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1990-2015年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时间序列进行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能够发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各级政府不仅应注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支农支出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而且还需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将一般公共支农预算支出着重配置于能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中去。
关键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一、引言
众所周知,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仅以财政支出为落实手段,而且决定着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随着我国“保民生”战略推进,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大了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这就决定着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相应地提高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关乎着农村乃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保民生”政策相继扶持下,各级政府通过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优化预算内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富民、强民、惠民”工程建设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以快速增长。我国近几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等一系列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方针谋略。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基层调研期间还是重要会议上讲话都强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特别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李克强同志也一再强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各级政府尤其重视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通过提升民生支出的公共预算占比,增加保障改善农村民生预算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5、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率分别为9.4%、8.9%和7.8%;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率分别为8.9%、8.3%和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率分别为6.8%、6.7%和6.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山西17853.7元、河南17124.8元、安徽18362.6元、湖北20025.6元、江西18437.1元、湖南193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而且也降低了省际间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因此,考察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完善社会体制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从促增长向保民生转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渐出现依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优化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学界尚缺乏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直接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手段财政支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如何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截止2017年5月31日,在知网上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篇名、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研究文献为0篇;以财政支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出现,研究文献只有25篇。
在定性研究方面,毛健(2000)指出,政府应构建适时适度地倾向增加居民收入的财政支出结构;萧灼基(2016)认为,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定量研究方面,田亚平、李伯华、李吟等(2011)对湖南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动态因子回归分析,得出农业财政支出占比与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王小华(2014)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得出财政支出粗放式增加会扩大收入差距结论;付晓枫、李峄(2014)对我国1990-2011年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进行收入弹性回归分析,得出当前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弹性低于城镇居民结论;何富彩、李怀(2016)对我国各地区2001-2013年财政支出面板数据效应回归分析,得出当前财政支出结构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结论。
上述研究文献为政府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向,但相关研究文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实证研究多以相对发达的地区或全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数据滞后性较高,缺乏对当前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数据的实证研究,致使研究结果具有滞后性。基于此,本文利用1990-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期探寻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三、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研究变量。
1.1自变量。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结构等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本文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作为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测度指标,并以GPBE表示。
1.2因变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作为国家经济统计指标由来已久,能够满足回归分析频率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因变量,并以PCNIF表示,主要考察分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对其影响。
2.研究数据。为提升本研究结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为准,频率跨度主要选择1990-2015年度,共26期数据。这样既能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又能保障回归分析的频率要求,进而为本研究结论科学性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证结果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1.变量相关系数计算。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CNIF)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PBE)相关系数为0.9935712926404043,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实际生活中,经济时间序列普遍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本文所研究序列如果具有非平稳性,存在“伪回归”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序列的平稳性。 2.构建回归模型。
2.1做原序列相关散点图。利用Eviews做原序列相关散点图,可以看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具有截距的线性关系,进而能够回归出PCNIF与GPBE关系线性函数模型为Yt=C+αXt,其中,Y代表PCNIF,X代表GPBE。
2.2估计参数。利用Eviews对模型Yt=C+αtXt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R2为0.987184,说明回归结果拟合度高,从而可初步建立PCNIF与GPBE关系线性函数模型为Yt=1145.641+0.055278Xt。
3.原序列平稳性检验。
3.1.图检验。本文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作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PBE)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CNIF)趋势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GPBE、PCNIF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说明GPBE、PCNIF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故而不能盲目接受上述PCNIF与GPBE相关系数。
3.2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GPBE、PCNIF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GPBE、PCNIF序列t统计值分别为 4.414894、 0.971984,均大于1%-10%的临界值。这一现象说明GPBE、PCNIF时间序列均存在单位根,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故而不能盲目接受上述PCNIF与GPBE相关系数。
4.原序列差分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GPBE、PCNIF进行1阶差分,依然存在单位根,說明GPBE、PCNIF原序列1阶差分序列非平稳;再对GPBE、PCNIF原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再利用Eviews对该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PBE、PCNIF二阶差分序列t统计值分别为-3.887442、-4.846725,均小于1%-10%的临界值。这一结果说明原序列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性序列,原序列均为二阶单整时间序列。
5.原序列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Eviews对原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存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向因果关系。
6.对原序列进行误差修正。为了消除原序列异方差影响,对原序列取对数形成新的对数序列,并利用Eviews对该对数序列的残差项序列进行回归检测,考察该残差序列误差修正系数显著性,以判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影响关系。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原序列的对数序列残差序列误差修正系数是显著的,R2为0.896879,说明二者具有拟合度较高,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7.原序列线性回归模型优化。在上述回归检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Eviews对初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优化,优化模型为Yt=-2.575452+0.317466Xt。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1990-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说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向因果关系,二者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最终优化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常数项为-2.575452,影响系数为0.317466。这一现象说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不是完全正相关关系,即不适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因此,各级政府在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划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支农支出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而且还需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将一般公共支农预算支出着重配置于能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中去,适度降低零散农业经营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支出,以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菁,向玲.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研究:1978—2011年[J].经济问题探索,2013,02.
[2]马家丽.基于非线性协整对重庆市财政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04.
[3]阮贵林,孟卫东.农业保险、农业贷款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05.
[4]管河山,邹清明,罗智超.时间序列平稳性分类识别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04.
[5]刘艳春,孙亮.人口因素与区域经济的多重协整关系研究——基于沈阳市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02.
[6]金春雨,兰中停.一个时变系数协整回归模型及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06.
作者简介:李晓英(1966—)女。河南光山人。博士。信阳师范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
关键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一、引言
众所周知,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仅以财政支出为落实手段,而且决定着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随着我国“保民生”战略推进,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大了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这就决定着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相应地提高农林水事务支出比例。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关乎着农村乃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保民生”政策相继扶持下,各级政府通过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优化预算内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农村“富民、强民、惠民”工程建设投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以快速增长。我国近几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融合”等一系列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方针谋略。习近平同志无论在基层调研期间还是重要会议上讲话都强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特别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李克强同志也一再强调“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各级政府尤其重视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通过提升民生支出的公共预算占比,增加保障改善农村民生预算财政支出等一系列措施。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2015、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率分别为9.4%、8.9%和7.8%;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率分别为8.9%、8.3%和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率分别为6.8%、6.7%和6.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山西17853.7元、河南17124.8元、安徽18362.6元、湖北20025.6元、江西18437.1元、湖南193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偏低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而且也降低了省际间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因此,考察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完善社会体制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从促增长向保民生转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渐出现依托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优化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学界尚缺乏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直接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手段财政支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如何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截止2017年5月31日,在知网上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篇名、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研究文献为0篇;以财政支出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相关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出现,研究文献只有25篇。
在定性研究方面,毛健(2000)指出,政府应构建适时适度地倾向增加居民收入的财政支出结构;萧灼基(2016)认为,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定量研究方面,田亚平、李伯华、李吟等(2011)对湖南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动态因子回归分析,得出农业财政支出占比与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王小华(2014)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得出财政支出粗放式增加会扩大收入差距结论;付晓枫、李峄(2014)对我国1990-2011年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进行收入弹性回归分析,得出当前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弹性低于城镇居民结论;何富彩、李怀(2016)对我国各地区2001-2013年财政支出面板数据效应回归分析,得出当前财政支出结构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结论。
上述研究文献为政府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向,但相关研究文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实证研究多以相对发达的地区或全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数据滞后性较高,缺乏对当前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数据的实证研究,致使研究结果具有滞后性。基于此,本文利用1990-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期探寻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三、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研究变量。
1.1自变量。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结构等能够有效地影响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本文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作为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测度指标,并以GPBE表示。
1.2因变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作为国家经济统计指标由来已久,能够满足回归分析频率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因变量,并以PCNIF表示,主要考察分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对其影响。
2.研究数据。为提升本研究结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原始数据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为准,频率跨度主要选择1990-2015年度,共26期数据。这样既能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又能保障回归分析的频率要求,进而为本研究结论科学性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证结果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1.变量相关系数计算。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CNIF)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PBE)相关系数为0.9935712926404043,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实际生活中,经济时间序列普遍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本文所研究序列如果具有非平稳性,存在“伪回归”可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本研究序列的平稳性。 2.构建回归模型。
2.1做原序列相关散点图。利用Eviews做原序列相关散点图,可以看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具有截距的线性关系,进而能够回归出PCNIF与GPBE关系线性函数模型为Yt=C+αXt,其中,Y代表PCNIF,X代表GPBE。
2.2估计参数。利用Eviews对模型Yt=C+αtXt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结果R2为0.987184,说明回归结果拟合度高,从而可初步建立PCNIF与GPBE关系线性函数模型为Yt=1145.641+0.055278Xt。
3.原序列平稳性检验。
3.1.图检验。本文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作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GPBE)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CNIF)趋势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GPBE、PCNIF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说明GPBE、PCNIF时间序列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故而不能盲目接受上述PCNIF与GPBE相关系数。
3.2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GPBE、PCNIF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GPBE、PCNIF序列t统计值分别为 4.414894、 0.971984,均大于1%-10%的临界值。这一现象说明GPBE、PCNIF时间序列均存在单位根,具有非平稳性特征,故而不能盲目接受上述PCNIF与GPBE相关系数。
4.原序列差分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GPBE、PCNIF进行1阶差分,依然存在单位根,說明GPBE、PCNIF原序列1阶差分序列非平稳;再对GPBE、PCNIF原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再利用Eviews对该二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GPBE、PCNIF二阶差分序列t统计值分别为-3.887442、-4.846725,均小于1%-10%的临界值。这一结果说明原序列二阶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性序列,原序列均为二阶单整时间序列。
5.原序列Granger因果检验。利用Eviews对原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存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向因果关系。
6.对原序列进行误差修正。为了消除原序列异方差影响,对原序列取对数形成新的对数序列,并利用Eviews对该对数序列的残差项序列进行回归检测,考察该残差序列误差修正系数显著性,以判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影响关系。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原序列的对数序列残差序列误差修正系数是显著的,R2为0.896879,说明二者具有拟合度较高,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7.原序列线性回归模型优化。在上述回归检验的基础上,可以利用Eviews对初始回归模型进行回归优化,优化模型为Yt=-2.575452+0.317466Xt。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1990-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说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向因果关系,二者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短期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从最终优化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常数项为-2.575452,影响系数为0.317466。这一现象说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不是完全正相关关系,即不适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因此,各级政府在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划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支农支出等方面的支出比重,而且还需优化支农支出结构,将一般公共支农预算支出着重配置于能够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中去,适度降低零散农业经营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支出,以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菁,向玲.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研究:1978—2011年[J].经济问题探索,2013,02.
[2]马家丽.基于非线性协整对重庆市财政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关系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04.
[3]阮贵林,孟卫东.农业保险、农业贷款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05.
[4]管河山,邹清明,罗智超.时间序列平稳性分类识别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04.
[5]刘艳春,孙亮.人口因素与区域经济的多重协整关系研究——基于沈阳市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02.
[6]金春雨,兰中停.一个时变系数协整回归模型及应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06.
作者简介:李晓英(1966—)女。河南光山人。博士。信阳师范学院讲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