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中的文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屈原的性格与经历决定了他的文学作品无处不表现着他的忠君爱国思想,就连曾经被人们评价为“人神恋爱”的《九歌》,表面像是古代的迷信,其实更多地表现了他为国为民的追求。“所谓‘人神恋爱’,说穿就是以巫为媒,用活人祭神的把戏。这种论调,当时因为有闻一多曾经肯定过,特别是有游国恩‘窃尝反复玩索,以意逆志,而后知确为咏河伯娶妇也’的推尊。”《九歌》的性质在这里我不作过多的研究,只从它里面所塑造的形象来看它的文学价值,从诗歌中的人物原型来看伟大诗人屈原的心怀志向。
  关键词:屈原;九歌;文学形象
  
  一、屈原概況
  孟子说 “知人论事”,也就是唯有知人才能论其作品。本节将略述屈原生平,以作为《九歌》探讨的背景与依据。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做“公族”或“公室”。他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才华横溢,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青年时就崭露头角。二十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近似宗祝一类的官职,宗史兼修,地位很高。但他正直和进步的政治主张得不到腐败的楚王和其他贵族的支持,因而构成了他一生的悲剧。正是屈原忠贞不阿的个性和他政治上的内外主张酿成了他的悲剧,他对外阻挠了秦的雄心,对内危害了贵族的特权和腐朽生活,并遭到两次流放。最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之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郭沫若先生认为:“屈原为什么能获得这样大的同情呢?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屈原的热爱人民更明显地表现在他的诗的形式上”“屈原的诗的形式主要是从民间歌谣体发展出来的”“作为诗人,屈原的想象力,在中国文学史是独步的”“尽管他在驰骋幻想的时候,假定有天堂、地狱和各种鬼神,但他并没有崇信它们的念头。”从《九歌》中,就能很好地证明郭先生的观点。
  二、用神灵之美展现心旨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借酒浇愁,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思美人》),‘聊以舒吾忧心’(《哀郢》),‘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朱熹《楚辞集注》)的心旨。”“屈原改编的《九歌》塑造出了新的有个性的神灵形象,并以此作为象征手段,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生活与民情风俗。同时诗人在对祭祀的神灵形象的描绘与赞硕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愿望;在对神与神、神与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情节和缠绵悱恻的恋情的描写之中,也隐约地寄寓了自己的身世遭际。”屈原用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形象来寄托自己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未遇伯乐的愁苦情感。
  在《九歌》中渗透着屈原那个时代人民的纯真感情和美学理想。我们从《东君》中对太阳神描写就能看出屈原的自信,或许那就是他的化身,他有自信把为人们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从《东皇太一》中可以看出屈原是赞成大统一的。现在看来,屈原的忠是有局限的,但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和屈原的出生来考虑,这已经是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思想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展现的爱情曲折历程,或许是屈原被流放时的心路历程,他等待着楚王恢复对他的信任,只是误会造成了他被楚王疏远,心里充满了希望。《大司命》将他所勾画、幻想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司命能抵御诱惑,始终坚持原则,只做对大家公平正确的事。在现实中,楚怀王就受着与他亲近的人郑袖和楚国一些腐朽的贵族的谗言和蒙骗,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进而疏远了屈原,最后还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在《山鬼》中描绘了一个带有忧愁但能克服种种困难去追求爱情的女神形象。这个女神或许就是屈原的化身。他被流放,心中有无限的愁绪,但他仍然会克服种种困难,在环境艰险、世俗污浊的社会中追求自己的理想政治。他在诗歌中勾画了很多的理想政治图画,这些都是他心灵的表达与寄托。屈原的“美政”理想无疑是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爱。所以说,屈原具有一定的大爱精神。
  《九歌》的前九篇多是表现生活情态,其中包含了很多爱情的因素,一些篇目中甚至爱情成了主要内容,其中爱国爱民思想表现得隐避曲折,但从《九歌》的整体来看,屈原要表现的理想的“美政”,确是显而易见的。
  屈原生在楚国由盛转衰的时候,所遇的君主都昏庸无能,他的政治理想没能实现,并遭人谗言两次被流放到偏远的南方。他接触了很多民俗风俗,于是写就了《九歌》,记载了楚地的民风,并用充满巫风色彩、绮丽、诡异、神话般的形象来寄予了自己的“美政”理想。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屈原赋今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3]将南华.重读《九歌》——再论屈原《九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
   就[M].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4).
  [4]刘复初.试论《九歌》的象征意蕴[J].云梦学刊,2000(6).
  (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那么职业学校德育课到底如何改革,本文从此入手,从教学内容开放化、教学方法灵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德育队伍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德育课程改革应遵循“淡化知识性,强化德育性”的理念。  关键词:德育;课程改革;知识性;德育性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经过多年的课改,还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德
文学要抒发健康的感情与表现美好的人性。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形象,形象中寓有丰富的感情,是“情”胜而非“理”胜,是寓情于理,以情感人。有理无情的作品,很难说是真正的艺术。那么,文学艺术要抒发感情,就离不开对人性的表现。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或本质。人性的基础是社会性,或者说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才能形成人性。人类就是通过社会实践从而使人性不断得到健全、丰富和完美,所以说,人性是由社会结构关系所
摘要: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它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与运用上。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环境描写中景如何为情服务的问题。首先,景到好处情更浓,人物形象更立体,这样更能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其次,环境让意境更具诗意;此外,景语是为情语服务的,写文章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关键词:环境描写;立体感;意境;情景交融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作
摘 要:学习情感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能力锻炼的重要内生动力。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手段,实现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的有效培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感;培养     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内生动力和不竭源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习活动的深入推进以及教学活动
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把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音乐表现多元化,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综合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学科;综合    音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极具艺术感染力。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含
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时常找学生谈话,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此了解学生的心思,促进师生感情。然而對待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并不是每位学生都会领情,有时谈话会以学生的无礼顶撞,老师的怒发冲冠而结束。遇到如此“态度不端正”的倔强学生,班主任常常会产生挫败感。我在担任初中班主任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让我头痛不已的学生。  那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叫小鹏的男生,性格倔强,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一次刚下课,班长冲进办公室告诉
将天线缝进衣服中    为了使通讯设备变得更加方便可靠,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新方法,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和金属线将无线电天线直接缝入衣料中,新天线系统能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的范围是传统天线的4倍。科学家们表示,下一代通讯系统可能要靠缝纫机来完成。  对很多步兵来说,活动性和进行通讯常常不可兼得,弄得他们手足无措。他们使用的天线可能很大,也不太方便添加到他们已有的沉重负载上。“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李素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先進人物,高考时,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但遗憾的是因12分之差没能被录取。落榜后的李素丽成了一名公交车售票员,可她并没有轻视这项工作,而是竭尽全力地当好这个车厢里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在售票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李素丽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一点一滴的积累,练就了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提供最优质服务的过硬本领。老幼病残和孕妇,最怕摔怕磕怕碰,她就主动搀上扶下;外地乘客既怕上错车,又
〔关键词〕分享;给予;成长    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一小口》:    一 小 口  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  答案很简单,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只能如此。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总是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
〔摘要〕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最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其幸福助力。本文依托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积极教育:通过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以师生、生生、学生与自我的积极沟通为抓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依托各类积极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积极态度;通过积极的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 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