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古代哲学“悟物穷理”讨论当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悟物穷理 探究思想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很多教师调整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方法,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但学习成绩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来说,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看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方法,而忽略“学生”这一主体。格物致知,学生具备了“格物”行为,却不懂得如何“致知”,归根结底,是缺乏探究的有效方法,进而更缺乏探究思想。对此,本文结合“悟物穷理”哲学思想,探讨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悟物穷理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悟物穷理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悟物”,二是“穷理”,其中,前者是“明理”的方法,后者是“明理”的目的。狭义地说,悟物穷理是一种窥探和掌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它追求的是客观物质的内在规律,正如学习,归根结底,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学习也是“悟物”,它追求的是掌握客观物质的内在规律,即“穷理”。然而,“悟物”真的会“穷理”吗?明代王守仁对此进行了实验,即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实践证实,单纯的“悟物”不会穷理,而要实现穷理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悟物”与“人欲”相结合,即行动与思想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致力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优化,认为如此则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师却忽略了教学中的“主体”问题,即无论任何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才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法其实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与“悟物”是相对应的;将教学目的与“穷理”相对应,所欠缺的唯有最关键的一点,而这一点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人的思想。而这正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仅有学习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学习意识和探究思想、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客观物质的内在和发展规律,并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
1.大量运用生活案例。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生活案例,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生活中给学生带来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思想。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核心知识,每一个核心知识又都有生活原型,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原型进行讨论、分析和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思想的重要举措。如“向心力”一课,在引入“向心力”概念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拱形桥面和凹型桥面哪一种对汽车的行驶有利?哪一种桥面又能对桥起到最大保护作用?”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凹型桥面对汽车的行驶有利,而拱形桥能够对桥梁起到最大保护作用。笔者:“那么,怎样才能证明呢?”学生:汽车驶过弧形桥面时,需要向心力F,它是由重力Mg和支承力N组合而成的;当汽车行驶在凹型桥面时,F=N-Mg,∴N=Mg F,则汽车产生势能,能帮助汽车快速驶过桥面;当行驶在拱形桥面时,F=Mg-N,∴N=Mg-F,拱形桥的支承力N较小,其大小等于汽车对桥梁的压力,因此能对桥梁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相对于针对纯粹的知识进行讨论,这种针对生活原型的讨论和分析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讨论中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收获实践知识,如此,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思想。
2.知行合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探究思想的形成有赖于长期采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而要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必须行知合一,在“悟物”的同时以知为行,将自觉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两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要让学生首先明确探究目的,其次确立探究方法。探究是一项系统的活动,探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探究结果。因此,正确的探究方法需要设定正确的探究目的。
二要引导学生从“悟物穷理”的“悟”字上下工夫。“守仁格竹”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浅白的道理:对着一件事物用“格”的方法“想”出它的道理来是不现实的,在“悟物”的同时,必须提出问题,如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它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它的内能是什么?在自然条件下它是否会产生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等等,通过“悟”来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行”揭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探究思想。
三、结语
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哲理”,每一种哲理都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而揭示哲理的有效途径,即形成探究思想,并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领学生在物理的海洋里遨游,引导学生体验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雄生.将探究思想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尝试——谈高一“力的合成”教学改革试验[J].物理通报,2005,(10):25-27.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悟物穷理 探究思想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很多教师调整了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方法,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但学习成绩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格来说,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看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方法,而忽略“学生”这一主体。格物致知,学生具备了“格物”行为,却不懂得如何“致知”,归根结底,是缺乏探究的有效方法,进而更缺乏探究思想。对此,本文结合“悟物穷理”哲学思想,探讨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悟物穷理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悟物穷理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悟物”,二是“穷理”,其中,前者是“明理”的方法,后者是“明理”的目的。狭义地说,悟物穷理是一种窥探和掌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它追求的是客观物质的内在规律,正如学习,归根结底,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学习也是“悟物”,它追求的是掌握客观物质的内在规律,即“穷理”。然而,“悟物”真的会“穷理”吗?明代王守仁对此进行了实验,即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实践证实,单纯的“悟物”不会穷理,而要实现穷理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悟物”与“人欲”相结合,即行动与思想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致力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优化,认为如此则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师却忽略了教学中的“主体”问题,即无论任何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才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方法其实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这与“悟物”是相对应的;将教学目的与“穷理”相对应,所欠缺的唯有最关键的一点,而这一点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人的思想。而这正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仅有学习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学习意识和探究思想、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客观物质的内在和发展规律,并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
1.大量运用生活案例。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生活案例,一方面能够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生活中给学生带来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思想。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核心知识,每一个核心知识又都有生活原型,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原型进行讨论、分析和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思想的重要举措。如“向心力”一课,在引入“向心力”概念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拱形桥面和凹型桥面哪一种对汽车的行驶有利?哪一种桥面又能对桥起到最大保护作用?”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凹型桥面对汽车的行驶有利,而拱形桥能够对桥梁起到最大保护作用。笔者:“那么,怎样才能证明呢?”学生:汽车驶过弧形桥面时,需要向心力F,它是由重力Mg和支承力N组合而成的;当汽车行驶在凹型桥面时,F=N-Mg,∴N=Mg F,则汽车产生势能,能帮助汽车快速驶过桥面;当行驶在拱形桥面时,F=Mg-N,∴N=Mg-F,拱形桥的支承力N较小,其大小等于汽车对桥梁的压力,因此能对桥梁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相对于针对纯粹的知识进行讨论,这种针对生活原型的讨论和分析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讨论中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收获实践知识,如此,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探究思想。
2.知行合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探究思想的形成有赖于长期采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而要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必须行知合一,在“悟物”的同时以知为行,将自觉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两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要让学生首先明确探究目的,其次确立探究方法。探究是一项系统的活动,探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探究结果。因此,正确的探究方法需要设定正确的探究目的。
二要引导学生从“悟物穷理”的“悟”字上下工夫。“守仁格竹”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浅白的道理:对着一件事物用“格”的方法“想”出它的道理来是不现实的,在“悟物”的同时,必须提出问题,如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它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它的内能是什么?在自然条件下它是否会产生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等等,通过“悟”来感知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行”揭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探究思想。
三、结语
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哲理”,每一种哲理都有其特定的内在规律,而揭示哲理的有效途径,即形成探究思想,并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领学生在物理的海洋里遨游,引导学生体验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雄生.将探究思想引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尝试——谈高一“力的合成”教学改革试验[J].物理通报,2005,(1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