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词苑中绽放的并蒂莲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西蜀、南唐以来,词的香艳传统使它更多地带有女性化的特点,而词史上普遍出现的“男子而作闺音”的现象,说明词非常适合表现女性的生活及其思想感情。然而,清以前的女词人甚少,唯易安居士在中国古代词坛上一枝独秀。词坛上巾帼群体的形成是在清朝,其中较著名的有徐灿、顾太清、吴藻、吕碧城、熊琏等。本文将从吴藻和熊琏两位女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作感情、词作风格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吴藻 熊琏 红颜薄命 愁
  一、生平经历
  纵观中国历史,薄命红颜数不胜数,有远嫁匈奴去和亲的明妃王昭君、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虞姬、被唐明皇赐死的杨贵妃……说到此,我们不禁扼腕叹息,对这些薄命的红颜深表同情。本文的两位女主人公吴藻和熊琏同样有着悲凉的身世遭际。
  熊琏,字商珍,号淡仙,又号茹雪山人,江苏如皋人,能诗词文赋,懂音乐绘画。著有《淡仙词抄》四卷,另有诗、文、赋若干卷,还有《诗话》四卷。她幼年丧父,与弟弟熊瑚一起,在寡母的教养下长大。自幼许配同邑陈遵,未几,陈遵得废疾。由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中称陈遵“所天非解事者”可知他患了精神不健全之病。这种疾病按理说是不具备结婚资格的,即使是在古代这也不合理,但是明清时期,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烈女广受褒奖,贞洁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在封建礼教思想的压迫下,熊琏坚持选择嫁进陈家,于是“里邻称其贤”。
  这样一来,熊琏的名声是好听了,可是她内心的苦痛谁又能体会?她真正掉进了婚姻的围城里,陷入痛苦的深渊中。纵使心中的苦闷愁情有三千丈,她也只能黯然神伤。她在寂寞的沙洲里,只能低声吟唱《点绛唇·柳岸》:“人去难留,轻烟影里千丝袅。离魂应绕,牵惹情多少。梦断孤帆,回首长亭杳。开蓬了,月斜风晓,一幅相思稿。”她在这里极吟相思之苦,实则暗示寂寞无人陪伴的苦闷情怀。一个“孤”字,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词人形单影只地站在萧瑟的寒风里,任凭寂寞吹进骨子里。
  吴藻,字香,自号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自幼聪慧好学,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后嫁于一黄姓商人为妻,终生郁郁寡欢。晚年移居南湖,与古城野水为伴,绝意于人间事,皈依禪门以终。吴藻是清代四大女词人之一,时人还常把她和纳兰容若并称。她恨自己非男儿身,以身为女子而抱怨。并自画《饮酒读骚图》,画中自己的形象着男子装。在这点上,她比熊琏更勇敢,也更有魄力。吴藻虽不像熊琏一样嫁给了一个得废疾症的男子,但是她的精神境界与有一身铜臭味的商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统一的。他只知道赚钱,哪里关心妻子的内心世界?满腹才情的吴藻欣赏的都是阳春白雪。他根本不懂她的柔情,也不会欣赏她的才情。如此看来,吴藻和熊琏在感情生活、婚姻问题上都是“所适非人”的不幸者。
  和熊琏不同的是,在面对如此不幸的婚姻时,吴藻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去交游,并写下大量的交游词。如《虞美人》《唱火令》《浪淘沙》等。吴藻的朋友圈很广,她结识了名士、官员、将军、画家、书法家、闺媛、妓女等各阶层人士。不分性别、阶层,只要是知己,吴藻都能和其成为朋友。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吴藻身上有鲜明的女性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她没有像熊琏那样屈尊于封建礼教过着独守青灯的寂寞生活,而是追求生活的乐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随性的生活。
  二、词作感情(含“薄命意识”和“愁”)
  熊琏自身也感慨“红颜薄命”,有着强烈的“薄命意识”。况周颐《玉栖述雅》记载,熊琏“有感悼词数十首,曰《长恨篇》,皆为金闺诸彦命薄途舛者作。自为题词调《金缕曲》”。《金缕曲》也是最能反映其凄楚怨厉内心世界的作品。“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多少幽贞人未识,兰消蕙杳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哪是销魂处?静里把,芳名数。同声一哭三生误。凭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玉貌清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未全入江郎恨赋。我为红颜聊吐气,拂醉毫、几按凄凉谱。闺怨切,共谁诉?”无论是起句还是结句,都直指“红颜薄命”这个主题,这其中的“凄凉”也就顺理成章了。能像熊琏这样肆意纵情挥洒此类情感的词人并不多,当然,这也跟她的人生境遇有关。
  同样写“红颜薄命”,吴藻并不是像熊琏那样直接抒写“薄命意识”,而是通过词作委婉曲折地表达内心情感。例如《乳燕飞·读〈红楼梦〉》一词:“欲补天何用!尽销魂,红楼深处,翠围香拥。女痴儿愁不醒,日日苦将情种。问谁个是真情种?顽石有灵仙有恨,只蚕丝烛泪三共生。勾却了,太虚梦。 喁喁语向苍苔空。似依依,玉钗头上,桐花小凤。黄土茜纱成语谶,消得美人心痛。何处吊、埋香姑冢?花落花开人不见,器春风、有泪和花锄。花不语,泪如涌。”表面上词人是在为“木石前盟”的破灭和黛玉悲惨凄苦的结局而伤心落泪,实际上她抛洒的那一掬热泪不仅为黛玉,也为自己。词人在此以黛玉为例,实则自伤“薄命”。由黛玉葬花时的伤感词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感同身受,即刻泪如雨下,这也传达了词人细腻的情思和真挚的情感体验。其中末句和宋代词人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是熊琏,还是吴藻,其内心都有一股浓浓的“愁”思消散不去。但在写“愁”方面,吴藻则更胜一筹。赵庆在其为吴藻前期的《花帘词》集作序时写道:“花帘主人工愁者,花帘主人之词善写愁者。不处愁境,不能言愁;必处愁境,何暇言愁……不必愁而愁,斯视天下无非可愁之物,无非可愁之境矣。”这二人写“愁”都喜欢将“愁”与“梦”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吊梦言愁。如熊琏的《浣溪沙·秋况》:“冷境谁将冷笔描?愁人百感鬓先凋。梦回一缕篆烟飘。荒砌风凄虫语碎,海棠红惨蝶魂消。催寒疏雨又潇潇。”下片三句写的是“梦回”的感受,荒野里的凄虫,消了魂的海棠,潇潇的疏雨三个意象将“冷境”刻画得生动形象,具体传神。由这“冷境”又引得人愁肠百结,鬓发丛生。吴藻的《行香子》:“长夜迢迢,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销,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愁也难抛,梦也难招,拥寒衾、睡也无聊。凄凉景况,齐作今宵。有漏声沉,铃声苦,雁声高。”抛愁难,招梦亦难,因满腹心事,又拥寒衾,词人翻来覆去睡不着,听到的铃声是苦的,雁声同样也是凄凉的。   三、词作风格
  对于熊琏词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特色,晚清词论家况周颐在《玉栖述雅》里对其推崇备至。他说:“熊淡仙秉冰之贞操,振今荃之遗响,一洗春波绮纨,近于朴素浑坚……清疏之笔,雅正之音,自是专家格调。视小慧为词者,何止上下楼之别!”熊琏所创造的“朴素浑坚”词风,带有一种刚性即男性化色彩,这在女词人中是罕见的。下面两首词都能体现这种词风。
  《望江南·题昔楚桥先生独立图》中的“今古人才都冷落,一腔歌哭付文章。把卷立苍茫”。《百字令·题吴退庵先生诗草》中的“说甚吊古评今,吟风啸月,都是才人泪。恸哭文章才绝世,清彻一泓秋水……苍茫独咏,瑶笙吹彻鹤背”。“苍茫”一词足以显示词人的广阔视野和大气词风。此二首词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冷峭坚挺,使人读来不禁感叹词人的才华。
  在熊琏的词作中,感情表达十分丰富,有表现幽冷凄楚的《浣溪沙·秋况》(前面已举过此例),有表现愤恨不平的《鹊桥仙·读文通〈恨赋〉》:“生憎彩笔写凄凉,传尽个,伤心怀抱。”还有表达孤苦寂寥的《满庭芳·雨后山》:“问谁向,浮云深处,弦管试吹开?”无论表达何种情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朴素浑坚”这一主体风格服务。
  与熊琏词相比,吴藻词的风格更加多样化,也更为豪放。吴藻的词,婉约豪放兼有,融清圆流丽与豪宕悲郁为一体。陈文述序《花帘词》论及吴藻的词,不无溢美之词,谓吴藻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其豪宕之词“尤近苏(轼)辛(弃疾)”。
  吴藻词继承了传统女性词纤婉清丽的特色,用细腻的笔法,轻柔的意象,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心灵的体验,形成了清圆流丽的艺术风格。这在吴藻早期的一首闺中之作《如梦令·燕子》中有所体现:“燕子未随春去,飞入绣帘深处。软语多时,莫是要和侬住?延停,延停,含笑回他不许。”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少女与燕子嬉戏对话的图景。少女和燕子都很活泼可爱,自然的情感流露出女词人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吴藻的豪放词中,常为人们称道的是《金缕曲·生本青莲界》。词风凄厉跌宕,最能代表其身不为男子的愤懑之情。其中“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愁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几句写得何等豪情万丈啊!吴藻词的慷慨豪迈、悲凉沉郁在《满江红》三首和《金缕曲·问欲呼天说》中都有所体现,就不在此一一分析了。
  吴藻、熊琏二人都是清词史上的璀璨明珠,她们的光芒将一直存在。清代這些词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在她们所处的时代里勇于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引着后代的女性同胞们争奇斗艳,释放女性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抹绚丽的色彩,永远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注:本文所引熊琏作品皆出自《淡仙词钞》,吴藻作品皆出自《吴藻词》。
  参考文献:
  [1] 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 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严昌迪.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 胡云翼.吴藻词[M].上海:民国上海教育书店刊本,1947.
  作 者:骆婉,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级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编 辑:李珂 E?鄄mail:mzxslk@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采集编纂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两本民歌集,忠实记录了吴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保持了吴歌特有的情调。民歌情感丰富,情景交融,充满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歌的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气,极具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冯梦龙 《挂枝儿》 《山歌》 艺术特色  冯梦龙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明代末年,明王朝统治逐渐衰败,由于吏治黑
摘 要:南翔的文学创作已经有四十年之久,在其文学创作历程中,他一直坚持着“求变”,这种求变一方面表现在其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上,既有铁路生活题材、南方叙事题材,也有历史叙事(民国书写和“文革”书写)与生态写作,还有域外生活及非虚构写作。南翔的“求变”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叙事技巧和手法的多变上,“抒情主人公”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  关键词:南翔 历史 生态 底层 求变  自1981年9月在 《福建文学》
摘 要: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以王昭君作为主题和形象的诗词却远远超过其他三位。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因为王昭君所作出的历史贡献,还因为其多舛的命运。我国古代的诗词中,描写王昭君的数量非常之大,据《青冢志》记载,与王昭君诗词有关的书籍就有两百多部,细化到相关的诗词,数量更是惊人。但是从王昭君诗词中可以发现,“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通过对王昭君诗词中的“怨”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王昭君当时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变废为宝,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人类与所有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存、生命的延续、创建美好的未来……一切都离不开地球上的资源。而人们为了自己日后的幸福正不断地摧残着地球上所剩不多的资源,有些资源还可以再生,但像石油、泥碳、煤、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已经在日益减少,我们离不开它们,但我们可以节约它们,做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摘要: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一代的女性诗歌叙事未能摆脱意识形态启蒙话语宏大叙事和男权中心话语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其叙事风格偏于明朗乐观的浪漫抒情风,叙事特征有经典化、整饬化等。以翟永明为代表的新型女性诗人则彻底完成嬗变,她们的诗歌走向女性自身,通过女性身体叙事、性别书写、生存体察等方面的书写展开对女性独一无二的诗歌叙事,诗中充满与女性对应的黑夜意象和阴柔荒凉的女性意识,诗句面向生活常态,呈现日常化、碎
摘 要: 打趣,指拿人开玩笑。按目的可分为善意的玩笑和恶意的嘲弄,但恶意得有分寸,小小的,轻微的,否则就无趣可言了。按对象可分为打趣他人和打趣自己(自嘲)。打趣多在同辈间发生,长辈对晚辈亦可。打趣的文字妙不可言,本文将从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和主人对客人及客人自己打趣自己三个角度对《红楼梦》中的打趣文字加以赏析。  关键词:《红楼梦》 长辈 晚辈 平辈 主客 打趣  一、长辈对晚辈的打趣  “你不认
摘 要:作为“周朝三恪”之一的侯爵国,陈国是西周初期重要的诸侯国。其地东北接于宋,西北交于郑,东南临于淮夷,西南与蔡相依。由于地处夷夏之交,陈国形成了缤纷多彩的地域文化,其中巫风盛行是陈国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陈风》的解读来探寻周代陈国文化中巫风的深厚底蕴。  关键词:《诗经》 《陈风》 陈国 巫文化  陈国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双重因素的作用下,展现出了
摘要:莎士比亚的剧作《无事生非》中存在着两条爱情线索,即克劳狄奥与希罗的爱情以及培尼狄克与贝特丽丝的爱情。而誓言恰恰是爱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剧作中,誓言不仅存在于两对恋人的爱情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父女关系和君臣关系的维系之中。笔者将从人物的誓言入手,对剧中关键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以期对莎士比亚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誓言恋人 父女 君臣 出尔反尔
摘 要: 中西方的爱情诗在创作背景上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诗歌内容和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叶芝和徐志摩的诗都对爱情有独到的见解。分析叶芝的《当你老了》与徐志摩的《偶然》这两首诗中的爱情表达,可以看出中西方的爱情差异体现在感性和理性上。  关键词:爱情诗 比较 叶芝 徐志摩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西方诗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是在表达某一种情感,这种最基本的文学样式,在演变中也一直保持表
摘 要:鲁迅以自叙传性质的切身体验叙写儿时教育情状,由此延伸出传统而时新的教育命题。教师该如何施教?应具备怎样的品与学?施教效果该如何检验?这一系列教育命题都得以文学直感的方式做出或逆向或正向的回答,进而引发社会对于读书、教书、写书等时代问题的深切思考。  关键词:儿时教育 鲁迅叙写 教育与文学  鲁迅对儿时教育多有叙写。中国孩子认识鲁迅多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始。这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