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18日,谢兴履新江津区机关事务局纪检组长。
四起的掌声中,有来自她的竞争对手——江津机关事务局接待科科长邹飞。
“笔试、面试、实地调研……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邹飞坦然地说,“虽然输了,但我心服口服。”
2010年下半年,江津通过“三考”选拔14名处级领导干部,邹飞是唯一一名报考原部门领导职位的考生。
作为接待科长的邹飞,平时跟区委领导很熟,按说邹飞得到提拔应是题中之义,结果却在考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失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结果在江津区干部中引起震动。
江津在试点“一推三考”过程中,重点加大对“考试考才”的权重,通过设置“三关”,阳光“赛马”。
第一关:三小时笔试
2010年10月23日,江津区委党校门口拉起警戒线。
上午8点半,谢兴和其他123名考生一起轻装进入考场。对谢兴来讲,这不是第一次参加选拔,早在几年前她就参加过类似的选拔,但苦于多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这次“三考”的机会,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纪检组长这一职位。
9点至12点,三个小时的笔试结束,谢兴感觉发挥得还不错,内容很切合实际。
“笔试的容量很大,考题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灵活性,跟以前相比,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很多,非常注重考生的思维能力。”谢兴回忆说。
最后,谢兴笔试考出了83分的好成绩。
“笔试试卷由重庆市领导干部考试中心提供,并委托第三方负责阅卷评分工作。”江津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向军说,“这样确保了笔试的公平公正。”
第二关:结构化面试
2010年11月5日,区委党校。57名入围面试的考生,开始了第二次比拼。
“李华准备!”面试室内传来考官的指令。
李华整理了一下衣服,从容走进面试间。
“第一个问题,自我认知。”担任主考官的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庆凯说。
“我之前从事过新闻工作,在业务方面比较熟悉……”李华侃侃而谈,参加过多次面试的他,对这一问题准备比较充分。
“如果你是一个镇长,下乡调研时碰到群众集访,这时你会怎么处理?”
“首先,我会和他们坐下来听他们讲具体的情况,如果是政策之内的事情,能解决的当场要表态,不能解决的回去向相关部门汇报后在一定时间内答复;如果是政策之外的,要向老百姓解释清楚,获取理解……”
考官们纷纷点头,李华心里有数了,面试完后当场公布了成绩:李华得分91分,小组第一。
曾任江津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的李华,这次竞争的是广播电视台台长这一职位,他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系统的,考试、面试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是那次面试,他还是有点紧张。
根据面试方案,参加面试的考生一共分为四组,考官则是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组成的,每一组的考官由不同级别、领域的领导、专家担任,同时还包括记分员、计时员、监督员,加起来二十几个人。
“如此大的阵容,规避了任何作弊的可能。”向军说,“另外,我们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从而保证面试的公正和客观。”
第三关:实地调研
为确保准确了解干部的实际能力,江津在“三考”的“考试考才”环节,设置了“实地调研”这一关。
“实地调研分为A、B、C三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调研主题。”向军说,“主题的确定和分配,主要根据职位特点而定,尽可能达到人岗匹配。”
2010年11月17日上午8点,三组考生分别开赴区委党校、李市镇、双福新区,随同的还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到达目的地后,所有考生的手机及无关用品全部上缴,直到交出调研报告才能取回。
9点,B组,双福新区会议室。
“我们这一组的调研主题是‘工业强区’……”主持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江津区经委、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就双福新区推进千亿工业强区方面的相关情况依次做了介绍,随后让考生实地调研和考察。
作为珞璜工业园区的招商部部长,易治楷在实地调研环节显得比较轻松。他在珞璜工作已经有四五年了,去年一年就引进企业100多家,引进资金几十亿元。多年的实战经验,让他对于“工业强区”的认识尤为深刻。
角逐珞璜镇副镇长的他,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下午1点,所有人回到双福新区会议室,撰写调研报告,时间四个小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最后试卷全部装订密封,同时考虑到调研报告打分主观性较强,所以我们采取多人阅卷,取平均值,每组阅卷人含一名专家和两名理论水平较高的区委领导。”向军说,“尽可能确保打分的客观公正。”
最后,57名考生的笔试、面试、实地调研的成绩相加,按1:3的差额比例进入考察阶段。
笔试、面试、实地调研,赛场选马过“三关”,让能力出众的考生脱颖而出。“除考试考才外,我们还通过实绩考核、品行考察全方位评价考生,其中民主测评优秀票和称职票之和未过三分之二者,或者德的测评得分低于80分者,将被一票否决。”江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沛说。
“有‘三考’这样一个客观公正的机制,为我们这些在基层实干的干部提供了很好的晋升机会。”最后胜出的易治楷说,“我们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起的掌声中,有来自她的竞争对手——江津机关事务局接待科科长邹飞。
“笔试、面试、实地调研……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邹飞坦然地说,“虽然输了,但我心服口服。”
2010年下半年,江津通过“三考”选拔14名处级领导干部,邹飞是唯一一名报考原部门领导职位的考生。
作为接待科长的邹飞,平时跟区委领导很熟,按说邹飞得到提拔应是题中之义,结果却在考试中以第二名的成绩失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结果在江津区干部中引起震动。
江津在试点“一推三考”过程中,重点加大对“考试考才”的权重,通过设置“三关”,阳光“赛马”。
第一关:三小时笔试
2010年10月23日,江津区委党校门口拉起警戒线。
上午8点半,谢兴和其他123名考生一起轻装进入考场。对谢兴来讲,这不是第一次参加选拔,早在几年前她就参加过类似的选拔,但苦于多方面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这次“三考”的机会,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纪检组长这一职位。
9点至12点,三个小时的笔试结束,谢兴感觉发挥得还不错,内容很切合实际。
“笔试的容量很大,考题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灵活性,跟以前相比,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很多,非常注重考生的思维能力。”谢兴回忆说。
最后,谢兴笔试考出了83分的好成绩。
“笔试试卷由重庆市领导干部考试中心提供,并委托第三方负责阅卷评分工作。”江津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向军说,“这样确保了笔试的公平公正。”
第二关:结构化面试
2010年11月5日,区委党校。57名入围面试的考生,开始了第二次比拼。
“李华准备!”面试室内传来考官的指令。
李华整理了一下衣服,从容走进面试间。
“第一个问题,自我认知。”担任主考官的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庆凯说。
“我之前从事过新闻工作,在业务方面比较熟悉……”李华侃侃而谈,参加过多次面试的他,对这一问题准备比较充分。
“如果你是一个镇长,下乡调研时碰到群众集访,这时你会怎么处理?”
“首先,我会和他们坐下来听他们讲具体的情况,如果是政策之内的事情,能解决的当场要表态,不能解决的回去向相关部门汇报后在一定时间内答复;如果是政策之外的,要向老百姓解释清楚,获取理解……”
考官们纷纷点头,李华心里有数了,面试完后当场公布了成绩:李华得分91分,小组第一。
曾任江津区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的李华,这次竞争的是广播电视台台长这一职位,他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系统的,考试、面试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是那次面试,他还是有点紧张。
根据面试方案,参加面试的考生一共分为四组,考官则是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组成的,每一组的考官由不同级别、领域的领导、专家担任,同时还包括记分员、计时员、监督员,加起来二十几个人。
“如此大的阵容,规避了任何作弊的可能。”向军说,“另外,我们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对被试者的表现进行数量化的分析,从而保证面试的公正和客观。”
第三关:实地调研
为确保准确了解干部的实际能力,江津在“三考”的“考试考才”环节,设置了“实地调研”这一关。
“实地调研分为A、B、C三组,分别确定不同的调研主题。”向军说,“主题的确定和分配,主要根据职位特点而定,尽可能达到人岗匹配。”
2010年11月17日上午8点,三组考生分别开赴区委党校、李市镇、双福新区,随同的还有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
到达目的地后,所有考生的手机及无关用品全部上缴,直到交出调研报告才能取回。
9点,B组,双福新区会议室。
“我们这一组的调研主题是‘工业强区’……”主持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江津区经委、双福新区、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就双福新区推进千亿工业强区方面的相关情况依次做了介绍,随后让考生实地调研和考察。
作为珞璜工业园区的招商部部长,易治楷在实地调研环节显得比较轻松。他在珞璜工作已经有四五年了,去年一年就引进企业100多家,引进资金几十亿元。多年的实战经验,让他对于“工业强区”的认识尤为深刻。
角逐珞璜镇副镇长的他,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下午1点,所有人回到双福新区会议室,撰写调研报告,时间四个小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
“最后试卷全部装订密封,同时考虑到调研报告打分主观性较强,所以我们采取多人阅卷,取平均值,每组阅卷人含一名专家和两名理论水平较高的区委领导。”向军说,“尽可能确保打分的客观公正。”
最后,57名考生的笔试、面试、实地调研的成绩相加,按1:3的差额比例进入考察阶段。
笔试、面试、实地调研,赛场选马过“三关”,让能力出众的考生脱颖而出。“除考试考才外,我们还通过实绩考核、品行考察全方位评价考生,其中民主测评优秀票和称职票之和未过三分之二者,或者德的测评得分低于80分者,将被一票否决。”江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沛说。
“有‘三考’这样一个客观公正的机制,为我们这些在基层实干的干部提供了很好的晋升机会。”最后胜出的易治楷说,“我们的干劲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