在早上起来的时候还留有着晕染过后的动人之处,使“我”不禁被这美丽拨动心弦,薰子精致的面容和清纯的笑容使“我”从一开始便迷恋上了。薰子那双美丽的眼睛总是透露出心底那份真诚和单纯,让人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那是属于少女仅有的美丽。
作者对薰子的描述中能让读者很容易就发现独属于少女的一种气质,那就是薰子的娇羞之美。当故事情节刚刚展开时,“我”与薰子一行人一起前往住处时,当聊到很多学生到岛上游泳时,薰子说“冬天也有人游泳呢”,说完之后两侧的两颊顿生绯红,用手捂住因害羞而变热的额头和脸庞,这份害羞更是让“我”顿生爱慕之心,看着薰子娇羞粉红的脸,使人情不自禁产生好感。川端康成的这份专属于少女的美丽让人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却,留恋于脑海之中。
在几次的言语交流之中,“我”被薰子的美丽和真诚所吸引,而薰子对于“我”毫无歧视的表现也倍生好感,当“我”与他们坐在一起,薰子给“我”端上茶水,因为娇羞和紧张,手中的托盘倾斜,使茶水洒落,这时薰子的脸颊再次被红晕笼罩,此刻在薰子心里已经渐渐产生出一种奇妙而又美丽的情愫,那是爱情降临的感觉,是两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之间情感的碰撞,爱情的降临使原本就美丽清纯的薰子更加楚楚动人。在“我”与薰子的交流之中,薰子表现得很勇敢。在下山的过程中主动帮“我”拿着拐杖,这类似的细节都无疑体现着薰子对“我”真挚的情感和对爱情的勇气,散发着少女的魅力。当“我”即将离去时,薰子不再有那份活泼,不舍之情流于容颜之上,没有卸去的装饰在薰子的脸上平添了几分憔悴和感伤。这时“我”和薰子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离别的伤感,川端康成成功地将这份悲凉植入读者的内心,连同大家一起体会这份爱情带来的凄清。
(二)无奈的悲
川端康成自身的孤寂和性格的压抑使得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具有这样的情感色彩,让读者倍感心酸怜悯。《伊豆的舞女》在给人美丽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给人心底最脆弱的打击,那就是文中爱情的悄然结束,和薰子可怜的命运。
薰子和“我”的爱情单纯美丽,让人舍不得去破坏,可在无奈之下,“我”的离去带给薰子的是无尽的伤心和悲痛,这个少女的脆弱让读者为之心疼和爱怜。从故事情节展开的那一刻就注定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薰子低微的职业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地位,她与“我”的相遇也早就注定了会是悲凉的结局。当薰子进行表演时有客人会对薰子进行言语和肢体的挑逗,薰子的无奈和“我”看在眼里的气愤,这只是悲伤结局的开始。尽管薰子单纯善良,没有受到任何污秽的染指,她在“我”心目中纯洁美好,可是长此以往的职业必然会受到玷污,即使拥有最真挚的爱情也会在世俗之下而夭折,这份悲凉是社会这个大环境造成的,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薰子永恒的美丽,单纯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伴随着她的悲凉的命运无法改变,使得“我”和薰子短暂的爱情在美丽而悲悯中走向绝望。
川端康成所描绘的美与悲在《伊豆的舞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其一贯的人物刻画特点结合得天衣无缝。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都具有共同点,她们单纯美丽,可却又逃离不了悲凉的命运。这种美让人为之倾心,令人心疼,独特的美感兼具清纯、善良、真挚,交织着感伤和哀怜,这种状态源自作家内心对作品人物,特别是下层女性的怜爱,是最纯洁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川端康成常常把她们的悲哀同纯真、朴实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最鲜明柔和的女性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哀伤,大多数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与感动,用质朴、真挚的笔墨表露出对下层女性的赞赏、怜爱、哀伤的情感,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正是把处于社会底层的舞女薰子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上都赋予了她美与悲的特征。
结语
川端康成自身的感伤是确定其文学作品感情基调的根源所在,由于川端康成的成长经历的坎坷和不幸铸就了他忧郁的性格,但在川端康成心底却流动着一种最真挚的情感,细腻而善良,在其文学作品中将这种悲伤和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伊豆的舞女》中将这种悲与美全面地展现了出来。伊豆的美景,纯洁美好的恋人以及纯美真挚的爱情都是作品中最美的东西,忧郁的雨水,哀怜的命运以及悲伤的结局都是作品让人潸然落泪的情节,亦美亦悲的基调节奏使读者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中。小说中对薰子的描述细腻、清纯、唯美,尽管最后的爱情遗憾结束,却不失其美丽动人,这种超越人物自身的描写,使得作品中随处弥漫着哀伤。这种纯洁的美丽和无奈的悲伤,是川端康成文学境界中的珍贵所在,在大师的魅力的影响下,带给人们无限的艺术享受。语
参考文献
[1]刘婧.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付红妹.论川端康成的物哀与幽玄——以《伊豆的舞女》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3]陈乐.温馨之旅初恋之味——浅析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06).
[4]多杰江才.新感觉派的背叛——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一种读解[J].名作欣赏,2013(11).
[5]吴萍英,周琴探讨川端康成文学的社会性主题——以《伊豆的舞女》为中心[J].艺海,2012(12).
[6]杜晓丽.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文化审美观印记——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中心[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7]潘能艳.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美丽与哀愁——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8]李娇.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悲与美——以《伊豆的舞女》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关键词:川端康成悲与美《伊豆的舞女》
引言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中整体弥漫着悲情的基调,离不开他不幸的经历。《十六岁日记》是川端康成记录他现实生活的开端,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到他对亲人即将离去的悲痛和对现实的无奈。川端康成借着笔尖的文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渴望压抑的情绪得到排解,无论是对亲人逝去的悲痛,还是对爱情的坎坷,冷酷的生活将川端康成塑造成了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又性情孤独忧郁的作家。《伊豆的舞女》中,真正地描述着“我”的生活,第一人称的介绍使读者更贴近川端康成的内心。在作品中尽管处处体现着薰子的悲哀,但同时也将薰子描述成一个充满纯真善良的妙龄少女,不难看出川端康成心底的那种至善至美。
一、寓情于景的美和悲
《伊豆的舞女》是在幽美的环境美景中进行的,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中,使读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我”的心绪和薰子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发挥到极致,也将悲情的基调渲染到极致。
当男主人公“我”初次来到伊豆时,由于“我”是怀揣着孤独和压抑来到这里,伊豆美丽的山谷、干净的天空、澄澈的流水、茂密的杉林,这些美景都只是为了衬托出“我”的哀愁,它的美与“我”的悲伤形成了一种凄清的情感基调。在作品中,“雨”化成了传导悲情基调的载体,把人的情感宣泄寓于景中,把景物传达的情感赋予人物。在作品的一开始就将雨用在情感表达上,雨水来临的急切正是预示着“我”的急切,眉头并未舒展的“我”躲在一处避雨,外面急匆匆的雨将“我”和薰子安排在一个屋檐下,留给读者宽阔的遐想空间。在“我”去追薰子一队人时,雨还在淅沥沥地下着,蒙蒙的白雾萦绕在茂密的树林间,我穿过黑黑的隧道,随着隧道口的光亮逐渐在变大,雨水滴答地落下,“我”一路奔跑着,将这忐忑兴奋的心情表现得细腻入微,这也表示“我”和薰子的故事即将开始。当大家各自安顿好住处后,黄昏时分大雨又降临了,“我”在对面的房间听到了薰子一行人的歌舞声,迫不及待地将身子探出窗外,大雨模糊着“我”的视线,周围的一切景致也都模糊了,唯有那急匆的雨水声更清晰了,掩饰着“我”对薰子急切想见的心情。当“我”专注地看着薰子表演的样子时,雨水敲打着“我”的头,当观看表演的人对薰子动手动脚时,“我”心绪大乱,作者将这种手足无措描写得淋漓尽致。“雨”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情感寄托的角色,无论是“我”对薰子的爱慕之情,还是担忧之感,还有两个人之间逐渐产生的纯洁情愫,这种缠绵不舍和朦胧的山、模糊的树、清透地交织在一起,将主人公的情感细腻而又流畅地表达出来。
川端康成文墨之下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总是分不开的,从不会单纯地去展现景物的美或是哀,将人的姿态和情感与自然的景象和谐地穿插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在作品的末尾处,“我”的离开交织着各种情感的纠结。“我”在船上眺望着海面,夜晚的黑仿佛“我”此刻的心,空洞黑暗,当船舱的煤油灯不再亮时,“我”置身在这混着鱼腥味和海水味的船只上,恍惚中泪水如同雨水一般倾注而下,无奈之情,别离之感油然而生,仿佛眼前的这一切都为衬托着“我”的悲伤,黑夜的空洞,海水的深沉,将“我”的悲凉和苦痛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功力,寓情于景,将人物和景物毫无间隙地组合在一起。
二、女主人公薰子的美和悲
《伊豆的舞女》中,薰子的形象被描摹刻画得纯洁而美丽,同时也伴随着淡淡的忧伤。在作品的开端,当“我”一个人独自到伊豆散心时,初遇薰子便觉得她纯真美丽,当受到彼此尊重和平等的相处后,两个人便产生纯洁而美好的情愫。川端康成笔下的薰子是纯洁美丽的化身,也是哀伤和悲悯的映射,这种美与悲在薰子身上交织着。
(一)单纯的美
薰子的一出场就给人纯洁而又惊艳的感觉。十七岁左右的小女孩自身散发的美丽不可阻挡,虽是一个到处进行卖艺的下流阶层的人物,可眉宇之间流露出来的却是真挚的善良和纯洁。作者对于薰子的妆容描述得十分细致,如她没有卸去的浓妆在早上起来的时候还留有着晕染过后的动人之处,使“我”不禁被这美丽拨动心弦,薰子精致的面容和清纯的笑容使“我”从一开始便迷恋上了。薰子那双美丽的眼睛总是透露出心底那份真诚和单纯,让人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那是属于少女仅有的美丽。
作者对薰子的描述中能让读者很容易就发现独属于少女的一种气质,那就是薰子的娇羞之美。当故事情节刚刚展开时,“我”与薰子一行人一起前往住处时,当聊到很多学生到岛上游泳时,薰子说“冬天也有人游泳呢”,说完之后两侧的两颊顿生绯红,用手捂住因害羞而变热的额头和脸庞,这份害羞更是让“我”顿生爱慕之心,看着薰子娇羞粉红的脸,使人情不自禁产生好感。川端康成的这份专属于少女的美丽让人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忘却,留恋于脑海之中。
在几次的言语交流之中,“我”被薰子的美丽和真诚所吸引,而薰子对于“我”毫无歧视的表现也倍生好感,当“我”与他们坐在一起,薰子给“我”端上茶水,因为娇羞和紧张,手中的托盘倾斜,使茶水洒落,这时薰子的脸颊再次被红晕笼罩,此刻在薰子心里已经渐渐产生出一种奇妙而又美丽的情愫,那是爱情降临的感觉,是两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之间情感的碰撞,爱情的降临使原本就美丽清纯的薰子更加楚楚动人。在“我”与薰子的交流之中,薰子表现得很勇敢。在下山的过程中主动帮“我”拿着拐杖,这类似的细节都无疑体现着薰子对“我”真挚的情感和对爱情的勇气,散发着少女的魅力。当“我”即将离去时,薰子不再有那份活泼,不舍之情流于容颜之上,没有卸去的装饰在薰子的脸上平添了几分憔悴和感伤。这时“我”和薰子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离别的伤感,川端康成成功地将这份悲凉植入读者的内心,连同大家一起体会这份爱情带来的凄清。
(二)无奈的悲
川端康成自身的孤寂和性格的压抑使得作品中的人物也都具有这样的情感色彩,让读者倍感心酸怜悯。《伊豆的舞女》在给人美丽的享受的同时,也带给人心底最脆弱的打击,那就是文中爱情的悄然结束,和薰子可怜的命运。
薰子和“我”的爱情单纯美丽,让人舍不得去破坏,可在无奈之下,“我”的离去带给薰子的是无尽的伤心和悲痛,这个少女的脆弱让读者为之心疼和爱怜。从故事情节展开的那一刻就注定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薰子低微的职业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地位,她与“我”的相遇也早就注定了会是悲凉的结局。当薰子进行表演时有客人会对薰子进行言语和肢体的挑逗,薰子的无奈和“我”看在眼里的气愤,这只是悲伤结局的开始。尽管薰子单纯善良,没有受到任何污秽的染指,她在“我”心目中纯洁美好,可是长此以往的职业必然会受到玷污,即使拥有最真挚的爱情也会在世俗之下而夭折,这份悲凉是社会这个大环境造成的,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薰子永恒的美丽,单纯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伴随着她的悲凉的命运无法改变,使得“我”和薰子短暂的爱情在美丽而悲悯中走向绝望。
川端康成所描绘的美与悲在《伊豆的舞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其一贯的人物刻画特点结合得天衣无缝。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都具有共同点,她们单纯美丽,可却又逃离不了悲凉的命运。这种美让人为之倾心,令人心疼,独特的美感兼具清纯、善良、真挚,交织着感伤和哀怜,这种状态源自作家内心对作品人物,特别是下层女性的怜爱,是最纯洁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川端康成常常把她们的悲哀同纯真、朴实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最鲜明柔和的女性美。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哀伤,大多数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与感动,用质朴、真挚的笔墨表露出对下层女性的赞赏、怜爱、哀伤的情感,在《伊豆的舞女》中,川端康成正是把处于社会底层的舞女薰子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无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上都赋予了她美与悲的特征。
结语
川端康成自身的感伤是确定其文学作品感情基调的根源所在,由于川端康成的成长经历的坎坷和不幸铸就了他忧郁的性格,但在川端康成心底却流动着一种最真挚的情感,细腻而善良,在其文学作品中将这种悲伤和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伊豆的舞女》中将这种悲与美全面地展现了出来。伊豆的美景,纯洁美好的恋人以及纯美真挚的爱情都是作品中最美的东西,忧郁的雨水,哀怜的命运以及悲伤的结局都是作品让人潸然落泪的情节,亦美亦悲的基调节奏使读者沉浸在主人公的世界中。小说中对薰子的描述细腻、清纯、唯美,尽管最后的爱情遗憾结束,却不失其美丽动人,这种超越人物自身的描写,使得作品中随处弥漫着哀伤。这种纯洁的美丽和无奈的悲伤,是川端康成文学境界中的珍贵所在,在大师的魅力的影响下,带给人们无限的艺术享受。语
参考文献
[1]刘婧.川端康成和《伊豆的舞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2]付红妹.论川端康成的物哀与幽玄——以《伊豆的舞女》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3]陈乐.温馨之旅初恋之味——浅析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06).
[4]多杰江才.新感觉派的背叛——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一种读解[J].名作欣赏,2013(11).
[5]吴萍英,周琴探讨川端康成文学的社会性主题——以《伊豆的舞女》为中心[J].艺海,2012(12).
[6]杜晓丽.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文化审美观印记——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中心[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7]潘能艳.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美丽与哀愁——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中的女性形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8]李娇.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的悲与美——以《伊豆的舞女》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