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的策略》教学实录与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烙饼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简单的数学化语言来记录思考过程的能力,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结合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烙三张饼的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每桌3个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烙1-2张饼
  师:请看(电脑出示书本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一个小朋友在烙饼,一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
  生2:两面都要烙,每面要烙3分钟。
  师:给你1张饼,你会烙吗?学生演示烙法。
  师:先烙的这一面叫正面,他是先烙正面,再烙反面,一共用了几分钟?(6分钟)(板书见图1)
  师:2张饼你会烙吗?烙一烙,学生演示。
  师:我们看他先烙2张饼的正面,再烙2张饼的反面。一共几分钟?(6分钟)(板书见图2)
  师:为什么烙1张饼和烙2张饼都是6分钟?
  生1:一个饼是一面一面的烙,锅里空了一个位置,每面要3分钟;两个饼是两面同时烙,锅里没空位置,两面同时烙也是3分钟。
  生2:他的意思是说:烙1个面是3分钟,这里同时烙2个面也是3分钟。也就是说,只要烙一次,不管是一面,还是两面,都是3分钟。
  师:那这里(指着图1)一个饼的两个面能同时烙吗?
  生:不能,2个面在同一张饼上时,不能同时烙;2个面如果不在同一个饼上,就能同时烙。
  师:对,一个饼的两面不能同时烙,所以烙1张饼要烙2次,烙2张饼也要烙2次,用了(6分钟),算式是?(板书:2次:3×2=6分)
  师:那你们认为烙饼的时间和什么有关?
  生:烙饼的时间和烙饼的次数有关。
  【分析】从生活情境切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烙1张饼和烙2张饼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烙饼要讲究烙法,更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烙饼的时间与烙饼的次数有关,为后续的探究打下了铺垫。
  二、深入探究,烙3张饼
  师:猜一猜,烙3张饼要烙几次?
  生:4次,12分钟。
  师:怎么想的?
  生:先烙2张饼,6分钟;再烙1张饼也是6分钟,一共12分钟。
  师:有没有更快的?同桌合作烙一烙。
  (同桌合作烙3张饼)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个讲烙什么,一个演示怎么烙,其它同学补充。
  生:我这种方法只要烙三次,第一次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第二次,把饼2拿出来,饼3放进去,烙饼1的反面,饼3的正面,3分钟,这样饼1熟了拿出来;第三次烙饼2、饼3的反面,3分钟,饼2、饼3也熟了。
  师:哪一组也能像他们一样一个说,一个烙,老师记录。(生答略,师记录见图3)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烙法,你觉得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烙法好,第二种少烙了1次,少了3分钟,只用了9分钟。
  生:第二种烙法是少烙了1次,但拿进拿出麻烦了一点。
  师:同样是烙3张饼,第二种烙法为什么会少1次,究竟少在哪里呢?
  生:(学生指着图说)我们发现第一种烙法最后的两面在同一个饼上,用了两次,而第二种烙法最后的两面不在同一个饼上,只用一次就可以,这样第二种就少烙了一次。
  师:为什么第二种烙法的最后两个面是不在同一个饼上呢?
  生:因为烙第二次时,把饼2拿出去,饼3拿进来,这样一调换,第二次烙的是饼1的反面,饼3的正面,剩下没烙的两个面是在饼2、饼3两张饼上,而不在一张饼上,就能同时烙。
  师:看来,这种烙法得确能节省时间,你能给这种烙饼的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跑腿烙饼法。
  生:省时烙饼法……
  师:对,这种能省时的烙法还可以叫做“交叉烙饼法”,那另一种就是“一般烙饼法”。
  师:现在烙3张饼,你认为至少需要烙几次?用了几分钟?(板书:3次 3×3=9分钟)
  师:你掌握了交叉烙饼法吗?同桌合作,一个烙,一个讲。
  【分析】烙饼策略的核心是交叉烙饼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方法的形成、产生的过程,并且在学生汇报中用直观图表示,比一般用表格记录更清晰地呈现出方法。同时在两种烙法的比较中,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要交叉烙,交叉烙的效果等问题,从中掌握交叉烙饼法的策略内涵。
  三、迁移应用,烙多张饼
  师:3个饼你们都会烙了,那4个饼呢?不动手,你能想出来吗?
  生1:2张2张烙,4次12分钟。(板书见图4)
  师:为什么不用交叉烙饼法?这样要烙几次?
  生:3张用交叉烙饼法3次,剩下的1张还要2次,这样一共用了5次,15分钟。太费时!
  师:想一想,什么时候不用交叉烙饼法?什么时候要用交叉烙饼法呢?
  生1:能2张2张烙的时候,也就是双数张的时候不用交叉烙饼法;
  生2:2张2张分不完的时候,也就是单数张的时候要用交叉烙饼法。
  生3:例如5张饼,先烙2张,剩下来的3张用交叉烙饼法。(板书见图5)
  师:6张、7张、8张、9张、10张饼呢?任选一个试一试,要烙几次?需要几分钟?(学生汇报略,板书见图6)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烙双数张饼时,都是2张2张烙;烙单数张饼时,先2张2张烙,最后3张用交叉烙饼法。
  师:这就是烙饼的策略(板书课题:烙饼的策略)。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1:我还发现了有几张饼就要烙几次。
  生2:除了1张饼外,饼数就等于烙的次数。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一次能同时烙两面,2张或2张以上的饼,烙的时候都没有浪费,所以,它一次烙的两面就相当于烙了一张饼。因此,有几张饼就要烙几次。
  生2:如果20张饼就要烙20次,如果是100张饼就要烙100次。
  师:同学们思维真活跃,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经验?(学生回答略)
  【分析】烙2张饼、3张饼是烙饼问题的基本模型,烙多张饼的突破点是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模型,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双数张饼、单数张饼的不同策略,并初步感受饼数和张数之间的关系。
  【整体思考】
  《烙饼的策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数学广角的内容,也是一节数学广角的典型课,一线教师和专家对此课的典型设计也很多,我们研究组在构建此课时,在积极吸纳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讨,具体思考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解决烙饼问题的核心数量关系是什么?
  在《烙饼策略》一般课例中,教师往往只抓住烙的时间,而如何计算烙饼时间则显得比较模糊,因为书本情境图提供的信息是“每面要烙3分钟”,教师没有对这条信息进行提升,至使是根据烙的“面”数来计算,还是根据烙的“次”数来计算,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些混淆。
  二、烙饼问题的指向是烙饼的策略还是解决问题的技术?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究竟要“烙”在学生心中是烙饼的策略,还是解决烙饼问题的技术——饼的面数就等于烙的次数,还是两者兼顾。我们研究组认为:要烙下的是烙饼的策略,而要淡化的是解决问题的技术。因为如果本课把模型提升到饼数就等于烙的次数,这样模式化的提升是提高了解决本课烙饼问题的速度,但这样去“质”取“形”的做法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后续拓展性的问题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一次能烙3张饼,4张饼……饼数就不等于烙的次数。而放眼思考这一系列的烙饼问题,其中始终贯串的是烙饼的思维策略,而这其中核心的策略是交叉烙饼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上不能做引鸠止渴的傻事,只顾眼前,不顾将来,而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策略,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如何直观记录交叉烙饼这一核心策略?
  学生用圆片演示操作烙饼,在动态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但如何把这烙饼方法从动态转化为静态,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这是本课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之一,它有利于烙饼方法的定型,有利于学生对方法本身进行分析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对比、优化,提升学生的思维。
  四、如何使学生经验的不断地累积与丰厚?
  本课多次营造了学生“愤”与“悱”的境地,激发学生思考,在碰撞中丰厚学生的烙饼经验,优化烙饼的策略,递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次是烙1张、2张饼时,提出问题:“为什么烙1张饼和烙2张饼都是6分钟?”引发学生头脑风暴,在对比中自然的得出烙饼的第一条经验:烙饼的时间和烙的次数有关。使学生的思维从关注烙的面数向关注烙的次数提升。
  第二次是烙3张饼时,提出问题:“同样是烙3张饼,第二种烙法为什么会少1次,究竟少在哪里呢?”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从中形成第二条经验:3张饼用交叉烙饼法,烙的次数最少。
  第三次是烙多张饼,先从4个饼入手,学生出现2张2张烙,这时引出矛盾点:刚才说交叉烙饼法省时,那你为什么在这里不用交叉烙饼法呢?学生讨论交流,举例5张饼验证,得出第三条经验:双数张饼时不用交叉烙饼法,单数张饼时要用交叉烙饼法。再进而推进6-10张饼,完善了第三条经验:双数张饼2张2张烙,单数张饼,先2张2张烙,最后3张用交叉烙饼法。
  这样三个层次的推进,使烙饼的策略思维逐渐得到丰厚,使学生更具体的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运筹思想。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引导当前网络语文教育的走向,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有效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实效,《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一书为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法则,也为广大网络语
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要克服世俗观念的种种影响,使下岗职工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心理误区,找到新的就业岗位。
【摘要】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使得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简单分析了教师提问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些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提问有效性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误区;对策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
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文章阐述了两种收入的具体内涵及意义,进而提出了认识与保护合法劳动收入与合法非劳
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将老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教材、老师设定的框框中解放出来。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是新课程摆在每个教师面
关于“减负”,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互动也叫社会互动,是社会角色间的相互联系或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接近、接触或手势、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行为的过程,是一