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小学数学重点内容之一,但学生经常会陷入重形式记忆,弃本质理解的怪圈。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呈现次序,让教学顺应学生的思维,还要善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从而让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入,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顺应 思维定式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一、“顺”学生思维,让学生研究指向更清晰
对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的呈现次序,我们数学团队也进行了讨论。部分教师觉得,应该先研究能围成的情况,因为学生学习知识,要先给他正确的。也有教师坚持认为,应该先研究不能围成的情况。只有弄明白为什么“不能围成”,学生的探索才会指向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真正理解为什么“能围成”。
为了厘清认识,研究小组的周老师和汪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为了便于比较,两节课堂上,均为学生提供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再把每次围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周老师课堂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能围成的两种情况,它们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一脸茫然,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把两边之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师(提醒):你们可以把两根小棒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根的长度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关系。
(在教师的提点下,学生配合照做,但嘴里嘀咕声不停:这样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比呢?老师怎么想到的? 学生虽然也在计算,也在操作,但脸上的茫然一直未消失)
……
这样教,也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但学生过于被动,過程牵强。
【汪老师课堂片段】
师:对于刚才围三角形的过程,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围成呢?
课件集中呈现不能围成的图形:
【关键词】顺应 思维定式 三角形三边关系
一、“顺”学生思维,让学生研究指向更清晰
对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的呈现次序,我们数学团队也进行了讨论。部分教师觉得,应该先研究能围成的情况,因为学生学习知识,要先给他正确的。也有教师坚持认为,应该先研究不能围成的情况。只有弄明白为什么“不能围成”,学生的探索才会指向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从而真正理解为什么“能围成”。
为了厘清认识,研究小组的周老师和汪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为了便于比较,两节课堂上,均为学生提供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3根小棒,围一围,再把每次围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周老师课堂片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能围成的两种情况,它们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一脸茫然,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根本不会想到把两边之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师(提醒):你们可以把两根小棒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根的长度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关系。
(在教师的提点下,学生配合照做,但嘴里嘀咕声不停:这样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比呢?老师怎么想到的? 学生虽然也在计算,也在操作,但脸上的茫然一直未消失)
……
这样教,也得出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但学生过于被动,過程牵强。
【汪老师课堂片段】
师:对于刚才围三角形的过程,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围成呢?
课件集中呈现不能围成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